随着全球工业浪潮的推进,园区经济已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湖南经济的主要载体,呈现出日益蓬勃发展的态势。
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产业升级的指导方针,产业园区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与企业的重视,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决定。如何引导园区主导产业差异发展,是实现湖南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湖南,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省80个省级及以上园区中,一半以上的园区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产业雷同,特色产业不明显”,省统计局在湖南园区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里这样评价。
产业雷同的直接后果是园区之间资源、项目竞争的白热化和招商引资成本的不断攀升。面对同一个项目,数家园区明争暗抢、各使“神功”的现象屡见不鲜。“竞争太激烈,招商太难了”,不少园区负责人直言。
全省107家园区,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不同,造成产业同质化的原因是什么?破解产业同质化,实现差异化发展,园区又该怎么做?针对这个问题,红网从今日起推出系列访谈。今日,红网专访了湖南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郭勇研究员。
红网记者 唐小慧 长沙报道
产业雷同不可怕 产品雷同才可怕
记者:省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省80个省级及以上园区中,一半以上的园区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产业雷同度高,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郭勇:近年来,湖南园区发展较快,成效显著。2012年全省纳入统计的107家园区,以约占全省0.42%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省16.8%的地区生产总值、42%的工业增加值、44.1%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和26.7%的税收、58.3%的工业企业就业岗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你刚才说的园区产业雷同现象。
园区产业雷同的提法,主要是借鉴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概念。对园区产业雷同的评价应结合其主导产业的产品定位是否趋同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产品存在差异的主导产业趋同,是产业集聚的体现;而产品同构下的主导产业雷同是才是我们进行园区产业调控的重点。
最近,我们对全省的园区7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确实有很多园区的主导产业趋同。如全省有30个园区在发展专用设备制造业,36个园区在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8个园区在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1个园区在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37个园区在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纸制品制造业,27个园区在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31个园区在发展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如果,就此按照行业大类来看好像“产业同构”或者“同质竞争”的问题较大,但从具体产品分类角度看却并非如此,如长沙经开区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是起重机制造,浏阳经开区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是机械零部件加工,长沙天心工业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是泵及真空设备制造,金洲工业集中区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是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株洲渌口经开区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是通用零部件制造,雨湖工业集中区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是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
单就这种产品不同的园区主导产业雷同而言,在大的产业分类上出现同构反而是一种集聚效应的结果,并不可怕。
但是,我们也观察到确实有许多园区存在产品同构下的主导产业雷同问题。这种产品同构下的园区主导产业雷同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超过一定的限度,很可能会造成我省园区之间产业的所谓“内耗竞争”,直接影响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记者:今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企业家大佬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产能过剩”。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也说,全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难。湖南是工程机械制造大省,你认为工程机械产能过剩会对以此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带来什么影响?
郭勇:随着日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加快推进,我省的工程机械产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了解到,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在51%左右,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在80%,即使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城镇化率也在60%以上。
相较而言,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60%的城镇化率目标,必然还会有一个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的过程。而无论是房地产建设还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至于农业的机械化,都将会扩大对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再加上全球经济微弱复苏背景下国外市场需求的启动,都能给我省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带来拉动作用。因此,对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而言,在现有产能相对过剩的条件下,要抓紧进行产业升级以适应未来市场需求扩张升级下的竞争需要。
避免园区内耗竞争需引导产业差异布局
记者:我们走访了不少园区,他们的负责人都坦言,由于多个园区同时争抢一个项目,竞争压力大,不得不在土地和税收等方面比拼优惠幅度,招商成本也越来越高。多个园区争一个项目,归根到底是产业发展定位不清,如果能实现差异化发展,状况会不会好点?
郭勇:全省园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砥砺前行,园区之间互相竞争,比拼资源,是很正常的,是园区发展壮大的一个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多个园区争一个项目是适合的,任何时候都难以避免。但竞争需要一个度,如果园区逾越发展底线去争,就不正常了。要想避免这种状况,需要政府在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园区主导产业的差异布局。
记者: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园区发展工业,一些地方园区甚至直接照搬发达地区的产业模式,建立相同的主导产业,把当地的一些资源优势反而抛弃了。这也是很多园区内耗竞争的一个推手,你怎么评价这种做法?
郭勇:园区内耗竞争的的背后是行政分割造成的园区功能趋同。各个园区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功能定位,都是什么对园区发展有利就做什么,园区之间就是同构化竞争,因此才会形成园区内耗竞争的局面。
行政分割下园区功能趋同的主要原因,我想应该是地方各级政府面临的GDP政绩考核压力,忽视了当地园区发展的比较竞争优势,直接导致了不同园区在追求生产总值高增长的过程中形成内耗竞争的局面。今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各级都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我相信,在全国加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全省园区主导产业的差异化布局进程会加快推进。
记者:淡化GDP后,你认为未来该从哪些方面考核园区?
