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内,博泰航材的工人正认真工作。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琦 摄)
长沙晚报通讯员 邱旸
项目工地上,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如火如荼;产业园区内,一家家创新企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工厂车间里,一台台机器马力全开,活力四射……去年,长沙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全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产业项目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蓬勃发展之姿,高效推动“麓谷号”全速前进。
投资兴业聚麓谷
平均每天引进1家移动互联网企业
随着大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入驻,高新区的发展态势可谓一路高歌,风云涌动。去年“双11”期间,御家汇销售额达9100万元,全年收入超5亿元;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移动支付平台交易额全年可达3000亿元;拓维信息斥资8.1亿元收购上海火溶信息,正式进军手游行业;搜云游戏交易平台支撑服务已突破10亿元;中电软件园去年产值达60亿元……集聚效应、示范效应、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能量,一个移动互联网创意“梦工厂”正在形成。
“从当初的20多人,到现在已有150多位专业技术人才”,中清龙图在麓谷的发展速度令人炫目,从去年3月开始筹备,5月研发中心迁入,该公司研发的手游《刀塔传奇》凭借月收入过3亿元的成绩,已成为一个商业传奇。而在高新区内,集聚了一批像中清龙图这样的“传奇”企业。
“平均每天引进1家移动互联网企业。”高新区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省、市、高新区出台政策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有超过50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在麓谷聚集。与此同时,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拔地而起,高新区投资45亿元用于水电、道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建设,增加投入10亿元建设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着重打造WiFi和4G网络等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环境。
项目建设看麓谷
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7个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资建设的自主可控计算机整机系列项目、新一代高效智能化新能源产业关键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先导城市节能项目……去年,高新区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全年,共引进各类企业超2000家,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7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5个,预计全部达产后总产值将突破700亿元,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每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年内至少实施1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的要求。
除了招大引强,高效服务促进项目迅速开工建设,也为麓谷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中光通信项目33天签约落户,打造二代光纤研发生产基地;远大住工麓谷小镇,装配式住宅产业示范项目正在拔地而起;东方红镇开动“项目服务直通车”,保姆式服务58个项目顺利推进、投产……目前,中光通信、丰树麓谷产业园、航天环宇、鑫航机轮等产业项目已经开工;深拓智能、长沙晚报等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霍尼韦尔、金荣先导园一期等产业项目顺利竣工。
在麓谷,渣土运输车往来穿梭,挖掘机开足马力,渣土车清洗台来回冲洗……一派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加快发展的喜人势头,一个个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交通路网畅麓谷
全区已建成道路170余公里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道路交通已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大批企业入驻,提升麓谷路网承载能力刻不容缓。去年,高新区20多条公交线路、71个公交站台、4个公交首末站全新亮相,实现重点区域、重要企业、重点路段的无缝对接,让不少来麓谷办事的市民直呼“方便多了”。
除了为出行提供方便,高新区也把为产业项目建设“输血送血”的“血管”延伸到了项目建设现场,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项目,道路就修到哪里。目前,高新区纵有黄桥大道、望雷大道、雷高路、东方红路、麓谷大道、雷锋西大道,横有岳麓大道、金洲大道、枫林三路、梅溪湖路西延线,“六纵四横”的主干道路已经形成一张“大网”,将“营养液”不断输送到产业“心脏”。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道路170余公里,其中主次干道90余公里,枫林路以北50平方公里主干路网基本形成,望雷大道以东4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城市承载能力,雷高路以东34平方公里基本建成,绕城高速以东24平方公里建成。高空俯视,六纵四横的交通格局已然形成。
保障房项目建设也在同步推进,去年新建成面积约85万平方米。在新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中,和沁园三期已开工建设;和沁园幼儿园完成了主体建设;和润园幼儿园项目竣工;桥头小学、明华小学、金桥小学、高新技术工程学校、雷锋卫生院、雷锋敬老院等8个项目也实现了开工。创业服务中心装修、麓谷中心小学扩建,雷锋镇推山、坪山、枫树三所小学食堂和礼堂重建等15个项目实现了如期完工。公租房租赁和保障房分配方面,麓城印象两室一厅主打户型已全部出租,金南家园一期、和沁园二期、和泰家园一期已开始分房。
不让项目在手上耽误一分钟
去年高新区22宗土地成功摘牌
长沙晚报讯(吴梦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全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土地的挂牌出让,使得土地使用权真正走向了市场化和规范化。是什么使长沙高新区的土地出让工作完成得如此快速而成功呢?记者来到了长沙高新区土地储备分中心。
高新区土地储备分中心于2009年独立运行,为实现高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推动全区更好更快地建设发展,已帮助119家单位完成土地摘牌,顺利开工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成交地块共77宗,其中高新区成功出让22宗,占全市土地交易总数的近三成,让中联重科、远大住工、中光通信等著名企业的名字在高新区的土地上熠熠生辉,推动“麓谷号”飞速前进。
抢进度
永远与时间赛跑
一走进土地储备中心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墙上的几块公示板,原来这是年度《工业用地项目挂牌工作进度一览表》《经营性用地项目挂牌工作进度一览表》《土地征用工作进度一览表》,上面清楚详细地标示着项目名称、责任人、基本资料准备情况及摘牌进度,令人一目了然。土地储备中心通过项目进度公示,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各个具体环节的时限要求倒排时间,坚持每天下班后就工作进展进行调度、总结,务必使每个项目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
