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辉 姚军辉 黎志明 张水玲
一个曾列为全国前十污染的城市,却因出色的城市建设管理,迅速跨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一个曾以重工业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因转型升级战略的推进,摇身变为今天的生态宜居新城!
一切,就发生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发生在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内!株洲——这座“两型”城市的快速崛起,让人们为之惊叹。近几年,全国各地一两百个市州考察团前来学习经验,数十家国内外媒体到这里探寻“株洲之谜”。
解密株洲的崛起,其实,也是“两型”的崛起。
2008年,乘着国家提出建立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东风,株洲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超前的眼光和果敢的作风,将株洲定位于“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转型升级”总战略,坚持“扩容提质、统筹发展”的方针,大刀阔斧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几年来,株洲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大幅攀升,城市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幸福指数和城市归属感与日俱增!
[NextPage]
大项目
点燃城市发展激情
走进今日株洲,好一派风风火火搞建设的热闹场景!一大批在建或建成的项目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
神农城、湘江风光带、华强文化产业园、职教大学城四大精品工程,规模宏大,风景怡人,成为城市的名片、株洲的骄傲;株洲大道、荷塘大道、枫溪大道、迎宾大道、云龙大道、湘江四桥和五桥、城市环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拉通了城市内外交通路网……
这些大项目只是株洲巨变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6年来,株洲工程建设加速疾行,共实施重点工程500多项,完成投资超过1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重点工程投资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产生效益之显著前所未有,呈现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建设规模持续加大、建设质量日益优化的可喜局面。
依托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发展号角吹响,各项建设全面拉开——
全市着力扩容提质、统筹发展,依托市区主体,向北打造云龙新城,向西拓展河西新城,向南建设南部新城,向东启动建设东部新城,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品位明显提升;
加速构建“一圈三环”路网,完善城市内环、中环、外环以及进出中心城区的十条通道;
大力推动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建设,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规划展览馆、福利院、中心医院等设施陆续投入使用;
全面实施小街小巷改造、主次干道水泥路面改沥青、架空线路入地、人行道板改造、主次干道建筑物“穿衣戴帽”等“五改”工程及“城市四创四化——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两三年内,株洲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全新、洁净、齐整、绿色的宜居城市呈现在大家眼前,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叹;
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接踵而至。
[NextPage]
大手笔
绘就城乡宜居画卷
“城市建设,不是政绩工程,而是民生工程。要把城市建设放在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上来理解和认识。”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强调。
如何让城市成为群众更好的“家园”?如何让发展的成果直接惠及人民?
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学谋划,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用大手笔书写“幸福株洲”的大未来。
——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2008年以来,株洲市共实施大小建设项目500余个,新建城市主次干道50多条,提质改造大街小巷300余条。实施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功能进一步完善。强力推进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大力推动惠民工程实施。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1000多个,投入自行车2万多辆,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共计7.4万平方米,总里程约21公里,被列为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试点城市。全面完成公交车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市区公交车全部实行1元票价,城区老年人及市郊农村老年人全部可免费乘坐公交车。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完成主要干道和大型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原则和工业小区、市场建设、小城镇建设“三位一体”方针,突出城镇扩容提质,着力强化城镇管理,大力发展主导产业。6年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小城镇建成区面积持续增长,城镇化率稳固保持全省前列。县城及重点镇、示范镇、新农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中心城区、次中心、县及中心镇“一主两次、两轴四带”新型城镇协调发展、互助共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格局正逐步形成。
当城市建设勾勒出株洲的两型轮廓,当惠民工程赋予它鲜亮的宜居色彩,当城乡统筹发展添上了“美丽村镇”这灵动的一笔,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宜居株洲”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NextPage]
大发展
推动建筑、公用行业升级
每一个城市的繁荣,都离不开相关产业的繁荣。近年来,株洲蓬勃开展的城市建设,直接带动了建筑行业和公用事业的加速发展。
如何让两大行业在保持规模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两型”为方向,一手抓培育,一手抓管理,推动了两大行业全面升级。
建筑行业规模日益扩大。全市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415家,从业人员13万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攀升,近6年共实现建筑业建筑业总产值约147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3.3%,去年年度总产值超过410亿元,年增长率更达到23.5%以上。
建筑行业秩序明显规范。先后出台政府投资工程投标人资格预审、企业资质动态考核、诚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外地进株企业备案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现场考核,开展打非治违、质量安全年、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业专项检查、“两个清欠”等一系列行动,强化执法稽查和信息平台建设,有效遏制了擅自开工、违法分包、重复压证等不法行为。质量安全监管“四化”进程全面推进,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中有升,市区已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质量安全监管领域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建设项目摘金不断。省建五公司承建的株洲“仁达大楼”项目获得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平和堂装饰工程被评为“全国装饰工程奖”;王家坪立交桥获得“全国市政金杯奖”……这些奖项,一次次刷新了株洲建筑史上的“精品纪录”!
建筑节能成果丰硕。完成建筑节能备案1000多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00多万平方米,节能设计率达到100%,节能执行率达到98%。2009年株洲市成功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金域半岛3号楼和圣马可商业广场被列为国家级示范项目,云田村节能样板房成为全省典型。
而在公用事业领域,发展同样亮点不断——
城市燃气有序运行。燃气市场供应、保障以及事故处置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燃气事故保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进县域天然气全覆盖工程,五县(市)均已用上天然气。
城市供水安全稳定。城市安全饮水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市区供水普及率接近100%,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二次供水合格率达到97%以上,湘江株洲段水质持续保持Ⅲ类标准。“一户一表”新建和改造累计完成22万户,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全面铺开。
城市排水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许可制度,去年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龙泉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相继完工,污水处理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一江四港”整治工程全面推进,市本级河西沿湘江各排污口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截污干管,基本解决河西生活污水直排湘江问题,河东沿江截污干管也将于今年全面建成。
未来,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着力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扩容提质攻坚战”、“创新升级冲锋战”三大战役。
蓝图已经描绘!旗帜高高举起!在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株洲市委、市政府正带领390万株洲儿女向着“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宜居城市”的目标稳步快速迈进……
在绿色湖南的版图上,一个魅力十足的“两型”株洲正加速崛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毛辉 姚军辉 黎志明 张水玲
编辑: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