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编辑:刘艳芳 2017-04-07 09:54:20
时刻新闻
—分享—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西安高新区

    李群刚 马东芳 李玮玮

  红网综合 近日,西安高新区2016年度企业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高新区正式发布“5882”发展战略,吹响了高新区启动三次创业号角。站在全新起点的高新区来到了发展的最好位置、来到了发展的最好季节、站在了发展的最好风口。

  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记者来到高新区,深入探访高新区在“追赶超越”新征程上,如何“聚力5882战略, 实施三次创业”?如何抢抓机遇,实现突破式发展,以打造高新“铁军”的担当推动跨越式发展?对此,市委常委、新城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毅认为,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体制机制是开发区的命脉,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快行快试是我们的标签和基因,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三个“国字号”的改革任务,深入对接国家战略,努力打造体制机制的升级版,再造政策新优势,再创体制新活力,再育创新新功能。

  据记者了解,1月26日,市委宣布市委常委李毅担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从除夕那天开始,履新的李毅立即投入新的工作中,马不停蹄,紧锣密鼓进行调研、走访、慰问,了解高新区发展情况,以推动高新区更快地实现追赶超越。经过深度思考和研究,正式提出:在今后几年,高新区将围绕“聚焦 三六九 ,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实施5882战略,启动三次创业,全力抓好品质提升示范行动,努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站稳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队,勇当全省全市追赶超越排头兵,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中心,引领“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俱乐部的关键成员,屹立于国际科技创新和开放浪潮的最前沿。

  春意盎然,万物萌发,高新区“三次创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高新铁军整装待发,高新区站在最好的风口,紧抓最好的机遇,在追赶超越的征程上,借自贸区的劲风,展开翱翔的翅膀,去完成最完美的跃升,以双自联动为契机,以全力奔跑的姿势,一鼓作气,奋力开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新局面。

  高新印象

  经过26年的长足发展,高新区已经成为西安、陕西乃至西北板块产业最为聚集之地、功能最为完善之地、创新最临前沿之地、发展最具活力之地。市委常委、新城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毅在谈及高新26年发展形成的“高新印象”时谈到:“高新很美、高新很强、高新很新。高新很美,美在产业的工业美、科技美,美在环境的现代美、时尚美,美在高新人的创业美、奋斗美;高新很强,强在产业的肌肉强,强在支撑的骨骼强,强在创新的大脑强;高新很新,新在思维新,新在理念新,新在模式新。从直观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就成为对高新的系统认识和内核探索,就看见了高新的动力之根、活力之源。”李毅在谈话中表示,给他最为留下最为深刻的五个印象是:高新精神、高新模式、高新企业、高新环境、高新人才。这也是高新区最具内核的五个特点。

  高新精神。“创新有为、开放包容、务实担当、追求卓越”的高新精神,深深扎根于高新。26年前,高新区从零起步,到今天,高新区创出了众多西安第一、陕西第一、全国第一,迈入了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一阵容”、“第一梯队”,成为西安和陕西最强劲的引擎、最响亮的名片。高新精神是高新这面旗帜的底色,是高新发展的灵魂,是凝聚高新力量的“磁场”,也是未来高新区攻坚克难的动力!

  高新模式。高新区是全省设立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到目前,在陕西所有开发区中,高新区个体量格局最大、辐射能力最强、做出贡献最多。高新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百折不挠的勇气,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给出了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答案。一系列管理新体制、运行新机制,被成功复制到省市乃至其他省份的开发区,成为其他开发区的模板和西安市一些开发区的母体。可以说,高新区为西安、为陕西、乃至整个内陆地区的开发区,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试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拼出了一条赶超之路。

  高新企业。高新区的奋斗和成功,最强的支撑在企业、最大的成果在企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项目的推手,是发展的动力和主力。高新区企业的贡献可以用“四五六七八九十”来评价。据记者了解,在企业的支撑下,高新区形成了4大主导产业和体系;吸引的外资占到全市的50%;高新技术企业占到全市的60%;金融机构数量占到全市的70%;进出口总额占到全省的80%;电子信息出口占到全省90%;软件出口占到全市接近100%。