郭勇:淡化GDP并不等于不要GDP。我们不能忽视当前仍然处在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与不可持续的阶段,因此,园区考核淡化GDP,意味着考核将由过去注重GDP的单一考核向GDP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创新创业等并重考核的转变。
园区选主导产业要考虑四个要素
记者:园区一般都有三个主导产业,多的有四五个,你认为一个园区有几个主导产业比较好?
郭勇:主导产业是指产值占园区有一定比重,技术先进,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别的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一个园区选择多少个主导产业,我认为至少要结合该园区产业在全省的地位、功能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综合分析,而不宜笼统地或行政性地规定一个园区发展一个乃至多少个主导产业。
记者:具体而言,该怎么选择园区主导产业?
郭勇:园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关联的理论很复杂。从操作上说,我以为,至少要综合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看产业发展趋势。看其是否符合全球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创新发展大趋势;二是看资源禀赋;三是看产业的成长现状,看其产值在园区内和全省的地位。由于数据分析的限制,我们最近以园区主导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主要指标对全省107个园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分析。
一般从比例上来选,这个比例不是跟自己园区产值比,而是跟全省同行业比。具体来说,各园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排位第一且占全省园区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于10%或占全省园区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于20%的产业为优先发展产业,可以做主导产业,政府大力扶持;各园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排位第一且占全省园区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小于10%或占全省园区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于10%小于20%的产业,则政府应该给予重点支持;如果占全省园区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于5%小于10%的产业,则政府给予一般支持,园区也要一般发展;
四是看产品结构特征,看同一产业的不同产品是否分布在不同园区。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必须建立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定位,模仿会导致丧失竞争优势和绩效表现平平。而差异化却能够使企业因竞争弱化甚至可能形成局部垄断而获取高额的租金。园区同样如此。
记者:引导园区产业差异布局,除了减轻GDP政绩考核压力、选择好主导产业外,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郭勇:园区产业差异布局,还需要考虑现有不适宜产业退出机制的制定。我们注意到,存在“内耗竞争”现象的园区产业,不仅积累了大量在位企业,同时,这些在位企业往往在亏损的残酷市场竞争中煎熬着,占用了大量的资源。
过去政府基于经济增长政绩压力所构建的政府补偿机制和高昂的退出成本,使企业难以作出退出的决策行为。而面对当前要求高质量、可持续、高效益发展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应根据国家要求和湖南发展实际,制定园区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建立健全合理的园区落后产能退出保障机制、援助机制和强制机制,消解巨大的沉淀成本,实施企业重新配置战略,降低园区产业退出成本,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湖南未来的“三一”“中联”在哪里?
记者:你去全省园区调研时,对哪些园区的印象比较深刻?或者说最看好哪些园区的发展?
郭勇:全省那么多园区,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岳阳经开区,里面的北斗导航项目很有发展前景;一家是长沙环保科技园,我很看好里面的工业机器人项目。还有一个株洲的轨道交通设备也很亮眼,只是发展上有点受限。省外很多地区在采购该设备的同时,要求企业去当地建厂,否则就不采购,这点需要突破。调研了全省这么多家园区,我一直在问自己,湖南未来的“三一”“中联”在哪里?
记者:在哪里呢?长沙四个国家级园区发展都还不错,会不会诞生在那里?
郭勇:在哪里我说不好,还需要你们媒体去调查挖掘,不过我觉得像工业机器人、北斗导航、轨道交通等高科技新产品希望很大。
推行湖南“园区集群发展”
记者:未来湖南园区的发展动力在哪里?
郭勇:要避免由产业同构造成的园区内耗竞争,在实行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大背景下,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对园区经济的依赖性,未来湖南园区的发展动力在园区集群发展。所谓园区集群发展,就是指在园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布局的条件下,以整机企业或龙头企业所在园区为核心,其他生产关键零部件与配套产品企业所在的园区为合作网络,形成园区的集群化布局,相比产业集群更能节省交易成本、促进产品创新、技术扩散与市场拓展。这样的话,龙头园区和中小园区可以相互帮助,协同发展,同时又分工明确,很好地配置资源,防止产业雷同现象带来的恶性竞争。园区集群发展并不代表各个园区不再发展其他产业,园区还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展。
记者:我们了解到省政府正在制定《湖南省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你能不能评价下这个《目录》对园区发展的意义?
郭勇:我曾参加过一次《湖南省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制定的专家座谈。目前,这个《目录》还在完善之中,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政府的指导性作用引导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而不是强制性的安排。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目录》是湖南首次站在了全省产业发展的高度形成的。之前各个园区确立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站在单个园区自身发展的角度形成的。有了这个目录之后,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各个园区、各个企业在进行园区产业投资决策时有了一个参考依据,对于合理布局我省园区主导产业、实现园区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必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