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高新区:发展升级的成功实践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汤琴 2015-03-09 09:34:55
时刻新闻
—分享—

(株洲高新区迅速崛起的五大百亿工程之一——汽车产业集群。肖津汉 摄)

( 2005-2014年株洲高新区财政收入一览表)

(  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徐洋 摄)

(全省一流的天元小学  张湘东 摄)

  文 洁丽 周怀立
  
  1991年,那个羊年到来的时候,株洲高新区还是当时决策者们心中的蓝图,还是一片名叫园艺场的渔场菜地,以及一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朴实的园艺场人。
  
  2003年,那个羊年到来的时候,株洲高新区才刚刚确定好一次创业的规划,刚刚完成高新区与天元区的整合,株洲高新人以“好风凭借力”的豪情开始了新创业的探索。
  
  2015年,这个羊年到来的时候,株洲高新区用连续10年快速发展的实践,向千年流淌的湘江证明了自己,证明了“不怕苦,不言难,不张扬”的高新区个性,证明了“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高新区精神。
  
  株洲高新人说:生活在今天的高新区是幸福的,奉献在今天的高新区是幸运的。株洲高新人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骄傲,为高新区自豪。
  
  2014年,株洲高新区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完成52亿元,10年年均增速25%;财政支出突破30亿元,10年年均增速33%;税收收入突破40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各地高新区增速指标不断下调,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性企业纷纷收缩战线……株洲高新区面对新常态,仍然有信心把10年来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株洲高新区的目标是,抓住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再通过5到10年的努力,财政收入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四强,与全国知名省会高新区并肩而行,让中国动力谷走向世界。
  
  株洲高新区已经不再满足于“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前移”了,株洲高新人有信心代表株洲,走出株洲,让株洲以高新区为荣,让世界为株洲喝彩。
  
  这个信心,来源于10年来筚路蓝缕,艰辛探索,成功经验的积累。
  
  这个信心,来源于10年来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质量,高效益,打基础,留后劲,株洲高新区的投入产出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株洲高新人决不干饮鸩止渴的事情。
  
  这个信心,来源于10年来克服困难,顶住压力,排除干扰,横下一条心,把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株洲高新人决不干半途而废的事情。
  
  这个信心,来源于10年来潜心研究,积极应对,株洲高新区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有自身特色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株洲高新人决不干急于求成的事情。
  
  这个信心,来源于5年前,株洲高新区就在谋划今天的事情,而今天,他们在谋划5年后的事情,株洲高新人决不干心血来潮的事情。
  
  这个信心,成为株洲高新区实现梦想的力量源泉……
  
  A—用思路筑就新路
  
  每一次勇敢的实践,每一次创新的步伐,每一次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都取决于决策者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这10年,株洲高新人打破常规思维,勇敢地走出了一条新路。
  
  思路决定成败。这10年,株洲高新人见证了高新区崛起,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
  
  思路决定未来。这10年,株洲高新人不仅写下了壮丽篇章,更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
  
  10年前,株洲高新区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地区生产总值不到100亿元,工业总产值仅200余亿元。
  
  快速发展需要钱,改善民生需要钱,保障运转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办法只有一个:做大“财政蛋糕”。
  
  “蛋糕”如何做大?株洲高新区决策者在冷静思考。
  
  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无疑是发展中的大忌。越是在发展阻滞的情况下,越要在发展的速度和布局上“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株洲高新区的决策者以一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大气与魄力,以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静气与定力,以一种大刀阔斧、敢于创新的勇气与毅力,开始探索实施有自身特色的积极财政政策。
  
  “不靠征管中出效益,不做杀鸡取卵之事;而要着力培植财源税源,做到活水养鱼,水美鱼肥。”“不只盯着财政兜里的钱,而要跳出传统的惯性思维束缚,利用市场的手段引财、撬财。”
  
  株洲高新区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综合运用资金、政策等杠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园区开发、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点穴式”投入。
  
  破题之举,一一亮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05年,为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企业投放贷款的力度,株洲高新区出台《株洲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在当时财力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
  
  2006年,株洲高新区出台《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创新奖”奖励办法》,在全市率先对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奖励。虽然财力还不充足,可对金融机构一奖就是几十万,换回来几十亿真金白银的支持。
  
  2007年,株洲高新区首开全国高新区之先河,提出“财政大平衡、园区小平衡”的思路,出台《株洲高新区园区开发建设财政体制方案》,土地出让收入、入园企业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上级财政或有关部门对园区开发建设的专项资金全部安排用于园区建设……
  
  新政策的实施,破解了财政负债和园区投入的难题,形成了园区开发建设投入与收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由政府管理园区向经营园区的转变、由财政投入为主向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的转变。
  
