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湾区崛起!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发展展望三问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徐慧 编辑:刘艳芳 2018-06-01 07:43:32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徐慧

  城市群协同发展时代

  我们的梦想何处安放?

  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聚合的顶尖力量。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全球40多个城市群,以20%的人口贡献了全球近50%的GDP。

  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到兰州—西宁城市群,中国9大城市群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超级引擎、城市向上的主导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享受要素集聚和产业集群的红利,形成强强联合的经济命运共同体,经济体中最活跃和有创新力的地区。

  中国、全球进入了一个城市群称雄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代。

  从毛泽东城的梦想,到长株潭一体化,再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从来没有放弃过长株潭融合发展的梦想,长株潭融合的梦想也从未像今天一样离现实如此接近,九华,这一长株潭的地理核心之地也伴随着湖南经济的整体腾飞与长株潭融合中逐步成长壮大。

  ——从发展数据上看,湘潭经开区的技工贸收入从2010年180亿元到2017年超过2000亿元,增长十倍多;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160亿元到2017年1230亿元;财政收入由2010年7亿元到2017年的45亿元;GDP由2010年57亿元到2017年450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成倍的增长,经开区经济总量已稳居全省园区的第三位;尤其是2016年以来,在宏观经济降速的大背景下,湘潭经开区经济增速实现V型反转,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持续高于全省园区平均增速。

  ——从发展历程上看,湘潭经开区从“黑户口”到2011年9月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成为全省第四个“千亿园区”,再到2017年,湘潭经开区迈进“两千亿园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40位。

  在长株潭融合中成长,湘潭经开区也必将在长株潭融合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这绝不仅仅是梦想,更是资源变发展动能的一种必然选择!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湘潭经开区可谓占尽地利,为经开区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新创业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了全省70%的进出口总额。长株潭三市2017的GDP加起来超过1.5万亿元,远远超过武汉三镇的1.34万亿,是当之无愧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一经济重镇。在这个区域内有1.5万亿的经济总量,1200万的人口,7个以上的国家级战略平台,50万以上的大学生,足以令任何企业心生向往;而湘潭经开区位于长株潭的地理中心位置,尽享长株潭的产业链互补红利、科教创新资源红利、基础设施共享红利。最典型的莫过于湘潭经开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近两年,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行业顶尖企业争相入驻湘潭经开区,看中的是湘潭经开区完善的汽车全产业链,看中的是湘潭经开区系统性改革激发出的卓越服务力,看中的也是湘潭经开区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所带来的产业集聚优势——长株潭地区聚集了湖南省汽车工业70%以上的生产要素,拥有18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及3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如此完善的产业链令车企趋之若鹜。

  ——从人才集聚的角度来讲,湘潭经开区可谓天生具备人和的禀赋。高质量发展之下,人才成为第一资源,也是舍弗勒等优势企业选中湘潭经开区的重要考量项,而在这方面,得益于融城发展,湘潭经开区的优势得天独厚:区域周边35平方公里内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26所高等职业院校,仅湘潭全市就有7个院士工作站、28所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万产业工人、15万在校大学生,如此丰富的人才资源让渴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心生向往。九华以其独有的位置、便捷的交通为产业工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居住生活资源——在20公里辐射范围内,有凯宾斯基、洲际酒店、盘龙山庄大酒店等62家5星级酒店,242家4星级酒店,有步步高、万达、奥特莱斯等20多个商业(购物)中心及万达、横店、左岸等10多家电影院等;拥有九华湖德文化公园、大王山风景旅游区、洋湖湿地公园等高端娱乐休闲设施。

  那么,湘潭经开区继续拥抱融城利好,在区域竞合,协同发展中,将长株潭核心的区位优势真正升华为发展势能的突破点在哪里?

  ——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

  湾区新命题之下

  这片财富热土将演绎怎样的精彩?

  湘潭经开区的“湾区”命题不仅仅是源自于母亲河湘江在此处形成的那道迷人曲线,积淀下的厚重土地,更多的是一种骨子里的追求,一种对湾区经济的向往与借鉴——追求“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发展理念,追求高效优质的资源集聚配置能力,追求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研发互补的创新链。

  那么,什么是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

  在九华人的设想中,这是一个大地理概念。以湘潭经开区60平方公里滨江新城为开发提质核心区域,力争“三年成规模,五年现新城”。

  在九华人的发展蓝图里,这是一个功能聚合区。按照“一廊四区” 进行统筹规划:“一廊”即滨江文化艺术长廊,“四区”即城市核心功能区、尖端产业聚集区、生态文化创意区、国际人才集聚区。

  在九华人的产业版图上,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将从尖端科技产业、文化艺术、城市品质发展三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整合现有企业、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尖端医学与生物医药产业以及军民融合、艺术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力点与突破口,围绕三大重点产业搭建集尖端研发中心/研发性大学、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创新孵化、并购基金等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长株潭科技创新高地与尖端人才集聚地,形成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与尖端人才的良好软性发展环境与国际化硬件综合区。

