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高新区深入实施脱贫攻坚行动 四大工程力推连心惠民

来源:红网 作者:谢宇求 编辑:刘艳芳 2017-11-06 08:53:39
时刻新闻
—分享—

  时刻新闻通讯员 谢宇求 湘潭报道

  “开展‘脱贫攻坚决胜年’行动,深化精准脱贫‘四大工程’和‘五大活动’,建立健全高标准脱贫长效机制,巩固2015年的精准扶贫成果,确保927名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不返贫,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这是湘潭高新区今年连心惠民行动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之一。

  为此,湘潭高新区精准脱贫行动明确,继续实施群众增收工程、素质扶贫工程、兜底保障工程、基础扶贫工程,同时开展“百企联百村、脱贫奔小康”“岗位技能送上门、就业服务下基层”“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进乡村”等5大帮扶活动,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

  今年来,湘潭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工作要求,以“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的思路和工作机制不变,坚持帮扶政策和工作力度不变,收到了明显成效。

  群众增收工程:美了乡村 富了农家

  为了给辖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公交便民”作为湘潭高新区执法局推动为民办实事工程的重要抓手,破解公交班次少、车辆更新慢、群众出行难等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双马街道法华村地处湘潭、株洲两市交界处,属于长株潭绿心保护区,更是湘潭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2016年,湘潭高新区经历了新一轮的区划调整,区划布局更加完整有序。为加强城区与街道、街道与村(居)的沟通联系,优化区内路网和公交线网的布局,区执法局联合市公交公司河东分公司经实地考察,增设了站点,将16路公交线延长至法华村。

  今年9月28日,阳塘至法华村公交线正式运行,同时依据线路延长公里数和群众实际需求,新增2台车辆,共配置10台公交车保证运力。新线路的开通,不仅结束了法华村数十年不通公交的历史,更对农业、旅游业等起到了推动作用,为群众增收和经济发展装上了新动力。

  这样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湘潭高新区群众增收工程为许多家庭打通的许多个“最后一公里”。

  法华村地处湘潭市与株洲市交界处,属长株潭绿心生态保护区,原生态保护较好。尽管湘潭高新区开发建设热火朝天,法华村却因为受保护绿心政策影响,产业项目不能落户,与其他村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成为高新区相对贫困的村。全村520户,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71户,贫困人数228人。

  村民守着一方山水,却为找不到摆脱贫困的良方而感到困惑。为提高精准扶贫的水平,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效,湘潭高新区抓住精美湘潭两年行动的机遇,将法华村列入湘潭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

  在保持法华山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园区计划投资1793万元,大力实施村容环境卫生整治、房屋“穿衣戴帽”、渠道清淤、道路建设等公共景观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法华村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要治穷根,必须发展村级经济,做好产业发展的结合文章。今年,湘潭高新区继续把乡村生态农业作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方向,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建设。

  依托山水资源、田园风光和法华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引导实现传统农业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观赏休闲农业的转变,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市民休闲旅游以及租赁民居办公。

  同时,他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向外界推介法华村山青、水美、环境优良的自然优势,吸引商户来法华村投资创业,带动法华村二、三产业发展,将法华村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打造成为湘潭后花园。到2017年,实现引进一家年种植500亩以上农业企业,打造5户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农庄的目标。

  素质扶贫工程:一技在身 乐业有成

  “如果不是园区帮我攻克了创业初期面临的场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难题,我不知道现在会在哪里‘漂’着呢!”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湘潭高新区双马镇的村民郭志军情绪激动。

  走访80余户新创企业,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创业贷款等政策宣讲服务;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宣传活动,举办创业典型专题讲座,开展创业培训;对117名创业培训学员进行回访服务,帮办创业手续、发布用工需求……今年,湘潭高新区出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实施创新创业引领工程,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上半年,全区新创企业457户,带动就业998人。

