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河畔跑吧”成员在望城经开区管委会南门合影。龙超 /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文婷婷 长沙报道
夜幕降临,晚霞晕染了城市的天际线。李东子换下工作服,穿上运动服,再次回到了望城经开区管委会。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数十位跑友。
一条椭圆形的道路,环绕望城经开区管委会,一圈大约840米,两次飞跨马桥河,绿树掩映、灯光微亮。不少居民习惯以南门为起点,一跑就是五圈。
“这里灯光亮、路面平、安全性高,关键是离家近。早上五点半来跑,晚上可以跑到九点。”李东子说,过去他要驱车去几公里外的河堤边跑步,如今约上三两好友,从家里步行几分钟就能感受“强风吹拂”,他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愿意动起来了。“跟着跑友一起,配速都莫名变快了。”
原本是机关办公区域的道路,如今却成了望城市民口中的“亲民跑道”。变化的背后,是公共资源配置理念的优化,更是城市治理温度的体现。
事实上,望城经开区的“火”并非偶然。这里没有高墙环绕,也没有繁复的门禁,有的是平整的柏油路面、智能灯光系统、绿意盎然的景观,以及清风徐来的马桥河沿河风光带……构建起一个健康、生态、安全且充满温度的公共场域。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门面担当”,如今更是市民夜间运动的理想去处。不靠大张旗鼓的标语,也无需硬性的服务提示,只要一点对公共空间的“舍得”,就能换来民心的“靠近”。
穿着队服的跑友们在望城经开区管委会夜跑。
跑步的“热度”还催生了新的社群活力。“马桥河畔跑吧”微信群目前已超过300人,几乎每天都有人自发组织夜跑。跑团中有不少“专业配置”:团长“狼哥”谢宇怀是一名专业中长跑教练,能够为团员提供专业的建议;另一位团长吴莎则负责组织,还积极参与湖南省跑团团长论坛,引入科学理念;更有“队医”“飞手”“赞助商”“拉拉队长”等成员各展所长,为整个跑团提供后勤支持与内容传播。
盛夏时节,跑完步后在马桥河边吹风吃瓜,成为跑团独有的仪式感。跑友们带来自家的水果,西瓜、荔枝,配着汗水与笑声,有一种格外的甜。
跑友里不仅有土生土长的望城人,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望城人”。数据显示,长沙常住人口连年增加,成为全国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之一。望城,以5年吸引30多万人留下的速度,成为长沙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而新增的人口中,以青年人才为主。
白天,他们为区域经济添砖加瓦;夜晚,他们在跑道上追风逐光。城市给予他们一条跑道,他们回馈以坚定的脚步。
夜跑的人们挥洒汗水。
2029年,第十六届全运会承办花落湖南,将首次走进中部地区。各类预热的群众性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延展出全民健身的“毛细血管”网络。“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了,赛事也越来越多了。”谢宇怀说。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夜色渐浓,奔跑不息。在望城经开区的这条椭圆道路上,脚步声交织着呼吸声,跑者们以其自律与拼搏投射出一个园区的精神气质——他们跑出健康,跑出热爱,也跑出了发展蓬勃向上的模样。
来源:红网
作者:文婷婷
编辑:陈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