  这里将引入汽车、新能源、信息、交通领域具备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并联合现有的吉利、舍弗勒、桑顿等龙头企业及F2国际赛车文化产业园,共同搭建全国一流的集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新技术研发及创新、汽车文化与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汽车工业博览园。联合高等院校,设立“国际汽车工业设计中心”,为湘潭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原创设计与专利成果。

  这里将建设面向中国、面向全球的“全球特色学科领域研究与专科治疗中心为优势的医学中心”,汇集技术研究、资本投入、领先企业与技术融合、临床实践医院等四大核心要素,打造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国内尖端医学研究与医疗服务集聚区。搭建国际一流的化学、生物学与纳米科学等交叉领域的尖端医学研究中心,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国际顶尖学术梯队,并重点围绕分子抗癌、前列腺、艾滋病等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技术突破,局部领先于国际先进研究水平。引入著名制药企业,致力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药、改良新药、复方制剂、中药西制产品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这里将与顶尖军事院校,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无人平台、海工装备等装备制造领域和自主可控、高端安全保障、航天卫星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建立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的“校地合作、军民融合”新模式。依托湘潭强大的加工制造产业优势,联合知名军工企业及军民融合研究机构,成立军转民尖端科技研发中心。

  这里将引入多所国内领先的教育机构,设立分校,共同搭建富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儿童教育体系,为尖端人才子女提供教育配套。共建“全球湘籍院士产学研中心”,汇聚众多在湘和湘籍院士以及尖端科技与新兴战略产业等领域顶尖学者,并于每年固定时间在综合示范区举办“湘江湾院士论坛”,构建顶级专家智库和开放的创新平台与立足湖湘、具备世界视野的高端智库。将联合尖端科技企业,构建系统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率先落地打造全球领先的超级智能城市示范。将打造传统智慧城市的强化版,在智能经济、智能环境、智能生活、智能出行、智能安全、智能教育等六大领域发力,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更好的相互融合协作。

  新蓝图登场

  将收获怎样的鲜花与掌声?

  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这概念一提出,便获得了领导、专家、企业家的一致看好。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原省长周伯华认为,在长株潭一体化的基础上,湘江湾搞一个创新试验区,在长株潭核心区内,再提升、转型升级、加速发展,以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新机制来发展,思路是非常对的。只要我们的理念、思想对头,只要我们真正撸起袖子干,是能够干出成绩。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党组成员徐宪平表示,对湘江湾发展充满信心,希望九华乘高质量发展之东风、乘新时代之东风、借力借势发展,驶向成功彼岸。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平台或空间载体,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要把湘江湾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努力做到引领国家的经济体系,站到国际制高点。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认为,湘潭经开区这几年成绩显著,发展迅猛,进入新时代要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发展产业集群,抓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抓住新机遇,向高科技要增长力,充分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做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内陆湾区更上一个台阶。

  在获得领导和专家点赞的同时,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也迅速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投资。

  被称赞为“在湘潭经开区不是投了一个企业,而是投了一个集群的企业”的桑顿新能源再发力,新增投资50亿元人民币以上,在经开区建设5GWh电芯项目、3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新能源研究院及创新科技园项目。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上缴税收6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投产后3-5年内,此次新投资项目与桑德目前在经开区已建成及在建项目累计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人民币以上。桑顿新能源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以及中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研发检测能力领先的现代化、高科技新能源产业基地。更为关键的是,本次落户的新能源研究院及创新科技园项目将广揽国内新能源领域的英才1500人以上,打造产业研发、孵化、加速、培训等公共服务。桑德集团董事长、桑顿新能源董事长文一波表示,新能源是10万亿美金的产业,是大产业。桑顿新能源将在湘潭经开区不断投入资金、技术、人才,一定要形成比较大规模的集群;希望在2025年之前形成500亿左右的年产出规模。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亿达集团投资100亿元,与经开区共同推进九华高铁新城总部经济区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进入稳定运营期后,预计于2028年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50亿元以上。

  知名企业德思勤也将充分运用多年来在城市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城市区域开发建设与资本运作、城市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深度参与长株潭湘江湾的规划建设。

  更多的国内产业界的风云人物表达着对这片热土的浓厚投资兴趣。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表示,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快速推进,长株潭湘江湾极具发展潜力,商机无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500强吉利集团旗下铭泰投资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兴贵认为,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版图的核心,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是核心中的核心,这一项目的打造将为长株潭一体化的打造注入强劲力量、令人期待。

  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大家的心目中是娱乐界达人,同时也是文化产业投资界的成功者,投资领域遍及影视科技、智能座机、教育等领域。对于湘江湾项目,他认为,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将打造滨江文化艺术长廊,非常令人期待,希望影视艺术能够成为文化艺术长廊的重要内容。

  世界500强中国交建旗下中交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雪松表示,希望整体产业深入参与到区域开发,参与到整体市场的经济中来,参与到湘江湾整体开发中。

  世界500强正大集团(中国)首席投资官滕维方表示公司是第一批投资湖南的国际企业,对湖南有深厚的投资感情,期待将来在湘江湾会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高级副总裁韩晟平表示,只要湘潭需要,公司会全力以赴奉献光和热,支持湘江湾的建设。

  天时地利人和,产业资本文化融合,长株潭湘江湾综合创新试验区正崛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