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呼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区。特别是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资金项目,经济高效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一批高科技、无污染、非矿资依赖型的新型产业。同时,一大批现代服务业成长壮大,开发区由单一工业型向多元发展的综合产业园区迈进。
2012年2月28日,这是令开发区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土左旗沙尔沁镇整建制交由开发区托管,托管面积为202平方公里,有效解决了开发区长期以来发展空间受限这一最大难题。2013年初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提出,使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再一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二次创业”新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使开发区跨入中国西部地区一流国家级开发区的行列;建成内蒙古沿黄沿交通干线产业带上发展非资源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和依托“呼包银榆”、承接“环渤海”、辐射自治区西部经济区的重要桥梁;建成呼市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主平台、主战场,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深度融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发展思路清晰合理,发展目标催人奋进,到2017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将完成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完成320亿元以上,5年累计完成970亿元,使开发区工业总量占到呼市工业总量的40%左右,并以此为基础,到2020年,开发区工业总量力争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50%左右。
让我们再把目光拉向今天的开发区——沙尔沁新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全年新建、续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87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7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4项。山路能源、中拓铝业、成基塑业、嘉耀玻璃、中国移动数据传输中心、三主粮燕麦系列产品加工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创维电子300万台整机扩建、利乐二期扩建、日月太阳能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这些在建或投产的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对于保持投资增长,加速转型升级,拉动园区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今后五年,如意总部基地要大力推动功能转型和产业转移,基本建成我市乃至自治区的行政、商务、金融三大中心区和科技研发孵化的核心区,在建成1500万平方米总部楼宇的同时,借助机场搬迁契机,以建成楼宇为基础向东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型功能区;金川工业园区将打造首府的靓丽西出口,形成与城市东部的如意总部基地相呼应、相均衡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出口加工区要转型升级为集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保税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使首府具备发展国际贸易的“港口、口岸”运行机制和方便快捷的国际物流平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首府外向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今后五年,要充分利用国家级留学人员将大力推动高科技人才引进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使更多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5年内建成首府乃至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科技企业孵化培育、高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高附加值产业集聚”的四高基地。打造自治区“草原硅谷”的示范核心区。
新目标的确立,犹如吹响了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奋进的号角,开发区人全力投入,在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航程。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编辑: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