  高新环境。西安市中心城区更多代表着历史西安的形象,承载着城市过去的记忆,而高新区则更多代表着现代西安的形象,承载着城市未来的梦想。众所周知,高新区是产城融合的典范,在全国高新区中都可圈可点。特别是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标准配套,打造了一流的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一流的社会人居环境,国际化形象凸显、现代化气息浓郁。如今的高新区是陕西和西安对外展示发展成就、树立开放形象的最美窗口,也是西北地区城市环境最优、建设标准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热点区域,是名副其实的“关中第九景”。

  高新人才。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而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高新区是人才汇聚的洼地,是精英云集的高地,也是干事创业的宝地!高新区的管理队伍,能吃苦、能战斗、能担当,是经过“摸爬滚打”实战考验过的战斗集体,是最具鲜明开发区特色的可靠队伍。高新区的企业家队伍,富于挑战拼搏,勇于开拓进取,乐担社会责任,极具企业家情怀。

  高新机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前,高新区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新阶段。要实现突破式的发展,阶梯式的跃升,关键在于把握机遇。机遇是能够带来发展质变的“稀缺资源”,得之如宝,失之不再。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胸有成竹,势如破竹!李毅书记在表彰大会的讲话中谈到,聚焦到高新,聚焦到当下,高新区目前至少面临五大机遇——政策叠加的机遇、价值兑现的机遇、地缘优化的机遇、要素聚集的机遇和责任倒逼的机遇。

  政策叠加机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国字号”工程集中在西安,承载到高新,高新区将享受到最大的政策红利。

  价值兑现的机遇。高新区近年以来,产业体系不断成熟、基础配套不断完善、人文功能不断健全,多年来的投资、建设以及人文培育累积凝聚所形成的强大城市区域价值,必将释放和外化为推动提升的强大力量,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地缘优化的机遇。随着国家、省市战略的强力实施,高新区的区位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充分凸显。

  要素聚合机遇。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在高新区深度聚合,为高新创新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责任倒逼机遇。点击“高新区”,就会涌现出许多“热词”,比如“高地”、“扛旗”、“引领”、“示范”、“试验”、“先行者”、“领头羊”等等,国家、省市层面对西安高新区赋予了极大的责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市级层面,就要求高新区发挥五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在科创大走廊的建设上要发挥引领作用,在金融金三角的打造上要发挥引领作用,在中国软件名城的打造上要发挥引领作用,在中国西部硅谷的打造上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上也要发挥引领作用。各级的重视、各界的关注和各方的厚望,在给高新区带来压力和责任的同时,也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机遇。

  高新担当

  能否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靠实干、看担当。高新区要围绕“追赶超越”这个大局,高举高新技术产业大旗,高举创新改革大旗,高举干事创业大旗,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聚成一座山,找准突破口,抢占制高点,乘势而上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具体来讲,要做好五个优化。

  优化体制机制。高新区要紧紧围绕“三个国字号”改革任务,深入对接国家战略,努力打造体制机制“升级版”,再造政策新优势、再创体制新活力、再育创新新动能,为高新区“追赶超越”突破阻力、释放活力、激发动力。再造政策新优势,就是认真落实省“十九条”和市“二十条”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的立法工作,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红利,形成强大的“政策洼地”效应。再创体制新活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给企业的发展松绑,给产业的发展激发活力,给整个区域的提升注入新的血液,体制机制的创新无异于高新区的一次“再生”,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厚植企业快速生长的优质土壤。再育创新新动能,就是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围绕企业需求,精准发力、精细施策,完善产业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设西北人才、技术、资本三个大市场,全面提升创新资源统筹聚集能力,打造西北乃至全国的创新动能策源地。

  优化板块功能。高新区要以省市共建大西安、建设自创区和西安科创大走廊为契机,拓空间、优布局、强合作,推动区域“抱团取暖”、协调发展,为建设大西安、推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作出贡献。拓空间,就是要加快推动园区所涉行政区的街道托管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统筹管理一体化转型,厘清经济事务与社会管理的边缘界限,打通开发区的管理纵深,拓宽高新区的空间纵深。优布局,就是按照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调整完善各区域产业布局和业态功能,形成“一区两带多园”的空间新布局,做实区域板块,破解招商的时候非常热情、项目落地的时候非常困难、后期的服务可能断档的“困局”。强合作,就是加强区域和跨区域合作共建,通过科技资源统筹、技术服务、产业链协同、异地孵化、成立发展联盟等共建模式,推动与行政区、开发区、科研院所协同发展,汇聚发展合力。

