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攻坚莫畏难——推广清洁低碳技术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汤琴 2015-04-09 09:08:25
时刻新闻
—分享—

    湘粮集团仓库的屋顶上,全都装上了太阳能光板发电。  梅亚丰 摄

    新能源汽车。  资料图片

    用绿色建筑技术建成的梅溪湖实验小学。

    资料图片

    畜禽污染经过资源化处理后,乡村更美。

    资料图片

  常诸谈
  
  【两型现场】
  
  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清洁低碳技术,是撬动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支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解决雾霾污染、重金属污染、水污染等众多环境问题,都离不开科技进步。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强调,要依靠湖南的科技创新优势,有效破解生态环境与两型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指出,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实现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2012年以来,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工程支撑、政产学研联动,瞄准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广清洁低碳技术,组织实施800多个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稳步踏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技术创新是关键
  
  建设两型社会,需要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两者缺一不可。
  
  以湘江保护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重大工程为依托,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凝神聚力,协同作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绿色生态环境变美。2014年,湘江干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07年提升5.5个百分点,湘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干流18个省控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鱼类资源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长株潭空气达标天数2014年比2013年上升7.2%,全省14个城市空气达标天数同比上升5.3%,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2个。碧水蓝天不再遥远。
  
  绿色经济质态变优。推广清洁低碳技术,激活绿色市场,扩张绿色产业。2014年,全省环保产业规模达1350亿元,居中部首位、全国前10,环保企业超过1000家;在战略性新型产业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26%。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降到31.2%,规模工业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3.4%。全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超进度完成。
  
  绿色科技集群变强。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10个,其中国家专项18项,取得900多项清洁低碳技术成果,工厂化住宅、重金属冶炼废水处理、新型智能电表、养殖废水生态治理等35项技术国内领先。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专程考察了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胜在线监控。
  
  撬动转型发展:推广清洁低碳技术是支点
  
  “清洁低碳技术尽管这件事情很小,但能四两拨千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支点。”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说。提高清洁低碳技术含量,对冲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一批节能环保企业、产业基地加速成长,“绿色湘军”正在崛起。
  
  ——破解水环境污染问题,着力推广重金属污染处理、养殖污水资源化处理等技术。
  
  2011年,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获得3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成为“三废”治理与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的支撑。中南大学与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公司研发的生物制剂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在株洲冶炼厂投入使用,每年回收25吨重金属。
  
  针对养殖大省的污染苦恼,从科学饲料到污染治理、到病死猪处置,全面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大大减少养殖排放。采用沼气化推动畜禽污染资源化利用,整合资金2.16亿元,实施40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新建大型沼气工程55个,建设100个农牧一体化养殖场。中科院长沙生态所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在湖南、浙江等地生根。养殖业正在发生蝶变。
  
  ——破解土壤污染问题,着力推广垃圾资源化处理、矿山治理、耕地修复等技术。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推广城市矿产再利用技术,让垃圾在循环中得到利用,6个园区、5家企业进入国家试点示范,去年有色金属循环再生产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垃圾量激增,垃圾填埋场告急。推广生活垃圾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新技术,株洲市等8个项目投产,带来垃圾综合处理的革命。
  
  工矿区废渣往往由来已久,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永清环境修复公司研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离子矿化稳定化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具有显著的修复功效。中南林科大研发的“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修复与水环境保护技术”,在去除土壤重金属的同时,还能迅速恢复植被景观,在多个矿区和工业污染区示范推广。
  
  农田土壤健康事关食品安全。从去年起,在国家的支持下,在长株潭开展170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为全国土壤污染治理探路。
  
  ——破解大气污染的关键难题,着力推广工业脱硫脱硝技术、新能源汽车等。
  
  根据科研机构对大气污染源的分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污染较严重,必须减少工业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
  
  火电厂、水泥厂是大气污染重要源头。全省痛下决心,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和所有63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部建成脱硫脱硝设施,提前一年在全省水泥企业执行氮氧化物排放新标准。永清环保公司的“脱硝催化剂前端烟气与氨均混技术”,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越西方引进技术,承担了省内60%以上的二氧化硫减排任务,钢铁脱硫业务量居国内第一。凯天环保公司在整体厂房除尘、大气环境烟气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环保技术。
  
  让能源更清洁。大力推广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国家下达我省“十二五”第三批风电核准计划6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形成了从工业硅生产到光伏系统开发的全产业链,全省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即将启动,将改变我省无气的历史。
  
  占雾霾来源二成以上的汽车尾气排放找到解决方案。湖南在纯电动大巴、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14年底,长株潭三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2240台、纯电动公交车314台,2015年底有望整体实现公交车能源清洁化。
  
  我省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4400万吨,秸秆焚烧导致雾霾产生。通过生物质发电及生产沼气、成型燃料等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5%。截至2014年底,湖南理昂再生能源公司累计发电8.93亿度,消耗秸秆112万吨,折算节省标准煤45万吨,减少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以清洁低碳技术助推产业转型,着力突破两型产业化和产业两型化。
  
  中联重科联合湖南大学等开展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研发,促进公司向环卫机械发展,去年该领域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环保环卫装备制造商。
  