  2008年和2009年,为鼓励引导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株洲高新区先后出台《株洲高新区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株洲高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专利实施奖励办法》等激励创新的政策,规定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引导企业、社会、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2010年,株洲高新区确立了“建设全省人才高地”的战略决策,同年出台《关于实施“5211人才计划”暂行办法》,设立“杰出英才奖”,对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生活补助和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对优秀人才、博士,分别给予每月2000元、1000元的生活津贴。
  
  2011年,株洲高新区与浦发银行株洲市支行合作成立全市首家科技银行。科技银行分期投入1亿元,1亿元投入可实现放贷规模10亿元。中小企业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宽松的增信条件、更优惠的成本获得更大的融资额度。
  
  2012年,株洲高新区确定打造中国动力谷的战略目标,设立中国动力谷发展专项资金,涵盖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
  
  2013年以来,株洲高新区更是“动作频频”:成立动力谷企业成长学院,提升动力产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建立中国动力谷科技金融创新联盟,为园区企业与省内外金融机构搭建投融资平台。与此同时,财政投入1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通过政策扶持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株洲高新区成功地用“小杠杆”撬动了“大资本”:10年来,财政累计直接投入130余亿元,拉动社会总投资1840亿元。
  
  在撬动社会资本的同时,株洲高新区勒紧裤袋,厉行节约,压缩其他开支,行政运转经费多年保持零增长,“三公”经费不断下降。
  
  正因为此,株洲高新区不管是面对亚洲经济风暴,还是面对美国次贷危机,不管是面对银根紧缩,还是面对地根制约,都毫发无伤,园区开发、城市建设依旧快速推进,经济总量、财政实力依旧快速增长。
  
  2014年,株洲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工业总产值1635亿元。
  
  B—用实干成就梦想
  
  这是株洲高新区一次以小博大的实践、也是一次改革创新的实践、更是一次追寻梦想的实践。
  
  株洲高新区10年的苦干实干、10年的巧干快干、10年的“精雕细琢”,让一座以“创新驱动、产城一体、绿色崛起”为内涵的新城,华美绽放。
  
  ——城市建设如诗如画
  
  走进株洲高新区,路网密集,车流如潮,一条条道路宛如一条条彩练,为高新区增添了迷人的风采。
  
  10年前,株洲高新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四纵二横”、“两环一道”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还在建设中,40多平方公里的栗雨工业园、新马创新城还处于规划过程中。
  
  株洲高新区一边加大财政投入,一边寻求和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走出了一条快速扩容提质的发展之路。
  
  株洲大道延伸段是该市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投资概算约5.4亿元,工程于2009年6月启动开工,计划2010年底竣工通车,工期紧、资金量大、而政府财力又有限,如何如期完成项目建设成为株洲高新区面临的严峻问题。株洲高新区大胆采用基础设施建设BT模式,与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先建设再回购,累计投入5.2亿元,使道路如期通车。
  
  10年,株洲高新区财政累计直接投入基础建设60亿元,财政土地政策投入90亿元,撬动融资近300亿元,新建、改造城市主干道100多公里,建成30多公里园区道路。截至目前,株洲高新区已形成“六纵四横”、“两环两道”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园区道路网络也基本形成。
  
  在加快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株洲高新区围绕提升园区承载吸附能力,全力加快水、电、气、通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如今,株洲高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公共绿地10.71平方米/人,绿地率39.38%,处处皆是“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城市景观。
  
  ——园区开发提质提速
  
  在株洲高新区的园区开发过程中,高科集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01年11月重组成立的高科集团,是株洲高新区解决园区发展投入、推动园区开发的经营性平台。
  
  2005年前,高科集团每年的土地开发量仅500亩左右。2005年,株洲高新区工委、天元区委庄严宣布:每年工业用地开发至少2000亩。由此,园区开发进入快车道,最多的一年达到5000亩。
  
  随着用地量增加,开发任务日益繁重,高科集团面临着极大的资金压力。
  
  株洲高新区实施的特殊财政园区投入机制,形成了高科集团充足的现金流,极大地增强了高科集团自身的造血功能。在财政的支持下,集团通过发行债券、信托、短融、中票、私募等方式实现融资200多亿元,先后完成了30平方公里的园区开发,资产规模由2005年的8亿元跃至2014年的265亿元。
  
  10年来,株洲高新区园区开发如火如荼,天台科技园已经建成,栗雨工业园开发基本完成,新马创新城正在推进开发。
  
  规划面积13.49平方公里的栗雨工业园是园区开发的经典之作。
  
  栗雨工业园通过“大投入大产出”的模式,建成了株洲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工业园区。园区内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已有北汽、南车时代电动、千金药业、唐人神、大汉惠普等100多家企业入驻,是株洲高新区重要的产业、技术核心区之一。
  
