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赵成新 徐蓉 唐婷 苏莉 编辑:汤琴 2015-08-24 09:01:25
时刻新闻
—分享—
  奔跑向前
  
  ——湖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  建设中的湘江新区中心城区梅溪湖。湘江新区乘改革之势,发展日新月异。龙星佑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赵成新 徐蓉 唐婷 苏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
  
  从开局之年到关键之年,湖南改革脚步铿锵,奋勇前行,先后启动近百项重点改革,一系列关键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政府部门“两清单两目录”改革举措、国有林场改革、治理“三超两乱”等一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两型社会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法治湖南建设、创新创业等一批改革形成湖南特色;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社会治理创新、农村金融改革、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一批改革取得创新突破。
  
  在全国率先探索第三方评估办法,建立改革督查专员制度,有力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湖南改革探索得到中央肯定,连续批准在湖南布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区、湘江新区等改革试验区,如此密集的大手笔政策利好,史上少有,全国少有。
  
  中央改革办评价湖南改革工作:“紧跟中央部署,承接有序,落实有力,激发了活力,形成了特色。”
  
  省委制定改革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精准施策,在新一轮改革起跑线上——
  
  奋力起跑
  
  2013年11月18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
  
  “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起跑线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的话掷地有声。从北京返湘当晚,湖南省委就召开常委会议,传达中央精神,部署湖南改革。
  
  把脉省情实际,湖南决策者有清醒认识:尽管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10位,但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不占优势,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开放型经济是“三条短腿”,发展不足仍是最大省情。
  
  对比沿海省份,更能看清差距挑战:江苏每60人有一家私营企业,湖南每215人才有一家私营企业;2014年,我省97个县的GDP平均为167.7亿元,仅相当于江苏的27.8%;2014年湖南进出口总额为310亿美元,仅相当于广东的2.88%。
  
  面向未来,破解发展难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开放。
  
  放眼全球竞争格局,湖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湖南是中国中部枢纽,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是“一带一路”和长江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立起新的发展增长极,是湖南的历史机遇,更是光荣使命。
  
  “奋起直追,抢抓新一轮改革机遇,需要勇气、智慧、决心,更需要行动。”徐守盛说。
  
  “机遇稍纵即逝,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大力破除各种观念性、体制性和环境性障碍,闯出新路子。”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说。
  
  2014年1月,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徐守盛任组长,杜家毫、陈求发、孙金龙任副组长。下设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和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9个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由省委常委担任各专项小组组长。
  
  2014年2月8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就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全面深化改革起跑令。
  
  在省委书记、省长带领下,省领导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密集调研改革发展;湖南党政代表团先后到上海、湖北、广东、江西、广西等地学习考察改革经验。
  
  2014年2月,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从2014年至2020年,湖南将组织贯彻实施10方面319项重要改革举措,主攻难点问题,突破薄弱环节,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南的实践,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12月,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湖南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方案》,全面依法治省与全面深化改革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一年半来,省委深改组先后召开11次领导小组会议,5次改革办主任扩大会议,审议出台近40个改革方案和文件,紧锣密鼓推动全省改革前行。
  
  改革,首在破除思想藩篱,凝聚全省人民智慧,回应全省人民期待。
  
  2014年4月,省委宣传部、省委改革办面向海内外启动“为改革攻坚献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共征集到700多个优质金点子,徐守盛、杜家毫、陈求发、孙金龙等省领导批示达75次。许多金点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
  
  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聚焦改革,讲述改革故事。湖南日报推出的《大道向前——全省深化改革进行曲》大型系列报道,获徐守盛高度肯定:“报道立体呈现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场景,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秦国文介绍,通过评估、督察、动态监测等机制,湖南各项改革落地有声。截至今年7月底,已取得近300项改革成果。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加减之间——
  
  活力绽放
  
  全面深化改革,从经济体制领域率先破题。
  
  2014年1月1日,长沙、郴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打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第一炮”。
  
  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大幅削减前置审批事项,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办事环节更简捷,办照时间更短……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由点到面,从试点地区到全省全面铺开。
  
  “没想到办事速度这么快,没想到改革红利这么大。”湖南中南楷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毅见证了改革的力量:2000年1月,他在广州创办第一家企业时,办理相关证照,耗时3个多月;2014年3月底,周毅回湘创业,3天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当年企业销售额就超过200万元。
  