  优化壮大产业集群。产业是基础、是根本、是未来。高新区的发展,要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优化方面下功夫。高新区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及其所带来的产业革命,及经济转型的风口期,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投入、强力度拉动。聚力5882战略,实施三次创业。

  优化环境品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城市环境是高新区的“面子”,也是高新区发展的底气。与其他工作相比,城市治理成效如何,更能集中体现干部作风、能力、状态是否过硬。高新区进一步提认识、挺标准、强措施,全力实施整洁靓丽、增绿建景、增光添彩、提升改造、畅通快捷、智慧高新、民生工作、平安创建、文明引导、机制创新等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目的就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破解 “堵车的烦恼”“上学的焦虑”和“安全的担心”等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城市管理问题,整体提升管理水平。

  优化作风保障。良好的作风、过硬的队伍,是高新区“追赶超越”的强力保障。高新区要坚持“干”字当头,吹响“聚力5882战略,实施三次创业”的冲锋号,以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干净干事、充满活力的标准,以战斗的序列、战斗的状态、战斗的意志和战斗的要求,打造 追赶超越的“高新铁军”。

  总体要求

  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西安市“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按照“三廊两轴两带一通道”战略布局,抢抓大西安建设、双自联动以及追赶超越的战略机遇,实施“五八八二”路线图,启动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

  围绕五大引领:即成为西安“科创大走廊”、“金融金三角”、“软件名城”、“西部硅谷”、“军民融合创新”五大领域引领者;

  实施八个百亿级强基工程:即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工程、百亿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工程、百亿级总部及金融基地工程、百亿级创新创业载体工程、百亿级特色小镇工程、百亿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百亿级公共服务优化工程、百亿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打造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即打造千亿级半导体产业、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千亿级金融服务业、千亿级软件信息服务业、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千亿级创新创业集群;

  实现两个万亿级目标:即打造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万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带。

  发展原则

  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等全面创新,加快产业战略性、结构性、创新性调整,推动创新创业突破性发展。

  需求导向。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核心,围绕产业需求,聚焦重点环节和领域,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制约,合力营造特色突出、专业高效的创新创业生态。

  以人为本。以园区生活生产需求为核心,提升城市配套服务水平,推动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具备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市场运作。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积极培育市场化、社会化组织,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率。

  开放合作。以“一带一路”向西开放为核心,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西部一流国际化平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万亿元;到202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万亿元。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一流的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聚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营造一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成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战略目标

  实现“五大引领”的战略级目标,具体包括:

  成为西安“科创大走廊”的引领者

  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科技资源统筹、军地资源融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自创区政策复制推广,实现高新区与航天基地、大学城、西咸新区和大学科研院所的互动和协作发展,发挥高新区在科创大走廊中的主导作用。

  成为西安金融“金三角”的引领者

  按照“一带、两港、一基地”规划布局,建设“中国丝路金融中心”,着力打造中国(陕西)自贸区高新片区,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金融机构聚集、金融要素丰富、金融市场活跃、金融人才聚集、金融服务完备、金融生态友好、金融监管到位的金融创新中心。

  成为西安打造“软件名城”的引领者

  以软件新城为主要承载,重点实施“互联网+”和“云管端”两大战略,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下一代信息技术,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信息服务企业,聚集软件信息服务专业人才,打造丝路软件名城。

  成为西安打造“西部硅谷”的引领者

  积极链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金融资本环境支撑、高端产业优势跃迁、创新创业生态营造等举措,带动技术、资本、商业、服务业的有效融合,构建“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大平台,成为全球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源头。

  成为西安“军民融合创新”的引领者

  全面推进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军地科技资源共享、军民协同创新平台打造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性成果,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引擎。

  发展基础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6月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一次创业、二次创业,西安高新区已成为陕西、西安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一次创业,高新区在规划建设、环境营造、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高量级增长,创造了科技园区发展的“西安模式”。二次创业,高新区在产业规模、开发模式、国际化等方面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几何级增长,进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新阶段。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西安高新区位列146个国家级高新区第4位。

