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一提到两型,都知道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怎样理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深刻内涵?
人们常说的节俭、省吃、用少,这当然是资源节约,但远远不够。真正的资源节约,要靠节能、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支撑,要靠生物技术来支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让资源的产出高于消耗,就容易实现两型的目标。
人有爱美的天性。在办公区和居住地,种一些花草,实现局部的美观,这当然也是环境友好,但更具体地讲,这是为环境添彩。生态学意义上的环境友好,追求的是湿地、森林、城市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需要我们,对环境有所敬畏,不过分侵占;依据生态环境承载量和负荷能力,长远规划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市民亲近森林。
人越多的地方越要多种树
生态的主体是森林,林业关乎国家的木材安全、粮油安全、能源安全,通过栽树获得资源,对环境是友好的,因为树不仅提供资源,还能改善生态,固碳、释氧、滞尘、防风、保持水土等等,树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其木材本身的价值。人们可以感觉到,为什么在南岳睡得好,因为那里的树多,空气含氧量高,负氧离子多,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因此,多栽树,既增加资源量,又提升生态功能,促进环境友好。
两型社会建设以“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家更美”为现实目标,多栽树的效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城市不仅是人口聚居地,更是建筑物和工业的集结地,排放的污染物太多,而环境消化能力太弱,导致空气、水、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剧,呈现出不宜人居的“城市病”。大家看到,一些城市建房修路,大树挪死了,栽上小树,种上花草,小树、小花、小草对空气、尘埃的净化哪能跟大树相比呢?虽然看上去觉得美,生态功能则大大降低了,不利于解决PM2.5超标、水质性缺水、雾霾等难题。
人越多的地方越要种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当长远的生态效益与眼前经济利益相矛盾时,我们应当选择长远的生态效益,在行动中贯彻落实两型理念。
种树可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
据统计,我国有1.5亿亩以上的土地受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的根本在“土”,而治土的根本在“树”。
科学实验表明,选择构树、栾树、蓖麻、苦楝、竹柳等吸附力强的树种,在矿山采空地带、重金属污染地区广泛种植,利用树木把土壤中的重金属吸附,进入木材固定下来,不进入食物链,就安全了;种出的树可以发电,可以制成家具,对人体无害。而蓖麻吸附重金属后,蓖麻子榨油可作生物柴油,生产航空润滑油,蓖麻杆作板材,叶子养蚕,这就是绿色处理,对人体无害。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就要确保绿量只增不减,空地植树、见缝植绿,在保证大树存量的基础上,多栽生长快、吸附力强的常绿树、阔叶树,一年接着一年干,只要树栽得足够多,空地不裸露土地,生态就会根本改观。
良好生态环境可以“种”出来
我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靠种树种出来的,也就是说,两型离不开多种树。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在未来都是绿色生命体通过吸收太阳能、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的条件下,由叶绿体加工成生物质转化而来,这将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来源。我想,把这个问题认识好了,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两型的内涵。
我们大力提倡种树,在什么地方种什么树,也是很重要的。种上的树要保证生长速度,在城里要多种常绿树种、多种阔叶树,因为这些树种吸附力强,更能释氧、固碳、滞尘。绿树足够多,加上多层次美化,庭院栽花、墙面绿化、屋顶也可变花园,环境自然就会变得友好。
长沙有两块“绿肺”,河西是岳麓山,河东是省林科院实验林场。大家都知道,其价值不仅仅是山上的那点树,主要是生态功能、生态文化,价值大得难以估算。大家身临其境,体会好的空气和生态,是否意识到,以实际行动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就要多栽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实习编辑 谢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