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加快“走出去”步伐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刘露 2015-12-18 08:36:44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是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园区着力构建开发区产城融合背景下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利用外资方式和管理体制、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三方面不断加大开放创新力度。
  
  降低门槛
  
  外商投资领域更宽泛
  
  “我们将利用园区的各项金融创新政策,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和投资支持。”11月5日,新加坡大华银行苏州分行在园区开业,大华银行(中国)行长连文辉认为,随着园区获批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园区内企业到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业务稳步推进,苏州企业对双向资金管理提出了全新需求。
  
  早在2013年10月,园区已获原则同意试点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2014年6月,人民银行出台在园区开展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园区内企业到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跨境业务等4项业务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园区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正式启动。
  
  “去年公司一度对流动资金需求很大,但外债额度不够用。若从国内贷款,当时利息较高,需要在基准利率上上浮约20%。”园区德企梦达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静介绍,后来从新加坡银行获得2000万元人民币贷款,利息和税费加起来仅为5.9%,仅相当于国内同期贷款的基准利率,而且还突破了外债规模限制。人行苏州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在苏州园区内,34家企业获得了新加坡银行贷款约23亿元,贷款加权平均成本仅为4.32%。
  
  目前,园区已吸纳了苏州大市90%的银行分行、近50%的保险分公司,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全省最高,外资银行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是省内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除了大华银行,加上早前进入的华侨银行、星展银行,新加坡三家本土银行集聚园区,不断拓宽中新金融合作新领域。
  
  金融创新
  
  外资利用方式多样化
  
  园区开发建设20多年,可利用的“绿地资源”愈发珍稀,过去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单一利用外资方式难以为继。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当下摆在面前的议题。
  
  从苏州金龙客车制造车间驶出的“公路之王”双层豪华大巴风靡欧洲,这辆车既运用了瑞典斯堪尼亚的世界顶级的底盘与技术,也融入苏州金龙一流的整车制造工艺。其实早在2007年,斯堪尼亚与苏州金龙公司展开了尝试,通过引进斯堪尼亚原装K系列客车底盘,联合苏州金龙开发设计的全新豪华型车身上装,共同推出了海格A90客车。苏州金龙与斯堪尼亚的这种技术合作模式,被业界称为汽车业的“第三种合作模式”。
  
  “加强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有利于发挥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协同效应。”园区经发局负责人表示,眼下亟需突破依靠低成本的单一引资优势,引导外资由成本取向转为市场、创新和高科技取向,促使产业链高端环节、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进入,努力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
  
  10月12日,落户园区的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与美国礼来制药集团达成3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获得礼来集团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付款。礼来将根据信达新药开发进度支付现金部分款项,这种付款方式实际上是通过资本购买产品早期技术,使企业在研发阶段获得稳定的资金,降低企业风险,被誉为“里程碑付款模式”。
  
  生物医药是园区三大产业之一。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德超介绍,目前在该领域,中国与海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多数情况下仍停留在产品转让,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全面合作还几乎没有。信达生物“牵手”美国礼来的这一创新合作模式,引导外资由过去的成本取向转为市场、创新和高科技取向,为园区及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一站式平台
  
  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12月15日,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落户园区。“这一平台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服务。”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知评介绍,平台包括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和国际化服务4项功能,将专注于开展海外实业投资、海外资本市场投资、海外并购、海外风险投资等领域。
  
  “企业在国际化探索上,至少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引入国际化产品,接着是引入国际化运营体系,最后是参与海外体系的运营。”被业内称为“中国默多克”的黎瑞刚表示。今年10月31日,由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元禾控股共同投资的华人文化控股落户园区,总融资规模逾百亿元人民币。从最早并购原属于默多克集团旗下的星空卫视,到上个月4亿美元入股英超球队曼城俱乐部的大股东城市足球集团,国际化的特点贯穿了华人文化的运作,也为园区带来“新风”。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园区共与“一带一路”中的63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总额为139.2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7.3%。2008年至2014年,园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8个国家投资了20个项目;“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在园区有投资,总额149.8亿美元,占园区外资企业投资总额的15.7%。
  
  未来3-5年,园区将把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打造成为“企业相对集中,政府管理和服务相对集中”的区域,为全国“走出去”企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服务,特别是在金融、培训、中介、风险防范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为提升投资便利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刘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