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津开发区30年发展经验介绍

来源:商务部 编辑:谢瑞仁 2014-10-20 14:38:49
时刻新闻
—分享—
  前不久,由国家商务部牵头,国土部、住建部共同举办的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现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组书记王盛同志在会上的发言材料刊登出来,以供参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对安徽省开发区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成功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一个缩影。天津开发区作为其中的一员,30年来,天津开发区不断地提高对开发区使命和责任的认识,深刻把握各个时期对发展内涵的理解,把正确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不仅追求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还要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不仅追求中短期的增长速度,还要追求为长期的战略打好基础;不仅追求经济的发展,还要追求社会环境的进步和优化。特别是近些年,天津开发区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美丽泰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013年,天津开发区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跃上8000亿元的台阶,财政收入达到55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土地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持续改善,单位产值、耗能、耗水、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甚至更优。实现了经济率先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的共赢。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是健全生态环保体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规划,高水平制定美丽泰达建设纲要,将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等理念融入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之中。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环保投入,每年年预算1亿元设立泰达绿色发展基金。进一步创新机制,构建绿色生态生产和绿色生态生活两个平台,探索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媒体推广”为特色的泰达环保社会机制。进一步拓展渠道,开展企业环境诚信评价、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在全社会组织生态文明共建,形成了覆盖全区、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快产业调整升级,突出绿色发展主线。着力构建产业共生模式和循环产业链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现代服务业跃升”三大计划。在国内,率先引进产业共生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利用化工尾气供热、发电综合利用,率先引入第三方治污的方式,实现了污水处理良性循环和工业污水零排放。天津开发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率先引进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了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等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实施海水淡化,垃圾焚烧发电和区域水循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能源的有效循环和高效利用。
  
  三是夯实生态平衡基础,创造绿色发展优势。在中心城区建成1公里绿化带和22万平方米大规模人工景观公园,建成了全国首个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人工湿地和人工湖。全区绿化面积超过200万平米,绿化率近30%,形成了完善的绿色资源体系。建成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控,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绿色再生能源网等绿色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同时,与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中欧产业共生”、“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等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了绿色的发展水平。
  
  今年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30年。着眼未来,天津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快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泰达,创建美丽城区、美丽社区、美丽企业、美丽单位,促进产业转型、环境改善、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商务部

编辑:谢瑞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