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赢得了一个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这是一项神圣使命,也是一张全新考卷。
试验区获批七年多来,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民,围绕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砥砺前行、先行先试,两型社会建设从蓝图到现实、从理念到实践、从“盆景”到“花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2010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考察时指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你们抓得早,抓得主动,抓出了效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希望继续探索,为全国提供借鉴和经验。”
【两型现场】
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模式”
两型社会建设是开创性、探索性事业,改革是根本动力。七年来,试验区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开展八大类制度创新,纵深推进106项原创性改革,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突破口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实行企业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建立联合产权交易平台,推行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环保污染责任险、“两个合同”等改革,极大激发了节能环保治污的市场活力。全省“十一五”期间以年均8.8%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14%的经济增长,“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超进度完成。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创新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雾霾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通过两型产业准入、科技创新体制、政府两型采购、两型标识认证等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2014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7.6∶42.7∶39.7调整为11.6∶46.2∶42.2,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05.8%。
以强化政府环境保护职责为重点创新两型社会建设监管机制。改革规划体系,绘制了两型改革试验的“行动路线图”和“建筑施工图”;完善法制体系,实现了“先行先试”与“于法有据”的有机结合;建立标准体系,率先在全国形成了两型社会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创新考评体系,开展两型绩效考核,探索两型社会综合评价统计和绿色GDP评价;构建监测体系,编织了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平台、“数字环保”系统等监测网,对重点城市PM2.5实时监测;强化责任体系,率先对湘江流域各级政府“一把手”实行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以两型示范创建为抓手创新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推行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农村环保自治等改革,推进两型社会进机关、企业、家庭、城镇、乡村、社区、学校、景区等,培育两型创建单位近1000个。坚持两型社会建设从娃娃抓起,“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经验模式享誉全国。全省1700多万家庭重拎菜篮子、布袋子,自行车出行,使用节能家电、节水器具,绿色、低碳成为社会新风尚。
政府、市场“两只手”相互作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汇聚了两型改革试验的强大力量,形成了一大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被称为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模式”。长株潭试验区日益成为湖南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引领科学发展的强力引擎和集聚海内外要素的靓丽名片。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两型”关键在“两创”,即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实力、财政资源、科技底蕴不算雄厚的长株潭地区,涌现了袁隆平超级杂交稻、“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炭/炭复合新材料、世界首台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世界最快的高速列车等一大批世界级原创性科技成果,被国家科技部誉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三个激活带来“裂变效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两个70%”,激活创新主体;打破科技资源“部门所有制”,激活科技资源;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发展、技术中介服务、科技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激活技术市场。湖南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十强,创新绩效居全国第八。
——市场化改革引入“鲶鱼效应”。推进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股份制合作、协同式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全省74家上市公司,有40家是科研机构转制的科技型企业。中联重科完成从研究院到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全球化公司的“三级跳”,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一家A+H股上市公司,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进入全球机械行业前十强。
——双重激励增强“磁场效应”。强化政府与企业、精神与物质、创新与创业、育才和引才等双重激励,开展企业股权分红激励试点、创新金融支撑模式等改革,促进资金、技术、人才集聚。长株潭三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全省的61%和65%,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比重分别占到了74%和80%。“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30位专家,有4人来自湖南。
——双管齐下产生“乘数效应”。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技术推广,在全国率先集中大规模组织推广新能源发电、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农村畜禽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十大清洁低碳技术,规划项目800多个、投资达到800多亿元,利剑直指资源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科技创新让企业和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湘潭矿山装备等产业集群依托核心技术竞争力,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行业中心。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风电装备、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2014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之后,全国又一“创新高地”。这既是对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完美注脚,更是一次新的起跳。
区域经济自主一体化的“长株潭样本”
长株潭三市是湖南的特色和优势。世界银行研究后认为,“长株潭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格局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其发展前景令人鼓舞。”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把三市连接建设为“毛泽东城”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有专家建议设立“长株潭经济区”。90年代中期又提出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从未停歇。
长株潭试验区获批以来,随着“通信同号、金融同城、交通同网、能源同体、环境同治”实施,一体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功跻身全国十大城市群,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自主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案例”。
这七年,两型规划引领现代生态城市群发展新格局。巧借生态“绿心”,摒弃“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按照布局紧凑、生态隔离的组团式发展,着力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特色鲜明、内在联系紧密的城市群。2014年,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部”发展战略机遇,调整提升2008年版区域规划,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升级版”。
这七年,交通先行大大缩短了长株潭三市间的“物理距离”。以长沙为中心的放射性高速公路网、连通各重要组团的“七纵七横”城际快速干道网、武广高铁和沪昆高铁、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长株潭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启动三市城际干道“断头路”建设,着力打通点对点“最后一公里”。
这七年,“通信同号”推动三市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新时代。三市通信同号并网升位,开创了全国先河。三网融合试点,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2014年9月,长株潭作为唯一的城市群,与京津沪一道列入“宽带中国”创建示范城市(城市群),三市通信不断加速。
这七年,环境同治、生态同建开创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新局面。从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到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治理力度空前加大;从重点污染区域治理“单兵作战”,到全流域、五大污染重点地区、省市县三级联动,“集团攻坚”威力尽显;从生态绿心协同保护,到湘江风光带共建共享,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长沙、株洲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长沙市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湘潭市跻身“全国园林城市”行列。
三大新变化、三块“金字招牌”,汇集长株潭,正深深地改变湖南、影响全国。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视察,要求以长株潭试验区为龙头,抓好水、土、气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湖南发挥长株潭试验区龙头带动作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风生水起,笃定前行。三湘儿女将牢记总书记嘱咐,奋力谱写建设美丽中国的湖南新篇章。
(执笔 单铸飞 王建勇)
【两型足迹】
为全面小康建设作示范
2014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全面小康总实现程度分别为95.0%、91.6%、87.7%,排全省前3名。全省27个一类县市区排名,前16名中有15个在长株潭地区。
构建形成两型产业体系
长株潭三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两型产业体系。近5年,长株潭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位居全国第一。长株潭三市创造了湖南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在全国率先立法保护城市“绿心”
2013年3月1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在全国率先立法保护城市群生态区。省政府下发《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建设项目准入管理程序(试行)》,严格绿心建设项目准入,清理绿心地区违规违法项目93个。
交通、能源、信息、生态、环境
同建共享
交通同网:长株潭三市半小时经济圈已形成,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沪昆高铁湖南段全线开通,长株潭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完成湘江二级航道一期工程株洲至城陵矶段建设。
能源同体:三市电网改造升级,企业燃气管网设施逐步联成一体。
信息同享:三市实现通信并网同号升位,成为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宽带中国”创建示范城市群。
生态同建:建立三市生态保护补偿和融资机制、企业治污补贴和市场化的排污收费机制。
环境同治:三市在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大气联防联控、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协同治理。
三市获国家级荣誉称号75项
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都荣获“国家园林城市”,长沙市、株洲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另外,长沙市还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28项荣誉称号。株洲市还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等17项荣誉称号。湘潭市还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污染减排与协同效应示范城市”、“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等25项荣誉称号。
(余学进 王建勇 刘少健 整理)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