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这个园区的“用地经”何以六连冠
2024-01-15 11:19:39 字号:

这个园区的“用地经”何以六连冠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如此描述:“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他认为,正是土地具备的特殊的文化和情感意义,成功联结起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土地不仅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核心,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土地为我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贡献了重要力量。如今,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下,它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省会长沙的望城经开区,看看这里如何写出“人法地”的新篇章。

上个月底,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湖南省202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情况的通报》,望城经开区再度获得国家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综合排名第一。

而从2017年以来,望城经开区已连续六次获得此项第一。

园区大景_副本.jpg

望城经开区一景。(图源均为望城经开区)

望城经开区何以“六连冠”?观其思路,观潮君认为可以用“精”“谋”“省”三个字来概括。

“精”在何处?

走进望城经开区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能看到几栋四层楼的标准厂房。拿地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先在这里“安家”,这是望城经开区“标准地”供应模式。

2021年落户的长沙兆兴博拓科技公司是该模式下的受益者。在标准厂房内投产一年多时间里,兆兴博拓实现产值2.5亿元。

发展势头良好,兆兴博拓决定追加投资。望城经开区为兆兴博拓供地50亩,便于该公司投资约5亿元建设华中总部基地工业园,预计此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年营业额可达10亿元。

10兆兴博拓_副本.jpg

正在建设的兆兴博拓华中总部基地工业园。

针对资金不足又急需投产的企业,通过“标准地”建设起类似“集体宿舍”——标准厂房的方式,满足企业过渡的需求。

针对企业用地量大、指标未落实的情况,实行分期分批供地方式,要求企业分期拿地、逐期开发、按期建设,防止土地闲置。

另外,对重点项目实施“精地先供”。比如,澳优乳业全球总部、新奥燃气总部等总部经济项目已全面投运,澳优乳业已连续多年成为望城区的纳税冠军。

与此同时,望城经开区还用“一园一策”盘活低效用地或“沉睡”土地。

2023年5月竣工投产的德赛储能电芯项目正是代表之一。

“2018年,我们与国内一家零售企业签订协议,出让193.4亩土地。”望城经开区国土办负责人万昊介绍,后来因企业自身建设意愿不强等原因,项目仅完成地勘等前期工作,从而导致土地闲置。

园区要收回已出让的土地也很不容易。经过多次磋商谈判、想了很多办法后,望城经开区终于收回该宗土地使用权,经过调整为工业用地后重新供地。

德赛_副本.png

总投资100亿元的德赛储能电芯项目,该项目已全面量产。

2022年1月,曾投资建设长沙智造产业园项目的德赛集团再度“牵手”望城经开区,这块“待字闺中”的地块,迎来总投资100亿元的德赛储能电芯项目。不到一年时间,该项目一期就完成建设、调试、量产。

2023年,望城经开区共盘活高星物流园、梦洁家纺等15个项目,让747.15亩低效用地得到充分利用。

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0和2022年度监测统计数据,望城经开区的土地供应率分别达到100%和99.95%。

“省”在哪里?

如今,在望城经开区,节约集约用地已为园区和企业的共识。

深耕园区20年的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泰嘉股份”)就是代表之一。

3P图片_副本.jpg

正在进行生产的泰嘉股份锯条产线。

2022年12月,泰嘉股份投资4亿元建设智能锯切制造项目基地。相较于其他新项目,泰嘉智能锯切制造项目选择利用已有的16.5亩土地进行建设。利用老厂区推动新项目,既节约土地、提高效率,又可推动公司高速发展。

泰嘉股份并非个例。在望城经开区,企业对土地的珍视可谓蔚然成风。

在全省2022年度的评选中,望城经开区内的澳优乳业等4家企业获评“百家节约用地企业”,金驰能源技改增容节地案例获评“百家节地高效案例”,望城经开区也获评“十大高效用地园区”。

从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年度监测统计来看,在全国448个工业主导型国家级开发区中,望城经开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排第80位,这是省内最好的成绩,同时也说明湖南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谋”向何方?

“通过‘448’入园评价体系,实现亩均效益提升,推动精明增长。”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剀介绍,园区在2021年提出“448”入园体系评价,将“精”与“省”的理念,根植于招商、产业、财政、国土等部门工作,不断谋划推动高效益、高产出项目落户园区、扎根园区。

在走访中,多位受访者均向观潮君提及“448”入园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到底是什么?

“按照每亩40万元的税收、400万元的投入、800万元的产出,作为供地的底线要求。”望城经开区经济合作局负责人刘虎向观潮君解释道。

“448”这个“门槛”结合了望城区的实际。

从横向来看,据报道,长沙其他国家级园区,也有针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设置的“336”标准。

而据自然资源部的数据,中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中,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已达到31万元/亩,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平均已达628万元/亩。

所以,从土地产出的数字就可以看出,园区需要设好“门槛”,“倒逼”自己去招成长性强的项目。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望城5G产业园-20230707-Y2y-0496-531_副本.jpg

望城经开区5G智能终端产业园,目前已入驻大华、创荣电子等企业。

我国产业园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经济的主战场,但也不容否认,经过这些年打拼,一些园区在可供土地上已“捉襟见肘”。据自然资源部早在2018年发布的数据,50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尚可供应土地比例不足10%的开发区超过4成。

土地或许已成为一些园区的“命门”。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既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难题。

从望城经开区来看,通过“精”“省”“谋”,园区历经24年发展后,目前土地资源仍较为充裕,可以迎接“八方来客”。

有什么样的土壤,就能开什么样的花朵。如果跳出土地看土地,要实现集约用地、高效发展,还有几点值得探讨。

如何提升亩均效益。节约集约用地,核心在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亩均效益最大化。这需要通过综合评价和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和优质企业集聚。

比如,望城经开区坚守“448”入园评价体,聚焦“两主一特”产业,集中力量招引一批“新朋友”入驻园区。比亚迪、德赛电池、大华股份、金驰能源、益海嘉里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效益好、市场规模大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项目入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如何推动科技赋能。科技创新是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要提升亩均效益,必须有科技赋能。

比如,面对“老伙伴”,望城经开区鼓励并帮助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效生产。

晟通科技集团铝模板生产厂房内,20条全自动生产线已投入批量稳定生产,月产能达到10万平方米,人均生产效率提升10倍。望城经开区正加速打造智能化和数字化产业体系,园区内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累计打造了208家智能制造企业、624条智能制造生产线。

如何精打细算看长远。无论是集约用地,还是提升亩均效益,都需要从长计议、长远打算。深谙这个道理的望城经开区,看得长远,多年前就开始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以战略管理思维加强区域统筹,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等各方优势,精准调控工业用地配置规模与结构,以土地为媒,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重要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曾表示,土地在中国经济高增长中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

如今,在望城这座希望之城,在经开区这个主战场,“发动机”正在轰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彭竞兰

编辑:王婷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