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市走出具有湘潭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曾晓蓉 编辑:刘艳芳 2018-09-17 10:23:09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潭在线9月17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晓蓉)早在“一五”“二五”时期,湘潭便是国家重点部署的老工业基地,拥有湘钢、湘电、江南、江麓等众多老牌国有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过去的辉煌不代表着明天的灿烂。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巨变。新时代,湘潭这座工业老城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答案只有一个:产业升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通过转理念、转动能、转机制、转平台、转优势,在发展中实现转型,以转型促更大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湘潭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

  转理念引领转型

  过去的发展为湘潭积淀了深厚的工业基础,但也留下了不少旧账。产业升级并非喊一喊口号就能实现,这需要一场真正的动能变革。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型先从“转理念”开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武装头脑,通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湘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被写进了《中共湘潭市委关于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高质量推动“美丽湘潭”建设的决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重要决策性会议上,高质量发展成了高频词。特别是,今年,市委市政府还对全市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集中考核实体经济、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收入质量等发展指标,通过用好绩效考核这一“指挥棒”,将全市上下的精力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

  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加速。近年来,湘潭市关停淘汰了中冶京诚50万吨落后钢铁产能,实施了湘钢、江麓、江南军品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了湘钢等大型国企的办社会职能分离,传统企业实现轻装上阵,焕发勃勃生机。如湘钢,2018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92.2亿元,同比增长35.1%。大唐发电、湘潭电化的产值增速都在30%以上。

  改旧的同时,育新的步伐也在加快。去年以来,湘潭市相继启动了装备制造、汽车、军民融合“三个千亿”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过2000亿元,汽车、军民融合两个产业产值过1000亿元。在“三个千亿”计划的推动下,新的发展动能正蓬勃兴起。如今年上半年,汽车产业(包括零配件等全链条在内)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7.6%。与此同时,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湘潭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了走向全国的步步高商业连锁集团,引进了京东、菜鸟网络等重大商贸物流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达到44.3%。

  创新驱动升级

  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湘潭市牢牢把握创新这一把发展“金钥匙”,通过既抓科技创新,又抓体制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国省创新型企业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全市共建成各类孵化平台60万㎡,获批4家国省级双创基地、25家国省市众创空间、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农业科技星创天地,引进和培育了清华力合科创、湖南千智机器人、泰富重工、威胜电气等一批智造示范企业,开发了国内首台(套)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全智能高端散料装卸输送成套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智造成果。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0家。

  创新需要土壤。在全面落实国省各项改革措施的同时,湘潭市还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动体制创新,千方百计为发展松绑,为创新创业培土。2017年,湘潭市共取消、下放、合并行政审批权限172项,在湘潭经开区设立了全省首家园区行政审批局。今年上半年,湘潭市成立了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办,推出了产业项目承诺制,除国土和建设手续外,其他审批事项只要企业承诺执行相关规定,即可先期予以审批。

  湘潭市还创新推出了链长、盟长、行长“三长”联动机制,由市领导带头担任产业链链长,联系产业联盟;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产业联盟盟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链上企业抱团发展;每个产业链、产业联盟明确一家银行牵头提供金融服务,通过一系列改革,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为创新创业提供更优环境,从而更好为产业升级护航。

  化“资源”为优势

  产业升级过程中, 湘潭市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资源,努力推进城市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三区”的改造搬迁和综合治理;一方面集中力量抓好园区主阵地建设,把政策和平台资源切实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

  目前,竹埠港老工业区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拆除到位,正加快推进竹埠港新区的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锰矿独立工矿区关停重污染涉锰企业28家,工业源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地质公园已经建成,产业新城正开工建设;湘乡壶天和谭家山采煤沉陷区煤矿全部关停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科技含量更高的海泡石及构树、油茶种植等产业。谭家山沉陷区规划种植构树1万亩,全部就地生产饲料,将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园区提质发展也在加速。目前,全市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5个省级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将近80%。其中,湘潭经开区着力深化改革促产业转型,上半年,在全省国家级产业园区排名中,经济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税收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方面,湘潭经开区均排名前三。湘潭高新区依托智造产业培育促产业转型,着力打造电磁传动、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半导体信息技术、新材料(含精品钢材深加工)+现代服务业的“3+1”产业体系,开启了“智造谷”建设新时代。

  在用好用活政策平台资源的同时,湘潭市还充分利用科教及军工方面资源,加快产教融合和军民融合发展。湘潭市已建成院士产业园、力合领航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能力平台110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2017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6.30亿元,同比增长45%。

  湘潭市军工产业产值占到全省2/3。依托这一优势,在省委省政府指导下,湘潭市提出了建设“军工城”的目标,制订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军民两用先进装备、汽车、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军民融合新产品产值从2010年的66.0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61亿元,增长546.63%;税收从3.63亿元增长到14.71亿元,增长了304.76%。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