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吴鑫矾 伍玲
十九大热词
高质量发展
报告原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专家解读
刘解龙(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是我国改革和发展中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制定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也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条发展主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质量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更加重大的意义和更加广泛的影响。
理解和把握发展质量,要重视这样几点。一是发展质量战略观,要对发展质量有一个宏观和战略的新定位,这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质量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是发展质量人民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发展质量系统观,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四是发展质量创新观,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将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五是发展质量生态观,经济发展质量,必须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生产力,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长沙行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对于长沙来说,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由量变向质变切换的关键阶段。
今年上半年, 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8.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万亿大关。未来,长沙将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等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结构优、质量好、效益佳、动力足的经济增长。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沙近年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活力明显增强的特点。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报告显示,长沙产业结构由“一业独大”到“多极支撑”,移动互联网、北斗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航天航空、3D打印、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企业纷纷“抢跑”,抢占市场,提升行业地位,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下一步,关键是要继续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付旭明说,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关键在于催生一批有优势的增长点和新动能,在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3D打印、航空航天、机器人、大数据、健康产业等优势领域,尽快形成若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打造1-2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质量为核心,建立高标准的质量体系,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长沙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补齐一批较薄弱的领域和环节,在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扶贫攻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力度,强化举措,通过“补短板”来“强后劲”。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和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实现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目标。”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滔说。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一次性审批”、“43证合一”等系列政策措施在长沙先后落地,实体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今年上半年,长沙出台《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兴通讯长沙基地总经理刘强胜告诉记者,几项减免优惠加起来,基地节省了约两三千万元成本,《意见》切实做到为企业减负,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今年,长沙出台项目“一次性”审批改革系列政策,通过12条刚性措施、7个配套政策文件以及5张审批全流程图,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营造长沙“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投资环境。
今年6月,长沙发布“人才新政22条”,计划未来5年投入百亿元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名人才。如今,落户的人才已经超过1万名,是去年的四倍。
下一步,长沙将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付旭明表示,长沙将抓实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面对面地“传”政策,手把手地“教”政策,让企业读懂政策的“含金量”,让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红利,以最优的政策留住企业;抓实行政审批“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一次性”审批改革的要求,对接“北上广深”优化营商环境,倒逼行政部门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加快推进关联性事项“全链条”集中审批,以最高的效率服务企业;抓实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切实解决创业者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各类市场主体“如鱼得水”。
推动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
在近日举行的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铁建重工携轨道系统、轨道交通装备、大型养路机械、掘进机四大产业板块共计20余台实物样品及模型参展,成为展会展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铁建重工首席专家王全生介绍,近年来,铁建重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用科技创造生产力,研发的盾构机等产品,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多个产品更是填补国内空白,这也是连续几年企业保持高质量、超高速发展的“窍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是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长沙,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已深入园区、企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未来,长沙还将在推动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上继续发力。
付旭明认为,要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瞄准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稳定器”的梯级孵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将创新的“长沙资源”转化为“长沙优势”;推动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作为长沙文化创新的“引爆点”,加快构建区域最优政策“组合拳”,形成洼地效应吸引国内外优质文化创新资源和产业向马栏山集聚集中;推动互联网创新与产业融合,以促进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一批科创特色小镇、开放式创业街区和高端众创空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产业核心极。
黄滔表示,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启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过渡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总目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稳住、进好、调优”为总要求,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项目为王”为总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全市工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新体系,为长沙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和强大引擎。未来,长沙将以“智能制造”为统领,继续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一方面继续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和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广,另一方面搭建高水平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平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力落实一批惠企政策,加快建设两个中心;以“建链强链补链”为核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优势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同时也要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以园区提质创新发展为中心,提升工业竞争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伍玲
编辑:刘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