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霞”为何这样“火”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露 2016-01-07 08:33:55
时刻新闻
—分享—
  元旦假期,让长沙金霞跨境保税直购中心着实火了一把:3天时间里,超过10万人次入场;中心周边几条马路两边挤满了车辆,其中不乏挂着郴州、益阳、株洲、岳阳等外地牌照的私家车。
  
  去金霞直购中心体验一把“海淘”瘾,当然不排除掺杂其中的从众与好奇心理,但更多消费者是瞄准海外直销商品“质优”的主题而去。几大主题馆内,化妆品、乳制品、食品、酒类等大众消费品是“主角”,更加夸张的是,韩国展馆内的商品几乎被买空、断了档。如此情形,让人有如旷世般的久违之感。
  
  眼下,商品供应充盈是不争的事实。供应充盈,意味着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比较,没有几把“刷子”,就很难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更遑论让消费者成为自己的拥趸。现实生活中,大小超市一圈逛下来,总觉得能让自己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甚至不加犹豫便出手的商品并不多。“没什么值得买”,恐怕是一种无奈中的同感。
  
  “海淘”正成为一种小众的消费方式。去年,吴晓波先生那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网文,直接戳中了国内日用品制造业的短处、痛处。事实上,近些年来,电饭煲、牙刷、吹风机、保温杯、婴儿用纸制品等国内市场司空见惯的“大路货”,无一例外成为国人海外钟情的抢手商品。这样消费特点的背后,恐怕还真不能用“崇洋媚外”解释得清楚,也不能将这样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贴上“支不支持国产品牌”的道德标签。市场供给,讲的就是品质制胜。日韩电视、冰箱,这些曾经在中国内地市场风靡一时的“宠儿”,如今,已几无与中国同类产品抗衡的资本。在家电超市,还能见到几个非“东芝”、“日立”、“三洋”彩电不买的消费者?
  
  市场表现上的差距,终究是理念上的差距,是创新上的差距。国货强不强,关键还在于国产商品能不能给消费者足够的信赖。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