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访资兴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星:改革冲刺这一年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唐小慧 编辑:唐小慧 2014-01-07 10:19:3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记者 唐小慧 资兴报道
  
  2013年即将过去,站在年岁的尾巴上,总结一年以来的得失成败,规划未来的布局发展,是每个生命个体和经济个体该做的事。
  
  2013年,对资兴经开区而言,是改革冲刺的一年。这一年,承载着地方经济发展期望和重任的资兴经济开发区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尝试过哪些革新?12月10日,记者赴资兴对资兴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星进行了专访。
  
  记者:到目前,资兴经开区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顺利成为全省十强工业园区的同时,还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长势头强劲。请对开发区的成长给一个总体评述。
  
  黄星:资兴经开区是1992年获批成立的省级开发区,目前已由一个产业园发展到四个产业园,入园企业达180多家,规模企业80余家。经济指标上,去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30亿元。除了发展经济之外,我们近两年还投入10亿元,快速完善了园区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并新开发了资五产业园,园区开发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发展到20个平方公里。开发区经过21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软硬环境均发生了质和量的飞跃,已具体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条件。具体到今年,我们的发展主题是改革,正在努力冲刺国家级。
  
  记者: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拉力,今年园区招商引资情况怎么样?
  
  黄星:今年园区招商引资来势好,项目多,层次高。已引进项目1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3个,概算总投资63.8亿元,合同引资42.8亿元,实际到位(内、外资)25.7亿元。
  
  记者:你说经开区今年的主题是改革,那么在今年经济形势不太稳定的情况下,经开区在招商形式和效果上做了哪些变革?效果如何?
  
  黄星:招商理念上,由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的单纯追求成功引进率,发展到如今的招商选资和招商引智,招商实现由单个项目向产业集群、由一般投资者向战略投资者两大转变。同时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结构性、科技性和成长性。
  
  招商形式上,也有改变,主要是在拉长园区产业链上下功夫,形成了具有科技竟争力的产业集群。比如:以青啤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华信、展泰、丰越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以杉杉科技、鑫阁铝材、光轩照明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台湾铧福卫浴、杭州顶泰汽配、清兰机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等都具备产业科技竟争优势。
  
  记者:除了在招商引资理念和形式上变革,在各项入园政策上和优化经济环境上,有没有推出一些新措施?
  
  黄星:有,我们的政策优势主要是对新入园企业进行产业资金扶持,让它们享受用地、水、电及税收贡献奖励等方面优惠。
  
  同时,我们的经济环境也特别好,园区提供“一条龙”的项目落地服务,也就是落户园区的所有企业都必须有1名干部联系帮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协助企业办理公司注册、工商等相关事务,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我们还清理和规范了各项收费,实现了报建项目打捆收费包干,仅收3.1元/平方米。还建立了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和企业“宁静日”制度,实现园区封闭式管理。
  
  记者:资兴经开区之前是老工业基地,后来开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请介绍下,目前园区的产业分布情况。
  
  黄星:目前,我们通过不断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已经形成了新材料、有色金属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食品、电子信息两个五十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启动的还有百亿级先进制造业,此外,我们还打造了一个资五产业园。
  
  记者:资五产业园以后主要发展什么产业?未来对整个园区将产生什么作用?
  
  黄星:资五产业园已经初步建成了,是一个现代化园区,重点发展储能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是园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区域,它将成为园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记者: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帮企业融资上,资兴经开区做了哪些工作?
  
  黄星:今年,为了帮助园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我们积极创新融资服务,帮助企业“找米下锅”。首先是与建设银行首创合作开展了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由开发区投入20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企业仅需提供贷款额的40%抵押物即可申办贷款。其次,与浦发银行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区提供企业贷款额1/5的存款作为担保,开展企业无抵押物贷款业务。此外,政府还给予一定的产业引导资金扶持,提供一些其它形式的中介担保,使企业得到最大的金融支持。通过这些途径,今年园区企业共获得融资11.7亿元。
  
  记者:征地拆迁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也是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不仅影响项目落户,也制约着项目的建设推进,你们是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的?
  
  黄星:政府与农民争利势必产生矛盾冲突,只有将园区发展与农民受益融合一体,才能解决征拆的症结。具体讲,我们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园区规划之初考虑被拆农村今后的发展用地;二是简单的基础工程尽可能给当地村民做,并尽可能安排赋闲劳力到园区企业上班;三是创造性开展农民闲置的征地补偿款托管给开发区投资公司,由开发区财政担保其风险,按托管金额给予固定回报,让农户真正感受到园区的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发展同时离不开园区的发展,让拆迁农户从而内心上支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和谐大拆迁。
  
  记者:拆迁是园区工作一方面,“造城”也是个重要的工作。在完善开发区配套上,你们是怎么做的?
  
  黄星:园区即城区,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宜居创业和功能配套,我们正在启动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强园区商业、休闲、居住配套,逐步形成三分之一工业用地、三分之一公共设施用地,三分之一商业用地。
  
  记者:根据上面所谈的内容,今年资兴经开区很多工作确实都实现了创新发展。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经开区今年的发展?
  
  黄星:可以用“大投入、大产出、大提升”来概括,因为我们量的投入和量的产出均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怎么具体理解呢?
  
  黄星:一是综合实力大提升。2013年,技工贸总收入已突破5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实缴工业税金5.5亿元。二是招商引资大突破。两年引进项目31个,合同引资100多亿元,实际到位60多亿元。三是基础建设大推进。近两年完成基础投资12亿元,道路建设、水电管网、标准厂房、园区绿化、城市综合体、污水处理厂、征地拆迁等重点项目获得快速推进。四是产业项目大发展。园区已落户企业180多家,其中6家上市公司、83家规模企业。已形成新材料、有色金属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食品、电子信息两个五十亿级产业集群。五是体制机制大改革。实现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入自我融资发展道路,成功融资8亿余元;创新了园区农民征地款入股投资公司机制,实现了园区建设与农民增收双赢;实现了园区城市管理改革,园区整体外在形象获得全面提升。六是投资环境大优化。将服务客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放在突出位置,从项目洽谈、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投产乃至企业经营,提供了全过程、精细化、保姆式服务,政务服务、施工环境、生产环境得到大提升。
  
  记者:园区今年推行了这么多变革措施,背后的动力和竞争力是什么?
  
  黄星:动力是,我们正在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竞争力就是园区的快速崛起重要的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产业集聚。我们的发展来源于不断改革创新,具体的就是上述提到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创新和园区社会事务管理创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