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正成为营商环境的高地
惟有包容才能开放,惟有普惠才能公平,惟有创新才能进步!
在2019年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长沙作为包容、普惠、创新标杆城市的这“三个惟有”经验赢得掌声。投资中部,看好长沙,长沙的优良营商环境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工商界的密切关注。
“来了就是爷!”这是长沙众多企业主在长沙最直观的感受!长沙各级政府、各部门在扶持企业发展上可谓煞费苦心、不遗余力,真正做到了让长沙百万市场主体心有所感,心有所属!
长沙,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之地,高悬于岳麓书院的“道南正脉”彰显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经世致用”、“兼收并蓄”、“敢为人先”作为湖湘文化的标签,与“包容、普惠、创新”的长沙经验不谋而合。在中国中部崛起的大潮中,乘风破浪的长沙,正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以兼收并蓄之胸怀,全力打造中国中部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海纳百川 长沙“有容乃大”
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着激越冲突型的文化思想。因此,湖湘文化中天然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长沙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之地,素有"潇湘洙泗"之美誉,尤其是在打造中国营商环境的新高地的过程中,更是将“包容”二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建设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就意味着更全面的开放。对于不靠海、不沿边的长沙来说,没有海就只有靠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来打造自己的大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和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长沙全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担当全省开放崛起排头兵。
长沙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长沙市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及现行开放型政策不相符的文件,建立外企帮扶机制,推进外资企业“多报合一”改革,解决外企发展难点,保障外商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周调度、季通报、项目观摩、履约调度、考核评价”招商工作机制,加大境外招商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产业招商活动,为境外投资商来长兴业牵线搭桥。近年来,先后引进德国索恩格、舍弗勒、英国BP石油、日本7-11、永旺、荷兰壳牌、夸特纳斯、新加坡益海嘉里、瑞典宜家等境外世界500强或国际行业龙头企业进驻,蓝思科技、博世汽车等深耕企业持续加大在长沙的投资力度。
落于长沙市著名的五一商圈的“湖南第一高楼”国际金融中心是长沙市楼宇转型升级的缩影
不仅“引进来”,还要“走出去”。长沙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开放型经济“2+4”政策文件、外贸扩规提质“1+10”行动方案,积极搭建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优化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中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湖南高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法务、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中联重科成功收购意大利CIFA,成为“走出去”的典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下,长沙外贸实现逆势增长,增速保持40%以上,稳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首位。
长沙的包容还体现在“容人之量”上。长沙围绕22条优势产业链人才需求,建立人才对接平台,助推企业精准靶向引才,近两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0余万,累计发放人才奖补资金12亿元,在近年全国城市人口净流入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排行榜中均稳居前三。
长沙营商环境优化有效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长沙“尽揽天下英才”的野望还不仅于此,在吸纳优秀产业工人方面长沙也先人一步,创新开展技术工人购房贷款利息补贴政策,帮助技术工人落户长沙。探索“企业办校”“引企进校”“学校办企”等六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保障技能人才满足产业链需求,已吸引三一重工、奔驰汽车、联想集团等120家企业深度参与。
今年疫情期间,长沙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急组成61支援企招工小分队赴全省贫困地区开展劳务协作,将上门招工与就业扶贫紧密结合,积极推行线上线下宣传、进村入户对接、“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输送,直接为长沙各企业招聘1.2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434人。通过动员引导、搭建平台,蓝思科技、比亚迪电子累计招聘近6.57万人。
艰难困苦 长沙玉汝于成
作为中部崛起的有力担当,长沙是“一带一部”的核心增长极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区域,是创新发展的热土。尽管湖南号称为鱼米之乡,自古却属于居住条件恶劣的荒蛮之地,以至于贾谊分配到长沙作王太傅,自视为流放而痛苦早逝。在古代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长沙是信息比较闭塞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又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长沙千年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长沙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因此,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工作部署过程中,长沙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务实改革创新、推进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能,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7年长沙GDP过万亿后再出发,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一到任就开始积极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8年,亲自部署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国家营商环境试评价情况和前期调研成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制定长沙专门的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
2019年,长沙力推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政策落地四大专项行动
2019年农历新年第一个工作日,长沙就召开了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年”建设推进大会,铺排了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政策落地等四大专项行动和21项具体工作任务,正式发起了长沙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动员令。
长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及时总结通报工作推进成效和不足,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市长兼任营商环境“指标长”实施高频不定期调度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问题协调,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市优化办和各指标牵头单位坚持将“改”字贯穿始终,对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具体问题、第三方评估指出的问题、国家和省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集中交办,并实行台账管理,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2019年是长沙“营商环境优化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共计减税217亿元,取消、减免、降低市本级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2.9亿元,为企业降低社保成本31.5亿元,为企业返还补贴失业保险3亿元左右,累计为61.3万人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7.38亿元。