  审批权,历来被视为政府权力的“象征”。过去,政府较多依赖行政审批调配市场行为,“见庙就进”、“见菩萨就烧香”、一纸批文跑断腿等现象时有发生。
  
  改革直指“审批多”、“审批难”顽疾,一年多来,以“清权、减权、制权”为标识的简政放权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2月1日,省政府在门户网站上“晒”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及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各级政府纷纷亮出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大幅精简、下放行政权力。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对应承接国务院取消事项49项,取消初审和审核环节314项;省本级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8项,各市州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00多项。省编办负责人坦陈:“这一轮清理,决心、力度、成果都是历年来最大的。”
  
  从省到市、从市到县,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改革中一步一步厘清划定。
  
  放权让利,自古不易。“拿刀子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步步生痛、步步艰难。
  
  “权大责小不愿放,责大利小不愿留。”面对一些单位的“选择性改革”,长沙市委市政府一声令下:改革必须动真碰硬,行政审批事项必须精简50%以上,行政审批效率必须提速50%以上!
  
  长沙市教育局拥有行政处罚、检查、许可等12类职能131项。第一次自查自清后,上报保留93项;第二次清理减至73项;最终减至42项。
  
  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备案开始,需历经20个正处级政府职能部门、20个二级机构、30个中介机构,缴纳70项行政事业和服务性收费,历经200多个工作日。
  
  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投资项目审批体制改革。改革尚未启动,就遭遇或明或暗的阻力,拍桌子“骂娘”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袖手旁观者有之。
  
  “不换思想就换人!”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不可撼动,最终将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减少到40个工作日。
  
  全省各级政府以前所未有的胆识和气魄铲除行政审批“沉疴”。
  
  以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省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衔枚疾行——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接连试水,国企国资改革重点突破,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三条短腿”拉长补短……
  
  收缩政府的手,放活市场的手,补强社会的手。改革为市场主体准入“减负”,为创业者“松绑”,极大点燃了全民创业激情。各路资本,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入;新登记注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微”和“互联网+”企业增长出现“井喷”……
  
  省工商局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省新登记企业9.82万户,注册资本4643.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9%和120%。今年上半年,全省又新登记企业5万余户。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为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活力和动力。
  
  今年上半年,湖南GDP同比增长8.5%,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趋势整体向好,在湖南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30家。
  
  啃硬骨头、趟深水区,改革打出“组合拳”——
  
  破除藩篱
  
  全面深化改革,触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法治、党建等各领域深层次问题。改革遇到的困难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
  
  一年半来,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除顽瘴、克痼疾、破藩篱,改革之广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
  
  从深改元年到关键之年,改革形成全面布局、多向突围的整体态势,以劈波斩浪之势向前行进。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重点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商事制度改革、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一系列改革重拳直击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收缩政府权力,释放市场活力。
  
  ——农村改革春潮涌动,“新土改”激发新活力。
  
  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破题,“新土改”在全省广泛铺开,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桃江县桃花江镇株木潭村村民秦东红坚守3年,土地确权登记后,最终把5亩责任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
  
  农村金融改革不断破局,唤醒“沉睡的农业资本”,为“失血”农业再“输血”,全省农房抵押融资改革试点在浏阳启动,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集成式创新。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国领先,天蓝地绿水净渐行渐近。
  
  23项生态改革纳入国家试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实施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铺开,《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取得重大成效。
  
  ——行政体制改革按下“快进键”,政府“瘦身”,权力下放,服务优化。
  
  省政府带头“瘦身”,省政府工作部门从48个减至46个,完成省本级877个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历次改革遗留下来的10个行业管理机构全部撤销。市州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省、市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00余项。
  
  基层权限逐步扩大。浏阳市、耒阳市、茶陵县等13个县(市)启动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浏阳市大瑶镇等经济发达镇获“准县级”权限。
  
  ——民主法制改革迈出新步,立法不任性,问政成常态。
  
  立法机制进一步完善,一部法律出台,必须经历论证、调研、听证;省政协率先开展双周协商;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渐成常态。
  
  ——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空前,产业、事业全面分开,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新格局。
  
  省属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捋清理顺,产业闯市场,事业普惠公共文化;文化企业同业整合“大戏连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三艘文产“巨轮”全新起航,各大文艺院团勇闯市场、涅槃重生。
  
  ——司法和社会体制改革多点突破,阳光司法,让广大群众公平地共享改革成果。
  
  全面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和狱务公开;劳动教养制度废止,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建立。
  
