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9日讯(记者 唐爱平)湖南省两型办今天向记者透露, 5年多的两型社会建设,湖南交出的答卷可圈可点:先后铺开106项原创性改革,同步推进十大环保工程、十大清洁低碳技术……两型社会建设让湖南经济发展质优量升,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同时, 经济总量跨过两万亿大关,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十强。三湘大地,正实现绿色崛起。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获得了绿色崛起的“国家动力”。五年来,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排污权交易、联合产权交易等一系列改革在长株潭试验区先后铺开,激发了湖南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
总投资600多亿元的十大环保工程全面启动,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铁腕治污,关闭污染企业1000多家,湘江干支流水质明显改善。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湘江水质总体良好。推广重金属污染治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全省规划项目800多个、投资达到800多亿元。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形成倒逼机制。制定出台59个两型标准和23个节能减排标准;搭建了全国首个综合性节能减排监管平台和“数字环保”系统。
率先在国内为两型社会建设进行地方立法。长株潭区域规划条例、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等20多部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将局部试验经验提升到法规制度建设的高度。
两型社会建设提升了湖南整体发展水平,从2008年起湖南连续五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十强。工业在做大中做强做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了10976亿元,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8.7%,加快摆脱对重化工业、资源粗加工业的依赖,全省经济发展的路径越来越宽。
两型社会建设也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城市,洗过蔬菜的水用来浇花,购物自备环保袋,下馆子打包剩余饭菜……在农村,洗澡用太阳能热水器,做饭用沼气,安装节能灯,垃圾分类放……两型生活、绿色消费在湖湘大地渐成时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爱平
编辑: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