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数智”为翼,探索不止:天心经开区激活 “文化 + 科技” 无限可能
2025-08-27 18:49:17 字号:

“数智”为翼,探索不止:天心经开区激活 “文化 + 科技” 无限可能

天心经开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奕潜 长沙报道

当长沙天心阁的千年文脉遇上数字光影技术,当太平老街的青石板路邂逅AI文创工具,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正与科技力量碰撞出璀璨火花,探索着“文化+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

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超38亿元,蓝风微短剧基地预计可年拍3000部作品,长沙幻维影视改编制作的《斗破苍穹》总播放量已突破12亿次……作为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天心经开区正巧妙地以“数智”为笔,勾画独属于自己的融合答卷。

产业优势:数字基座撑起生态集群

“‘影嗅’AI平台能智能选角、评估剧本,综合成本降40%。”长沙蓝风微短剧基地内,负责人宋秀芬向来访的短剧拍摄团队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

南风微短剧拍摄基地内部拍摄场景。

4万平方米空间里,75个现代实景场景,3大虚拟棚支持270全景拍摄。24小时食堂、400间公寓,让剧组“拎包入拍”。“100集短剧7天拍完,比行业快40%。”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中南地区首个大型数字影像超级工场,填补了中南地区规模化拍摄空白。与湖南大数据交易所联动,形成“创作-拍摄-版权-交易”闭环,单部作品价值提升50%以上。

蓝风的崛起,离不开天心经开区坚实数字基座。

近年来,在绿心工业企业退出后,天心经开区提出了“数智融合、软硬兼具、多业态协同”园区发展理念,作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以生物医疗大健康为特色,文化+科技、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主一特两新”园区产业体系,这里集聚百度、360等人工智能企业,青苹果数据城、幻维影视等数字出版企业,产业链完整闭环。

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中部首个数据交易所,数商会员1012家,上架产品5903个,交易超38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其中文化数据专区成交额突破1.5亿元。

算力支撑硬核。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与湖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构成“双云引擎”,机架数量、算力规模居全省前列。

“AI大模型训练、数字渲染,离不开强算力。”南风微短剧拍摄基地负责人说,在强有力的算力支撑下,视频制作及创新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在青苹果数据城,工作人员正将泛黄的报纸进行数字化入库,目前,青苹果数据城已完成500多项国内外大型数字化工程、数十万种图书数字化项目。

“带上VR设备,你就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张家界的山山水水。”湖南省第一测绘院的工程师介绍,“实景三维张家界”项目融合VR、XR、区块链等技术,建成张家界全域地形级三维场景,推出“文化+科技”产品10余项,其中4项属全国首次,成为全国实景三维赋能文旅的典范。

在长沙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的天心创谷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电竞、非遗数字化等50余个项目,带动就业超400人。

多元业态集聚,让这里成为文化科技融合 “试验田”。

截至目前,天心经开区已聚集1500余家“文化+科技”的优质企业及项目,构建起数字经济下的“文化+科技”生态集群。

区位优势:融城核心激活文化势能

长株潭一体化中,天心经开区区位可谓独一份。地处长沙南中心,生态绿心与融城核心叠加。随着大托机场搬迁、绿心优化,释放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暮坪湘江特大桥、长沙奥体中心等项目落地,同时为园区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支撑。

一座天心阁,半部长沙史,天心更是一座流动的文化IP库。天心阁、贾谊故居,湘剧、火宫殿庙会,构成“流动IP库”。今年天心区打造的天心阁数字光影公园,更让游客在虚实间触摸千年历史。

如今绿心工业企业退出后,老旧厂房变文创空间,城铁、公交微循环织就便捷网。“落户这里,既能承接主城资源,又享融城成本优势。”蓝风团队坦言,运营成本直降30%。

秉承着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天心经开区在“十五五”规划中提出,将通过锚定“一大目标”——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创新高地;“两轴驱动”——沿芙蓉南路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轴,沿天心大道打造“数实融合”发展轴;做强“三大核心片区”——文旅特色产业片、文创特色产业片、文数特色产业片;强化“四大举措”;明确“五大赛道”;与以马栏山文创园为核心的“北片区”差异互补、协同发展,助力长沙打造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样板示范、创新高地。

“到株洲、湘潭核心区仅半小时,便于整合文化资源。”园区招商负责人说。“一谷引领、两轴带动、多点协同”布局下,逐步做大做强天心数谷、暮云南、兴马洲三大组团,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新的增量。

湖南大数据交易所。

未来前景:三大行动迈向新高地

7月24日,湖南省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天心经开区发布“十二条”政策:建基地补20万起,单剧播放破亿奖10万,年拍500部以上奖50万……真金白银,彰显产业信心。

不止微短剧。规划显示,“十五五”期间,这里将落地10个以上重大项目,引进30家优质企业,产业规模破240亿元。

以“数智赋新”“数字赋能”“数制赋力”三大行动为抓手,蓝图清晰。

——“数智赋新”深挖文化资源,推动文物、非遗数字化采集建模,拓展AR/VR文旅应用。“建全域文化大数据中心,高效转化省市资源。”长沙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总投资13.8亿元的中国英雄梦工厂落地,融合红色教育与航空航天科技,将补南部融城片区体验项目短板。

——“数字赋能”聚焦数据价值。依托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打通文化数据全流程,推动装备智造、数字出版等领域数据流通。“未来,短剧观众画像、版权收益都能交易,创作更精准。”交易所负责人说,交易所已上线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为文化产业打通了从数据归集、加工、交易到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为湖南和长沙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数制赋力”主攻产业链补强。利用收储地块与厂房,引进音视频装备制造项目,建1-2个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鼓励企业研发8K+5G转播、虚拟数字人技术,推动幻维影视等向高技术领域升级。针对龙头少、人才缺问题,政策加码:年拍500部以上企业奖50万,技术投入增量超15%补助100万。联动高校,培养“文化+科技+管理”跨界人才。

“这里有千年文脉的‘根’,有数字经济的‘翼’,发展‘文化+科技’融合产业,既是我们响应国家战略、省市决策的使命担当,也是我们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天心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曾红鹰道出园区对未来的信心。

从绿心工业企业退出的阵痛,到文化科技融合的勃兴,文化温度与科技精度交织,历史厚重与未来活力碰撞。长株潭融城核心,一座“文化+科技”园区加速崛起。

夕阳掠过暮坪湘江特大桥,天心数谷灯火通明。从工业退出到文化科技蓝海,这片土地证明,融合不是简单加法,是化学反应,更是长沙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天心经开区正以文化为墨、科技为砚,在长株潭一体化的时代卷轴上,书写属于中部地区的融合新篇。

来源:红网

作者:李奕潜

编辑:胡红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