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说湘潭工业这五年 调结构转方式成主旋律(图)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曾佰龙 罗红 编辑:汤琴 2015-12-15 09:14:12
时刻新闻
—分享—
 

“十二五”期间我市食品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图为宏兴隆集团有限公司仓库。(记者 罗韬 摄)

“十二五”期间我市食品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图为宏兴隆集团有限公司仓库。(记者 罗韬 摄)

“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在我市不断强大。图为九华吉利汽车生产车间。(记者 罗韬 摄)

“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在我市不断强大。图为九华吉利汽车生产车间。(记者 罗韬 摄)

 红网综合讯 据湘潭日报消息(湘潭日报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罗红)回首过去五年,湘潭工业发展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在高起点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增长保持中高速,总量不断扩张,效益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总体实力显著提高。随着“十三五”蓝图的徐徐展开,随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未来五年,湘潭工业经济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面对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市场、资源等方面竞争更趋激烈等复杂形势,湘潭工业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工业发展新空间、激发新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发展壮大,实现了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十二五”工业主旋律
  
  进入“十二五”以来,市场环境与支撑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变。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引导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调结构,转方式的效果怎么样?我们不妨从工业增长、工业总量和企业资产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比较。根据市统计局数据,湘潭“十二五”期间工业增长保持稳定。2011-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分年度看,2011年增长20.0%,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增长14.4%、11.2%、11.0%,呈现增速换挡态势。预计“十二五”时期规模工业年均增长12.8%左右,可以实现预期目标。
  
  其次是工业总量实现跨越发展。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870.1亿元,为2010年的1.93倍,预计2015年有望突破900亿大关。“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净增100亿的跨越式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是企业资产稳步增长。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89户,企业资产总计达到1622亿元,户均资产达到1.8亿元,比2010年提高0.6亿元,增长51.0%,年均增长12.4%。预计2015年工业企业资产将突破2000亿大关,户均资产达2.2亿元。
  
  高端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以来,我市工业确定了集中培育和壮大“3+3”产业(培育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通过长达五年的转型,“老工业”基地焕然一新。尤其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湘潭的工业结构不仅全面改善,其核心竞争力也在显著增强。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端化,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3.5%,比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快0.9和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5%,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17.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8.5%,较2010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一方面抓增长,一方面抓节能降耗,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步伐显著加快。全市规模工业中高耗能行业比重逐年走低,2014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下降到27.1%,比2010年降低15.6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的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园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总量已占到全部规模工业的66.4%,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园区占比将达到70%。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出台诸多惠企政策,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致使市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趋显现,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企业发展活力迸发,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844家,实现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9.1%,较2010年提高27.7个百分点。
  
  增长引擎朝创新驱动转换
  
  用行业内人士的话说,“十二五”时期,是工业“换挡”增长的关键时期,全国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由依靠资本、土地等要素规模扩张转为更多的依靠科技进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引入正在加速与制造业孕育融合,创新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
  
  湘潭也不例外,创新驱动日益成为湘潭工业的新引擎。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67家,较2010年增加109家,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44.7%提高到59.6%;2011-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1.5%,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77%,全省排名第2。
  
  为了更好地支持技术创新,我市在“十二五”时期逐步完善了产业创新平台。“十二五”期间,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为湘潭提供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平台,此外全市还组建了1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2家院士工作站、35家重点实验室、4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了多层次、多领域创新平台。
  
  另一方面,创新融合初见成效。随着“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推进落实,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工业制造的新动力不断孕育成长,传统产业在“涅槃重生”,新兴产业则是“势如朝阳”。五年间,海工装备制造从无到有,风电装备制造由弱到强,新能源汽车远销亚非,湘潭智造谷正在崛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