  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城乡户籍“高墙”破除,基层社会治理从“粗放”走向“精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速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启动……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步前行,全面从严治党为党的肌体注入生机活力。
  
  破除“家长制”、“一言堂”,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全省14个市州党委一把手接受党建“大考”成为新常态;大力整治干部提拔“三超两乱”,打出从严治吏“组合拳”;基层党组织力量不断增强……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持续发力,回归监督执纪主业,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包治百病”的模式中脱身而出,回归监督主业,落实“两个责任”,巡视利剑频频“出鞘”,打虎拍蝇力度空前,反“四风”持续推进。
  
  大气磅礴的改革蓝图,正一步步转化成全方位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动实践。
  
  涉激流、越险滩。蓦然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医疗、教育、户籍、司法,一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改革,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一批批改革项目——
  
  落地有声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一年多来,一个个壁垒被打破,一项项难题被解决,改革释放更多红利。
  
  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推动改革的改革者,以及在改革大潮中砥砺前行的所有湖南人,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均等公共服务:看病更便宜,教育更公平,二元户籍制度取消,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上医院比以前少花钱了”,攸县鸭塘铺镇农民谢德伟有获得感。因患肝硬化,他每年都要住2到3次院。以往每天都平均花费500多元,去年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平均每天省了200多元。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大病医保将实现全覆盖……去年以来,老百姓的“就医”体验发生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看病没有那么难、那么贵了。
  
  “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了!”今年6月,在长沙打工多年的衡阳农民唐华在长沙买了房,迁了户,成为长沙市民。今年5月,省政府下发文件,明确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别,长株潭三市落户条件全面放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被打破。
  
  改革,让老百姓获得更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庭审直播成为常态,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打官司不再遭遇“立案难”……
  
  “法院推行的这个立案登记制确实方便了我们老百姓立案,真的不错。”3月9日,嘉禾县法院立案大厅内,立案庭的工作人员对从广东省东莞市赶来立案的李某、廖某等人提供的立案材料进行登记,并出具相关书面材料。
  
  今年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公平正义的光辉,比太阳还灿烂。”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山乡居民全学美感叹。全学美曾因征地拆迁问题多次上访,工作人员将此案依法纳入司法程序,促使问题依法得到解决。
  
  改革,“减”去包袱,解放手脚,让改革者获得更多活力、更多激情。
  
  长沙市雨花区廖家湾社区干部廖逸英在社区干了21年,每天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琐碎的职能事项,常自嘲为“许多多”。
  
  雨花区大刀阔斧改革,将社区558项事项精减至147项,摘掉52块牌子,少盖38个章子,砍掉67项评比。廖逸英感觉担子轻了不少,服务群众效率更高。
  
  浏阳市大瑶镇党委书记李爱民的获得感,来自真刀真枪地“放权”:“正是财权事权匹配,大瑶镇才能发展壮大。”
  
  作为全国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大瑶镇获得更多自主权、发展权。2014年,大瑶镇财税总收入突破2亿元。
  
  县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干部年薪制、绩酬制等改革,激活了改革者干事创业的激情。
  
  攸县在园区、景区、城建投等任务较重、职能特殊的单位,逐步探索年薪制、绩酬制等薪资待遇制度,围绕项目招引开展驻点招商制度,搭建广阔干事平台,激活干事热情。今年上半年,成功签约项目14个,签约总金额达40亿元。
  
  “改革让政府做正确的事,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事!”资兴市委书记陈荣伟告诉记者。资兴在全国率先启动“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经费,对家家户户的产业工人实行免费培训,农民市民闯市场的能力更强了。
  
  改革,让湖南获得更多机遇,获得更强劲发展动力。
  
  在新一轮起跑线上,湖南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抓住千载难逢发展机遇,着力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促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8.5%;新增城镇就业40.6万人,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6%和10.2%。
  
  适应引领新常态,湖南加快改革创新,依靠市场化手段、法治化方式、互联网思维、全球化视野来推动经济工作。湖南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涌现,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新的经济业态更绽放蓬勃生命力,仅2014年,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就突破100亿元。
  
  ……
  
  改革未有穷期,湖南仍在路上。
  
  “我们必须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为加快湖南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振聋发聩的话言犹在耳。
  
  改革需要智慧勇气。直面改革难题,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方能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
  
  改革需要信心决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改革事项就能一项一项落实。
  
  改革需要定力合力。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改革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鼓点急促,号角声催。湖南全面深化改革,一路奔跑向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赵成新 徐蓉 唐婷 苏莉

编辑:汤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