  威胜集团联合长沙理工大学、华自科技开展新型智能电表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华时捷研发重金属废水电化学深度处理成套设备,承担全国近60%的铜、50%的锌、40%的铅冶炼废水处理,重金属在线监测设备卖到了日本。
  
  清洁低碳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华丽”转型。
  
  建成66个余热余气余压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装机245万千瓦,涟钢、湘钢等自发电占用电量的70%以上,相当于为每吨钢降低成本42元。2014年湘钢转炉炼钢单位能耗同比下降24.62%,在68项主要产品能耗中降幅最大,竞争力得到提升。
  
  民以食为天,但餐厨垃圾和餐饮油烟对水体、大气造成污染。2012年,长沙市成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试点。运用中联重科的设备,目前长沙市餐厨垃圾收集量接近60%,处于全国同领域领先水平,日均收集处理餐厨垃圾330吨,可炼制生物柴油约16吨。
  
  清洁低碳技术推广:政策是加速器
  
  2012年底,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长株潭试验区十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在方案落地的过程中,省市政府精准发力,进行滴灌式、点穴式的政策导引。
  
  首创政府两型采购模式。对于列入《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的两型产品,灵活采用首购、订购及评审优惠等方式,两型采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两型产品采购市场。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政府采购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其中两型采购将超过4800亿元,可带来9600亿元的社会需求。
  
  积极推行合同环境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让专业化的公司大显身手。鑫广安养殖场不花一分钱,通过一纸合同,将污染排放治理交给海尚公司,海尚公司利用新技术,排放水全部处理达标,还生产有机肥出售,公司投资的800万元设备及人力成本5年可全部收回。湘潭岳塘区与永清环保签订第三方合作协议,在国内首创重金属污染治理PPP模式,加快了治理步伐。2014年,麓谷获批全国首家环保服务业试点园区单位,形成5大节能环保优势产业,长沙高新区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用严格的标准和执法倒逼。省经信委发布《湖南省工业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控制指南》,对冶金、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电子等7个行业43种产品104个用能工序实行能耗控制,并作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依据。“两型”要求全面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在省政府创新创业“135”工程中,要求采用钢结构标准厂房,同步设计、建设太阳能光伏屋顶和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站。
  
  制定“一业一策”。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发布建筑节能技术、材料、设备推广和限制禁止目录,长株潭三市在建住宅产业化面积达380万平方米。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公交、公务、公用领域先行,带动社会消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选择28个县市区试点,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并进。针对中联重科提出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问题,相关厅局出台20条支持政策,中联重科等一批相关企业受益。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在全国率先推行统一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脱硫脱硝电价。排污权交易、超定额累计加价、水资源费等措施,强化资源环境成本约束,使企业开发运用清洁低碳技术的积极性高涨。
  
  坚持试点示范引领。新技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清洁低碳领域尤为突出,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推广等一批重大项目成为国家试验。政府工程当先锋,黄花机场、长沙地铁、株洲云龙示范区等成为行业的标杆。全省共推介了24家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突出的骨干企业,支持节能服务业等60多个战略联盟发展,部署14个县(市区)试点,及时破解技术推广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绿水青山,事在人为。清洁低碳技术的集成推广,已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湖南已经找到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山水湖南不是梦。绿色湘军再出发。
  
  (执笔人刘建华张立明龙文)
  
  【两型足迹】
  
  一、十大清洁低碳技术
  
  1.新能源发电技术推广。到2015年,建设130万千瓦左右的风电场、50万千瓦左右的生物质发电厂、120万千瓦左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2.“城市矿产”再利用技术推广。到2015年,实现“城市矿产”资源加工利用量400万吨,加工比例60%以上。
  
  3.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到2015年,逐步消除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的环境安全隐患。
  
  4.脱硫脱硝技术推广。到2015年底,所有燃煤机组烟气建成脱硝设施。
  
  5.工业锅(窑)炉节能技术推广。到2015年,工业锅(窑)炉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形成年节能能力300万吨标准煤;水泥行业电机风机全部完成变频改造,形成年节能能力30万吨标准煤。
  
  6.绿色建筑技术推广。重点推广绿色建造、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到2015年,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计划项目100个以上,其中房地产项目60个以上。
  
  7.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到2015年,长株潭试验区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规模1690吨/日。
  
  8.污泥垃圾焚烧技术推广。到2015年,长株潭试验区内有条件的市建成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设施,新建污泥处理处置规模15.24万吨(干泥)/年。
  
  9.城市公共客运行业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长株潭三市城区公交、出租车全部实现清洁、新能源化。
  
  10.沼气化推动农村畜禽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到2015年底,实现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比“十一五”末提高50%。
  
  二、清洁低碳技术推广骨干企业
  
  1.新能源发电技术: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中科恒源(益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2.城市矿产再利用技术:湖南万容科技有限公司。
  
  3.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脱硫脱硝技术: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麓南脱硫脱硝科技有限公司。
  
  5.工业锅(窑)炉节能技术:湖南省互创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6.绿色建筑技术:远大科技集团、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城光(湖南)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7.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8.污泥垃圾焚烧技术:湖南现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九方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9.城市公共客运行业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10.沼气化推动农村畜禽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湖南海尚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生物能工程开发公司、湖南原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汤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