2019年10月28日至29日,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北京召开,长沙在40个参评城市中作典型发言。包容、普惠、创新“三个惟有”经验,是长沙优化营商环境的总结和提炼,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肯定;从全国41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分享“长沙经验”,更是国家对长沙营商环境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认可。
2020年长沙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再行动,紧扣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神结合长沙实际,出台中部地区首部省会城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以营商环境“双对标”“指标长”工作机制为抓手,以群众和企业感受“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赚不赚钱、清不清廉”为标准,通过务实的“硬措施”,打造最优的“软环境”,全力营造“尊重企业家、优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地。
天行健 长沙自强不息
湖湘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自强不息”与“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在湖湘文化中,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正如钱基博先生所说:“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积极开展三年造绿大行动
“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成为了长沙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新高地的文化土壤。
2020年长沙将主要围绕一条工作主线: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两项重点任务: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和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坚持三个工作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目标导向(中部标杆、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结果导向(国家、省评价结果运用),继续推进四大专项行动: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政策落地。
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区”
目前,长沙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已正式发布,“一网通办”系统上线试运行,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一次办比例分别达到98.09%、98.49%。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报装、市场准入“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运行良好,水电气办理时限平均压缩40%以上。
今年一季度,长沙全力推进24小时不打烊政务自助服务厅,试点企业开办线上线下“双通道”即办制改革。在全市推广“好差评”、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同质服务。持续推进“多测合一”和“区域评估”工作;优化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工作方式,继续将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
全面推进外资企业“多报合一”改革。放宽电商经营个体户经营场所限制,扩大告知承诺制的范围,帮助符合条件的小餐饮、食品销售等经营者第一时间开业。
营商环境好不好,不是政府说好就行,而是企业家说了算。
“周一递交资料,周二就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而且不花一分钱,政府还送了全套印章作为创业大礼包,为雨花区的便捷服务、暖心举措点赞。”拿到新证照,长沙谷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笑得格外开心。
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雨花区上演,该区创新“六个一服务举措”,一厅办理、一站导办、一窗受理、一网递交、一次办结、一单速达,实现企业开办登记1个工作日内完成,让企业办事更加顺心。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真正要做到提高效率,释放改革红利,不仅需要简政放权,更需要简政让权。”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夏文斌介绍,今年长沙将原来30828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规范成全市统一的6065项,新增下放市级权限85项,取消权力事项3项,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全链条下放到位。
“当时考察了很多城市,最后选择落户浏阳高新区,因为无论企业发展快慢,园区服务始终紧跟步伐,从未懈怠,让我们很有归属感。”今年上半年,长沙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及精密减速器项目签约落户长沙,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机器人设备5000台、减速器2-3万台,2020年建成投产后公司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
在吸引企业扎根长沙的同时,长沙多措并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护航中小微企业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合作协议落实,发放贷款310.63亿元,拟申报发行企业债券总计269.05亿元,目前已获批46.2亿元,发行境外债1.5亿美元,通过直贷+转贷模式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复工复产存在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支持,目前第一批118家入围企业已授信6亿元,发放贷款4.8亿元。
“像我们这样的轻资产企业,能这么顺利、快捷地从银行贷到款,离不开天心区金融事务中心从中协调、帮助。”创辉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十分开心,不仅拿到了华融湘江银行500万元贷款,光大银行的500万元放款也正在办理中。
街头艺人持证上岗
“来了就是爷”!在长沙,对各个商事主体来说,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发自心底的真实感受,更是对长沙营商环境的高度肯定。
据悉,长沙市金融办还积极协调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推动落实重点防疫领域优惠利率贷款政策,支持9家全国性银行和长沙银行、长沙农商行、华融湘江银行3家地方银行向省级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名单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截至6月10日,12家银行机构对长沙地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贷款金额190.9亿元,财政贴息后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4%,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据初步统计,截至6月初,全市复工复产政策兑现总办件量为39220件,惠及企业36065家,缓缴各类费用金额6.08亿元,减免各类费用金额3.31亿元,财政奖补金额15.8亿元。12家银行机构对长沙地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贷款金额190.9亿元,财政贴息后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4%,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共111万户,同比增长14.28%。
虽然受疫情影响,一季度长沙经济出现下滑,但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0.6%,降幅小于全国6.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长沙的工作得到了中办国办调研组的高度肯定。
长沙橘洲烟火点亮“夜经济”
2020年6月18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长沙的营商环境指数为80.96,位列百城榜第12名,比去年上升3位,排名省会城市第6。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 文:明宇、肖建花 | 图:陈志兵)
来源:湖湘文旅
编辑:林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