  对被征地农民实行成人学历教育补贴、就业与创业补贴;对被征地农民子女实行高等学历教育补贴;对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园区企业实施奖励;开展返乡农民工示范企业评选与表彰活动……今年,湘潭高新区出台《鼓励扶持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试行)》,调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积极性。截至7月,全区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65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人。

  同时,结合“连心惠民”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湘潭高新区对辖区927名贫困群众进行摸底,建立了专项工作台账;举办了育婴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点单式”技能培训;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购买开发市级公益性岗位20个,组织“春风行动”等大型专场招聘活动。通过“一对一”服务,帮助111名失业人员、59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上岗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到100%。

  此外,湘潭高新区还对2015年以来的117名创业培训学员开展了回访服务,为创业人员上门宣传政策、帮办创业手续、发布用工需求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上半年,高新区新创企业457户,带动就业998人。

  兜底保障工程:补贴到位 关爱暖心

  “我代表我家老头子感谢你们的关心,真的谢谢!”今年已经75岁的唐国华老人,身患脑中风,生活一直不能自理。特别是今年3月份又不慎摔后,晚上睡觉经常从床上摔下来。近日,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高新区社事局立即行动,为唐国华老人购置了一张带有护栏的病床,家属对此十分感激。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按照上级的要求部署,对失独家庭的关爱措施越来越健全和完善。在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高新区建立失独基本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确保关爱对象情况准确,帮扶需求掌握到位;建立联系帮扶制度,开展联系帮扶活动。为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确定1名街道干部、1名村(社区、居委会)干部、1名计生协会骨干会员等3人作为帮扶联系人,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经常联系慰问帮扶对象,为其排忧解难。

  在关爱失独家庭过程中,高新区社事局要求做到“三个必访”,即本人生日必访、重大节日必访、重大疾病必访,并建立紧急求助机制,为发生意外情况或生活特困的目标人群家庭及时给予救助和慰问。依托高新区卫生院,每年上门对失独家庭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以计生失独家庭体检情况为主要内容,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据高新区社事局的负责人介绍,高新区现有失独老人共计11人。年初,他们就印发了《2017年湘潭高新区民生实事“扶助全市60周岁以上失独老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行动确保实事工作落实到位。今后,高新区将进一步探索并建立长效关爱机制,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疏导,引导他们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以温情和关爱温暖这一特殊群体。

  对脱贫人口中有特殊困难的,由政府兜底保障。对贫困老年人按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对全区80-89周岁的高龄低保老年人每月发放50元的高龄生活补贴,对65周岁以上的半失能低收入老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专项补贴。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用好新农合等医保政策,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范围予以救助;对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五保和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基础扶贫工程:立体推进 普惠民生

  “现在可方便了,近两米宽的水泥路通到外边,连小汽车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如今100米长的自来水管道连接到家,喝水不再是难事。”“我们家110平米空间内的电路得到了全面改造,终于告别用外挂线的历史。”……

  提起身边的喜人变化,湘潭高新区双马街道建设村等村的村民高兴得合不拢嘴。为落实精准扶贫,高新区对有基础设施改善需求的贫困户实施帮扶,帮助8户特困户解决了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问题,同时精准聚焦,以问题导向提质基层服务阵地,树立了一大批示范性基层服务中心,让基层阵地的服务功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问题为导向,湘潭高新区“连心惠民”各项行动协同联动,客观上起到了立体化的推进效果。

  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湘潭高新区有力地“托”起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梦。为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高新区投入10亿元,超任务完成了几十万平米共计637套住房的安置区建设;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读书环境,高新区投资4.5亿元,建起了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将于今年9月开学投用;为助力和谐高新、平安高新建设,高新区还斥资6000余万元打造“天网工程”,计划在已有278个监控摄像头的基础上,再给园区企业、小区和主要路口等处新增1000多个摄像头。此外,该区还筹划与天士力合作建一所综合性的大医院,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2017年将完成云和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完成摇钱社区综合用房新建,完成象形社区的综合用房达标建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