“土地挂牌工作有15项步骤,每个步骤都影响着土地挂牌的进度,95%的资料都需要到国土、规划、征拆等部门进窗办理,环环相扣,一旦某个环节资料有误,之后的资料都需要推倒重来。所以我们每天都严格核查资料、紧密跟进卷宗审批,确保不因资料问题导致返卷、退卷,影响项目进度。以‘不让项目在我们手上耽误一分钟’为工作目标。”土地储备中心的工作人员汤磊告诉记者,他们永远都在与时间赛跑。
我们了解到,中心工作人员在经办审批报卷工作时,经常遇到审批领导开会、出差、休假等多种情况。为保证项目按时审批,早日摘牌,他们经常需要提前了解领导的行程信息,甚至要抱着厚厚的挂牌卷在上班前或利用中午甚至周末休息时间等在领导的办公室或开会地点,等着领导审批。牺牲自己业余时间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也成为了中心的工作规范要求,尽管工作中存在这么多的变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当负责的项目如期甚至提前摘牌成功时,大家感到自己的辛苦和付出都有了超值回报。
超前谋
团结凝聚战斗力
土地招拍挂工作流程非常复杂,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提高效率,他们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服务。
“土地储备中心是高新区的土地管家,主要负责全区的土地征用、土地出让以及和土地有关的服务、处理工作,中心一共7个人,项目服务处有3个人,负责全区的工业、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挂、土地划拨和项目用地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随着全区的快速发展,入园企业越来越多,项目服务处人手有限,1个工作人员要同时负责好几项的土地服务工作,既要明确责任,又要高效合作。如多个项目要同时报同一个上级部门审批时,那么我们只安排1个工作人员负责跟进这个环节,确保信息同步,2个人同时跑同一个部门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必须是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互帮互助。”土地储备中心主任谭学军说,正是团结和创新让他们这个团队更有战斗力。
在土地招拍挂工作中,土地解押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流程复杂、手续耗时,极大影响了项目挂牌进度。为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土地储备中心采取了三点措施:一是在每年年初即与区招商局对接,整理出本年度需要解押的出让项目位置、面积,统一交至总公司与信息产业园,请其先期与银行沟通,做好土地解押的准备工作。二是积极与测绘院对接,请其在做土地测绘成果的同时,做好土地解押成果,减少土地解押手续步骤。三是与总公司和信息产业园保持紧密联系,对拟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的地块进行摸底,已签订招商协议和谈判基本完成的项目不予抵押。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土地解押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项目挂牌工作进度,促进项目任务高效高质地完成。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土地储备中心的时候,两间不大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来往办事的人们穿梭不息,工作人员投入在紧张的工作中。土地储备中心是高新区建设高效麓谷、创新麓谷的一个缩影。
[NextPage]
三天成立新公司
百日销售破百万
企业主称:高效麓谷给梦想加速
长沙晚报 通讯员石文妮
时值岁末,湖南中南楷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毅变得格外忙碌。回顾2014年,他最大的收获是在长沙高新区注册成立了中南楷思。“从提交相关资料,到正式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3天时间,期间我们还临时变更了企业法人代表,这速度快得让我颇感意外。”周毅对自己在高新区第一家企业的“出生速度”感到十分满意。
3年筹划3天实现梦想
周毅是湖南新化人,1991年高中毕业后他南下到广州,在那工作生活了近20年,期间他曾在广州创办过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近年来,随着内地投资与经营环境日益优化,加上制度改革与政策的刺激,他开始考虑回乡创业。“我一直在互联网与云计算领域寻找好的研发项目,几年前我和团队萌生了成立一家云计算科研生产类型公司的想法。”周毅介绍,经过三年的研发筹备,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就等着有一个平台能够落地。去年年初,他还搜集到了一些市场需求订单,时机已经非常成熟,周毅希望尽快成立公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梦想在何处实现,成了周毅优先考虑的问题。为此,他先后考察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曾在武汉和长沙之间犹豫不定。“去年元旦以来,长沙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创办企业手续更简便,门槛变得更低,再加上我进一步考察了高新区的办事环境和效率,最终决定将企业落户到这里。”周毅回忆起当时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手续,内心还有一丝忐忑不安,但是到了办照窗口后,一切疑虑都没有了。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他需要准备的资料,办理环节一路畅通。只用了3天时间,就领到了营业执照,梦想实现后周毅激动不已。
不到1年时间企业成长迅速
走进中南楷思位于中电软件园的办公室,简洁舒适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公司的电脑都没有主机,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云计算终端产品,具有无辐射、低碳环保抗干扰、免维护的优点,在实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的同时,解决了适时保存问题,实现一机多屏并拥有强大的防火墙功能。”周毅介绍,中南楷思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分为云计算和智能家居两大板块,主要涉及云计算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终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生活家居智慧应用等方面。中南楷思成立之后,云计算终端和智能家居产品已取得5项专利,成功上市销售,应用在政府、教育、证券、银行等行业,正在推广应用到高新区其他企业。从企业创办到去年7月中旬,短短百余天的时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今年,公司的智能家居产品将投放市场,我们的业绩也将翻番。”周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从无到有,很多像中南楷思这样的企业在高新区落地成长,特别是去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高新区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的门槛降低、条件放宽、手续简便,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去年全年高新区新增企业超过2000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10家企业。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同时,去年新增移动互联网企业400家,占比五分之一,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一串串数字正在书写着高效麓谷的传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邱旸
编辑:谢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