  更有意义的是,栗雨工业园成功实现了“产城一体”的“两型”崛起。园区绿化面积达到65%,园区的碳排放与绿色植物的碳吸收达到平衡,园区工业废水处理后,作为人工湖流动补给水;园区配置了中央商务区,集商业、酒店、教育、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城市功能日渐形成。
  
  园区大开发,推动了株洲高新区经济大提速。10年来,株洲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3%;规模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26.5%;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为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速度为19.6%。
  
  目前,在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战略背景下,株洲高新区再次发展迎来新高潮,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新马EBD、汽车博览园、汽车产业集群、月塘生态新城等五大百亿工程,正在奏响“持续发展”的最强音。
  
  ——园区企业做强做优
  
  “对初创企业出台苗圃计划,财政补贴租金,扶持创业者入区创新创业”;
  
  “出台瞪羚企业扶持政策,向20家瞪羚企业发放扶持资金2200万元”;
  
  “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对单个拟上市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
  
  “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入驻中国动力谷,可连续5年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的经费支持”;
  
  ……
  
  “这些扶持,使我们看到了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增强了我们办好企业的信心。”一项项实打实的政策,让身处株洲高新区企业受益匪浅。
  
  2013年,华通科技、永盛电池、普天中普防雷等7家企业入选为株洲高新区首批瞪羚企业,并获得750万元资金扶持。在政策扶持下,瞪羚企业普遍取得骄人成绩,企业产值增长最快的高达111.4%,当年上缴税收增幅均超过20%以上。
  
  科技银行已成为株洲高新区企业成长的“金融助推器”。针对目标企业,科技银行引入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税融通等信用贷款产品,着重致力于解决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截至目前,科技银行服务中小企业80家,授信总额超过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
  
  10年来,株洲高新区企业迅猛发展,成为做大“财政蛋糕”的根本所在。截至2014年,株洲高新区年纳税过100万元企业达270家,年纳税过1000万元企业54家,年纳税过亿元企业5家。
  
  以北汽、时代新材、钻石切削、南车时代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园区企业成为株洲高新区工业税源的支柱。其中北汽是株洲高新区大手笔引进项目的代表,2013年实现税收1.75亿元,2014年税收突破2亿元,雄踞全区纳税大户榜首。
  
  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株洲高新区实施的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让越来越多的“株洲创造”和“株洲智造”涌现出来。仅2014年,株洲高新区就拿出了3000万元,吸引5家国家级研发机构签约入驻中国动力谷,最高的一家获得1000万元资金支持。此外,还与15家研发机构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目前,株洲高新区已顺利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并加入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行列。
  
  随着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株洲高新区作为其中重要一极,将开启新一轮创新大幕……
  
  C—用幸福回报百姓
  
  10年努力,株洲高新区发展成绩如何?
  
  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就已然知道答案!
  
  “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这是株洲高新区决策者一贯的态度。
  
  “从幼儿园到大学,足不出区,可以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株洲高新人的骄傲。
  
  “校园像花园,课堂像书房,运动场像游艺场,功能用房像艺术长廊……”这是外来参观者由衷的感叹。
  
  10年来,株洲高新区教育支出累计24亿元,建成银海学校、栗雨学校、天元小学、天元中学等7所学校,完成20余所合格学校建设,新增校舍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增加学位9000多个。2014年,株洲高新区顺利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首批全省教育强区。
  
  教育发展只是株洲高新区建设公共财政的一个缩影。
  
  10年来,株洲高新区累计完成民生支出78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支出的65%以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支出年均增幅都在30%以上,极大地提升了民生福祉水平。
  
  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事,是株洲高新区财政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再现——
  
  10年来,株洲高新区医疗卫生支出累计4.7亿元,设立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个村卫生室,方便居民就近就医;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医疗保险和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建立。2014年,株洲高新区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估。
  
  10年来,株洲高新区社保支出累计27亿元,打造全省领先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支持“省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和充分就业示范区”的建设,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对80周岁以上老人启动实施健康补助;企业退休金实现“十连涨”。
  
  ……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有所保。
  
  10年来,株洲高新区的发展史也是百姓幸福指数不断增强的惠民史。
  
  10年来,株洲高新区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民生领域,让经济社会发展红利惠及百姓。
  
  10年来,株洲高新区用一腔浓浓的民生情怀筑就成一座幸福新城,让小康社会的梦想渐行渐近,让越来越多的高新人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回顾株洲高新区这10年的发展历程,是与使命共生、与时代并肩的10年,是创新创业、不断发展的10年,是民生改善、人心凝聚的10年。
  
  经过10年的奋斗,株洲高新区在105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升至第40位;已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百强区,是中部六省唯一入选的非省会城市辖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1.65%,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三……
  
  大地回春东风劲,扬帆万里正当时。展望未来,株洲高新区完全有信心通过5年的努力,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前移至第30位;完全有能力走上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道路,成为新一轮经济转型的领跑者;完全可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取得新的辉煌。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汤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