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在湘潭高新区举行项目路演。(本报记者 丁玉洁 摄)
产业吸引人才汇聚,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为一座园区能级的跃升带来良性循环的驱动力。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优化提升“产业链”,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精准度,推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双向奔赴”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人才+产业”同步招引 广泛延链集聚人才
奋进的湘潭高新区,求贤若渴。如何找准产业与人才发展的结合点,实现以产业吸引人才、以项目汇聚人才、以人才促进转型升级,是“课题”方向之一。
6月3日,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赋能湘潭高新区“两优三特一融”招商引资活动举行,持续探索“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路径,吸引了全国相关领域的6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发展,共谋未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现场为湘潭高新区“站台”,“希望园企双方能结为朋友,多多合作。”
湘潭高新区坚持招引同步,聚焦“两优三特一融”主导产业定位,在招商引资中同步安排招才引智活动,成立七大产业园专班专职开展产业链招商,统筹抓项目、引人才。
针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要素,湘潭高新区靶向招引高端人才项目落户。围绕特种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引进项目和团队,孵化了湖南千智机器人有限公司、湖南西交智造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引导企业围绕技术创新凝练攻关课题。
湖南千智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国防科大、江麓机电集团等合作,聚集了一批专业化人才,自主研发、生产的特种机器人达30余款,拿下行业多个顶级赛事冠军。湖南西交智造有限公司引进了卢秉恒院士团队,突破3D打印装备核心部件多项关键技术。
“如果仅凭企业自身的资源,想获得众多知名高校的团队‘贴身’指导,存在一定的难度。由我们来做‘红娘’,企业会少走许多弯路。”湘潭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比如,4月11日,湘潭高新区与湖南科技大学“双高”合作知识产权转让签约暨成果转化专场路演活动上,发布了湖南科技大学的一批科技成果,世优电气、胜利钢管等12家园区企业与学校签署知识产权转让协议。
这是湘潭高新区助力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园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等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或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湖南科技大学产学研座谈会,湖南工程学院百名博士进园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校企“双进”、国际化人才园区行、“智造莲城”等专题活动,引导高校专家教授为园区企业服务百余次,打通了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
“平台+项目”同步开发 打造产才融合高地
坚持建好平台载体、引进高端人才的思路,积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承载空间,是湘潭高新区的“课题”方向之二。
打通平台合作路径,引育用留“创业型”人才。湘潭高新区搭建科技要素大市场,建设“3D打印精准医疗研究院”“华碳传感研究院”“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主的“三院一中心”。园区现拥有国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平台75个,建设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场地15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55万平方米,一批科学家和“双创”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打通项目合作路径,引育用留“领军型”人才。湘潭高新区建立高水平的人才项目评价机制,高标准建设院士创新产业园,设立最高1000万元的院士项目合作资源包,打通高科技项目落地转化的合作路径。欧阳晓平院士的特种机器人项目、彭练矛院士的碳基传感器项目、全国最美教师万步炎教授深海探测工程项目等,与园区企业形成合作,开展成果转化。
湖南西交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振国在谈及卢秉恒院士工作站时,十分自豪:“作为我国3D打印领域科学技术的顶级专家,他和团队以专业视角、世界眼光、前沿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方向、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管理方式提供了锦囊妙计。”
“一位院士及他所带来的高端人才团队,意味着创新资源的集聚,将推动某个行业乃至某个地区形成自主创新热潮。”有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湘潭高新区的院士创新产业园,以不到10万平方米的场地,累计引进院士项目9个,千智机器人、湖南元芯传感器、海牛地勘等17个高层次人才的科技成果实现转化,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层次人才25个,实现规模企业15家。
打通国际合作路径,引育用留“国际型”人才。以全球视野集聚国际化人才,是湘潭高新区柔性引才的一个特征。兴蓝风电(原哈电风能)收购欧洲公司达尔文公司,凝聚了一批海上风电的人才;搭建海外专家搜采器,湖南崇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杯电工电磁线等企业引进一批德国、意大利专家。目前,6名海外人才在湘潭高新区办理外国专家工作证,服务企业发展。
“政策+服务”同步发力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
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对于人才而言,亦是一样。
坚持统筹发力,集成优化政策,提升服务水平,以专业的服务、宜居的环境赢得人才信任、抢占发展先机,是湘潭高新区的“课题”方向之三。
强化政策驱动,湘潭高新区加强人才顶层设计,出台了《湘潭高新区“人才强区”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方案,制定了《湘潭高新区“551”人才计划》《湘潭高新区人才奖励办法》《湘潭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等具体举措,设立了1000万人才奖励资金,基本形成了“1+N”的人才政策体系,为引进优质项目提供了强大助力和政策保障。
优化配套服务,湘潭高新区高质量打造20套人才公寓,同时通过企业新建、商业改扩建等方式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年轻职工提供23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近年来,组织人才联谊、人才红色教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20余场。
强化精准服务,湘潭高新区创新“六个一”服务模式,每年为人才落实一名联点领导、开展一次以上座谈交流、组织一次以上学习活动、送出一批慰问短信、准备一份生日礼物、提供一次健康体检。近3年,累计联系服务2800余次,收集并解决人才子女就学、住房租房、证件办理等需求和困难91个。特别是针对创业型人才提出的职称申报开展重点服务,500多名专技人才成功申报认定评审通过各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及以下通过率达90%。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席柳江,7年前选择在湘潭高新区创业,成立高瑞电源,从事锂电池水性黏合剂的研发、生产、销售。
“把企业的‘小事’当成园区的‘大事’来办!所有事务一条龙服务,问题一揽子解决。”高瑞电源入驻后,湘潭高新区的态度,让席柳江博士吃下了定心丸。这些年,他研发的产品两度问鼎“中国好技术”,改变了我国一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近者悦、远者来。湘潭高新区对人才的温度,还在不断释放之中。
目前,该区已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行业科技领军人才148名。在湘潭高新区2023年高质量发展总结大会上,深耕科技领域的23名优秀专家、人才荣获了“高新英才奖”,切实感受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良好氛围。
来源:湘潭日报
编辑:林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