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找“园”动力 取与舍的时与势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方兴 编辑:唐小慧 2014-01-10 09:39:5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拍图。)

   时与势,园区的发展不仅仅是自然生长,而且要契合时代的鼓点。拒绝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拒绝难融入产业集群的企业,“拒绝”成为园区发展的最新表情。
  
  变迁不过在十几年间,成立天使基金,寻找升级密码,园区的“另谋出路”,其恢宏背景则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取与舍。

   让产业集群惬意发展
  
  又是一天的早晨,家住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板桥村的女青年黄玲丽,高兴地去家门口的台达电子厂上班,开始新的一天工作生活。而在过去几年,她们一家早早起来却是到田里去劳动。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这些人,不同的是这里成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村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作为湖南“南大门”,早在1988年湘南地区就被国务院设立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同样是在那一年,国家火炬计划启动,当时被称作“乡下”的长沙城西偏僻一隅,已开始酝酿一座千年古城创业的最初冲动。创建于1988年10月的长沙高新区,1991年以骄人的成绩首批进入“国家队”,随后启动了首期0.5平方公里的“火炬城”集中园区建设。从那时到现在,湖南的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到78家,以约占全省0.3%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占全省16.8%的地区生产总值、42.7%的工业增加值和45.5%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省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实力比拼的集中区域,它们吸引了众多企业,创造了可观的GDP,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让园区企业更加惬意地发展,湖南政府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省各地园区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呈现出入园企业和项目显著增加、园区经济发展显著加快的良好态势;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纷纷落户,这意味着园区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它已经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四化两型”建设的示范区。
  
  不仅仅是优化园区环境,湖南的决策层还将优化园区产业格局列入政策重点。“要加强产业园区的建设,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现代产业的聚集区。”省委书记周强在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如是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都对产业布局、规划设计、资源利用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根据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要形成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园区体系。力争更多的开发区跻身国家级行列。全省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力争达到3.2万亿,建成技工贸总收入过千亿元的开发区10个,其中创建“两型”示范工业园区15个。这股强劲的“园”动力,将助力湖南经济腾飞。
  
  开发区“成长的烦恼”
  
  在外人看来,开发区的一系列举动有些反常。
  
  宁乡经开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某些企业看来有些苛刻。100%的执行率,有重大污染的企业一概不引进。有一家洗煤厂曾想落户,经开区管委会考虑到洗煤厂是严重污染企业,拒绝其进入。
  
  这是7年前长沙高新区发生的真人真事。一家制药厂在麓谷高新区落户,不久后发现相邻的厂区是一家新材料厂;制药厂考虑到污染问题,立即向管委会提出厂房易址。“这件事发生后,管委会领导层决定对园区进行规划,做到条块分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何福禄说。
  
  园区的“自净”之外,政策上的引导也非常关键。湖南省要求,新上工业项目必须安排在相应的开发区或城镇的工业集中区内,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冶金类工业项目必须进专业园区。
  
  除了产业升级,园区也在经历“成长的烦恼”。
  
  近日,有关园区用地紧张的消息频见报端。土地是稀缺资源,对于不断扩张的开发区来说尤其如此。长沙高新区要细分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园区,必须有土地安置企业。2008年,长沙高新区增加60余平方公里土地,一下子从原有的30余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展到百余平方公里,土地成为园区提升的契机。
  
  山东曾有家公司闲置土地并违规建商品房,最后土地被收回。如何让开发区单位面积的资金集聚度和产出率高于其他地区,成为湖南国土资源部门最主要的政策考量。
  
  我省现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和70个省级开发区,全省开发区以约占全省3%的土地,吸纳了全省1/3左右的外资,创造了全省约1/2的外贸出口额、1/3的工业增加值、1/12的城镇就业岗位。一系列数字背后,是湖南土地政策的有力介入。
  
  2012年5月,一个300公顷土地指标的奖励引起广泛关注。长沙经开区等22个开发区,因为节约用地,分别给予10公顷至40公顷不等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22个开发区累计获300公顷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为了利用好存量土地,湖南还规定,厂房设计在三层以上的工业建设项目,将优先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减收或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
  
  有奖励就有禁止。湖南将开发区调区扩区与土地利用情况联系起来,对达不到集约用地标准的开发区,一律不得扩区、升级。同时,湖南省规定,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规划建设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政府主动出手,改变园区粗放发展模式将只是个时间问题。
  
  园区升级的“密码”
  
  如果探寻园区发展的路径,就不难发现园区的缺失所在。
  
  从湖南省统计局贸外处的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全省拥有高新技术产品企业不足10个的开发区为49家,其中7家没有高新技术产品企业;以全省平均水平来看,拥有专利数不足100件的开发区56家,其中13家拥有专利数为0。
  
  高新技术企业缺失,“尴尬”的园区该如何突围?
  
  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老板们彼此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上市了吗”。在该产业园,9家企业税收过了千万元,其中一家还超过了2亿元。去年,永清环保和尔康制药双双在创业板上市。今年,湘北威尔曼、蓝思科技上市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盐津铺子、九典制药、迪诺制药等也都进入了上市的冲刺阶段。
  
  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龙头的湖南园区新格局正在形成。
  
  2009年,长沙高新区推出“6543”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6大产业集群,建设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5大专业园区。专业园区的形成,产业集群化已经渐成气候。
  
  高新区正走在新的历史起点。从产业坐标系来看,如今的高新区,有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先进制造园,九芝堂和双鹤引领下的生物医药园,中电48所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园,杉杉、博云、科力远等为骨干的新材料园区,中电软件园为内核的信息产业园。
  
  龙头+产业集群,园区找到了发展的密码。
  
  园区的“资金试验”
  
  园区的资金解决方案,往往具有强烈的试验色彩。
  
  融资难,是困扰中小微企业的短板,而去年9月公布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的意见》就对此明确,“积极支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创新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风险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长沙高新区先后发起成立了天使投资基金和合作成长基金。“天使”专注于投资年销售额2500万元以下的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而合作成长基金则通过联合电子信息行业当中轻资产、高科技的中小微企业,合作征信、抱团取暖,为基金内企业提供反担保服务,参与企业可以迅速获得其出资额5至10倍放大的银行贷款。给麓谷科技型企业融资亮“绿灯”的不仅有基金,一些银行业纷纷在麓谷成立科技支行。长沙高新区与科技支行签订协议,对由园区推荐产生的不良贷款本息,承担70%的信贷风险,实行风险分担模式。
  
  不仅为园区企业“开源”,同样为其“节流”,去年10月的全省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工作座谈会透露,从2011年到2015年,湖南将建立“零收费”园区,对进入省级以上园区的项目,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费用。
  
  放大服务功能,已成为园区的共同选择。最有说服力的成绩,是一串串可观的数字和面向未来的产业层级。
  
  集群化有两个层次的理解,浅层次的理解是,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产生良性互动;深层次的理解则是,园区为企业在服务体系方面建立开放共享的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快的车道,而企业进到园区来很快就能形成合力。——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罗社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