  重点任务

  实施“八个百亿级强基工程”

  1、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工程

  设立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围绕高新区重点产业领域,加大项目资源整合及对接力度,加速聚集海内外高端项目和各类专业机构。发挥专项产业基金作用,发起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培育基金、科技人才基金等专项基金20支以上,带动社会投资及子基金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

  2、百亿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工程

  建成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打造100个国家军民兼容技术平台,聚集军民融合企业超过700家,吸引一批国家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

  3、百亿级总部及金融基地工程

  建设西部企业总部及金融地标性建筑,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人才大市场和金融大市场对创新要素、人才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吸纳、交流、服务、对接作用,聚集100家全国性、区域性科技及金融服务业总部。

  4、百亿级创新创业载体工程

  建设300万平方米的生态化中试标准厂房和研发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加速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入区,建设300万平方米高品质标准厂房。积极引入全球知名孵化器管理公司,创新孵化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已建成孵化器的更新迭代,打造高层次创业孵化平台,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

  5、百亿级特色小镇工程

  建设6个特色小镇,打造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改造提升高新区特色产业,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推动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产业升级。

  6、百亿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提升产业承载和配套能力,加快“大路网”建设,形成纵贯南北的交通大轴线和连接各组团的交通网络。建立“大工业”保障,创新土地供应制度,提升土地供应水平,每年新增配套完善的产业用地5000亩。以“三有四智”为标准,改造和建设区内“水电气路暖”等市政配套设施及智慧城市网络。推进“大管网”建设,加快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

  7、百亿级公共服务优化工程

  全面推动产城融合,推进城市空间的有效耦合、“三生”空间的有机交融。促进教育提质扩容、改善基本医疗卫生、健全劳动社保体系、加大文化体育投入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设国际会议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馆、音乐厅、图书馆等国际一流标准场馆,打造“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城市新区。

  8、百亿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按照三星级景区标准提升建成区,四星级景区标准建设新建区,着力打造沣河、洨河生态轴线,建设“观花观色观景”的景区化新城。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

  打造“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三次创业重点产业领域:半导体、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金融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构筑“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布局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1、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

  坚持资本撬动、引培结合、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形成以半导体产品应用为先导,以设计为龙头,以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测试为核心,关键设备和配套支撑为基础的半导体全业态产业链。通过半导体全产业链,推动集成电路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实现高新区重点产业领域间的联动发展。半导体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2、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从企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四个维度,整合智能终端产业链,形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国内智能终端高端企业聚集区、前沿技术创新集中区和制造研发一体化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聚集地之一。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每年2亿部,产值突破1500亿元,占有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30%,占有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15%。

  3、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能源装备、特种装备、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优势企业为依托,协同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基地+创新中心+服务平台”的产业集群发展方式,构建创新、高效、绿色、服务的智能制造体系,产值突破3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30%,新型实体经济规模占比达到30%,服务型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

  4、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整体规模为目标,做强化学制药,做精现代中药,做大医疗器械,做优生物医药服务业,建构特色健康产业,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服务特色平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构建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

  5、千亿级金融服务产业集群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各类基金、保险、信托、风投、理财管理机构及各类金融中介机构,整合银行、担保公司、投资机构、小贷公司等各类金融资源,建设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国性专业金融中心,以自贸区金融领域改革为先导的金融创新试验区,建成“中国丝路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6、千亿级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以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行业软件核心竞争能力、互联网跨界融合能力、新兴技术引领带动能力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软件信息服务业的新业态铸造作用、新消费催化作用、新模式孵化作用、新经济连接作用,努力将软件信息服务业打造成为高新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软件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

  7、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建立军民融合创新机制,探索军民融合创新模式,完善军民融合政策体系,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成为承担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护的重要区域、军民通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区域、军民融合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形成区域性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民融合产值突破3000亿元。

  8、千亿级创新创业集群

  统筹“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构建以“人才、金融、公共服务、激励机制”为要素的众创生态环境,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新增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100家。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雏鹰企业5000家,瞪羚企业300家,创新创业企业市值及估值突破3000亿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