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是各地经济的主战场,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园区承担了部分社会职能,背上了沉重包袱,有的甚至偏离了园区发展的初心。如何“瘦身”,聚焦主责主业,回归初心,是当下园区改革的一道必答题。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在全省最早一批完成了社会职能快速、稳妥剥离,为全省产业园区探索出了可参考借鉴的“湘潭样本”。湘潭这两家国家级园区是如何向自己“动刀”的?第四期“园区回归初心”报道,观潮君来到湘潭,观察这里的“割肉”“瘦身”改革。湘潭市有7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和1家综合保税区,其中有6家承担了社会事务职能。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更是代管着5个街道(乡)和辖区内各类机构,服务居民超过20万人。
比如湘潭高新区的46.8平方公里范围内,既包含了湘潭的行政中心、河东商圈,也涵盖了城乡结合部,还托管着学校、卫生院等机构。相应地,园区设立了文化、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多年来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改革前,园区60%的精力用于管理社会事务。”湘潭高新区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园区繁杂的社会事务,湘潭经开区招商合作局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此轮改革前,共20人的湘潭经开区招商合作局不仅要负责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还肩负大型商超、成品油、农贸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等商贸流通领域的社会管理职能。彼时的产业园区,产业竞争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已日趋严峻。在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方面,后劲明显不足。2023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文件,明确指出产业园区必须坚持以制造业为主体,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而从2021年开始,湖南就已部署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在此背景下,一场产业园区的自我革命,在湘潭引弓待发。2022年、2023年,湘潭市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园区改革的工作方案》以及6个专项改革工作方案,要求从机构改革等方面入手,推进园区改革。2023年6月4日,湘潭市召开深化园区改革动员大会。全市园区改革,拉开序幕。▲2023年6月4日,湘潭市召开全市深化园区改革动员大会,全面拉开园区改革序幕。(摄影/谢文礼)观潮君注意到,会后,湘潭园区剥离社会职能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2023年7月18日,湘潭经开区向雨湖区移交社会事务举行签字仪式;10天后的7月28日,湘潭高新区向岳塘区移交社会事务正式签字。▲2023年7月18日下午,湘潭经开区、雨湖区社会事务移交工作签约仪式现场。(图源:湘潭经开区)代管了多年的社会事务,要怎么剥离,才能让产业园区剥得干净、属地政府接得稳当?在坚持职能、机构、人员同步剥离的原则上,湘潭产业园区抓牢“确权”“剥离”“交接”三个环节。依据剥离清单,湘潭高新区将文化、旅游、广电、教育、卫健、民政、城管等共计227项社会事务,以及代管的街道、学校、医疗卫生、村(社区)等共计43个机构460人,全部移交岳塘区管理,实现职能应剥尽剥、机构应移尽移、人员应归尽归。精简后,湘潭高新区管委会内设机构由8个压减到6个,所属事业单位由7个减至2个,机构精简率为38.5%,编制总量精减率为25%,人员总量精减率为40%。▲2023年7月14日,湘潭高新区召开深化改革动员会。(图源:湘潭高新区)“剥离社会事务后,我们更加专注于服务企业和招商引资。”湘潭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干部许世豪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湘潭经开区一位干部说:“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就可以按照‘小管委会+大公司’的发展理念注于走专业化、市场化运营道路了”。卸下“包袱”后,今年一季度,湘潭高新区工管委班子成员带头“走出去”招商22批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规模48.2亿元。一季度,湘潭经开区GDP增速为7.8%;1-5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59.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4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6亿元,增长8.2%。自古“革命”刀刃对外,是“革”他人之命;而“改革”则刀刃向内,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治久安。在观潮君看来,湘潭产业园区改革的快速有效推进,给了我们几点启示。百舸争流,勇者为先。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改革的思想派多,行动派少,但改革的灵魂正是在于行动。近年来,许多地方产业园区的行政化顽疾日益严重,许多地方也知道要改革,但湘潭率先迈开了改革步伐,并强调三“不”,即“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畏艰难”。2022年,湘潭就开始谋划布局,并明确提出要在2023年7月30日前完成全部社会事务剥离,在当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深化园区改革系列工作。不仅迈开了步子,还扬起了“鞭子”,这种魄力、勇气和果决,才是改革中最稀缺的能量。我们常说,推进各项工作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何下、如何打,湘潭的园区改革无疑就是最鲜活的素材。▲厂区、商区、小区林立,湘潭高新区与岳塘区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摄影/谢文礼)
改革不能仅靠一腔热血、一股蛮劲,是要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实现整体发展的转型升级。我们不难看到,面对改革,湘潭不仅战略上重视,对于许多改革举措都进行了“精雕”。比如,要求改革工作要做到“一个盘子摸底、一个池子见底、一把尺子到底”。园区“瘦身”是在市里的“标尺”下严格进行的。比如,坚持问题导向,对改革中出现的债权债务、信访维稳等问题及时协商处理,以保障改革有序进行。比如,创新“放权赋能”模式,扩大园区经济管理权限,在省内首创“两清单一目录”,明确市直部门43项具体职责和园区职责准入红线边界,从制度上“节能增效”。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这也意味着,需要我们不断校准和修正运行的轨迹,而最核心的参照物,就是我们抬脚时的初心。园区的初心是发展经济,剥离社会职能、去行政化,就是回归初心。改革后,今年1至4月,湘潭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1.6%,位于全省第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77.63%,位居全省第一。一审|唐炎林
“车路云”起时,长沙能起势?
一个“垸”,浓缩了人与自然的“相爱相杀”
郴州这个园区的“英雄论”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