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营商“宁”距离|宁乡经开区服务“硬核助攻” 海信项目跑出落地新速度
2025-11-09 10:45:42 字号:

营商“宁”距离|宁乡经开区服务“硬核助攻”  海信项目跑出落地新速度

800余名工人同时在两栋崭新厂房内外忙碌穿梭,建筑垃圾清运和设备进场同步进行,生产线安装与人才招聘齐头并进——这是记者在海信长沙智能制造基地见到的火热场景。

这个省重点产业项目,自落户宁乡经开区之日起就按下了“快进键”。站在已初具规模的生产厂房前,海信家电安环负责人孙连江感慨地说:“只要企业有所求,园区必有所应。”

ScreenShot_2025-11-09_103820_091.png

海信长沙智能制造基地新厂房内正在进行新设备安装。范婷 摄

直击现场:封顶厂房内的“速度与激情”

十月的最后一天,海信长沙智能制造基地内,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升降机载着施工材料上下往返,工人在钢架上进行焊接作业,技术人员在规划设备安装位置。

“目前两栋厂房已经建成封顶,预计11月中旬可以进行试生产,12月份正式投产。”孙连江介绍,自去年开工建设以来,项目所有建设均按照序时进度在推进,进展十分顺利。

施工现场,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在进行最后的墙体施工,有的在清理建筑垃圾,还有的技术人员在规划设备安装路线。整个工地忙碌而有序,展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孙连江负责的安全和环保领域,有六七项需要政府各部门审批协调的事项,涉及安监、环保、消防、卫健等多个部门。“每一项都得到了快速响应和解决。”

“当我们需要对特殊设备安装人员进行特别体检时,向园区提出诉求后,他们立刻介入,对接体检单位确保工人进厂前完成相关检查。”孙连江举例说道。

这种高效服务背后,是宁乡经开区近年来树立的“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服务理念。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和基础设施方面,园区为企业发展持续投入。

贴心服务:政府甘当企业“暖心人”

“企业需求在哪里,园区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这一理念下,园区建立覆盖规上、规下企业的常态化全员联企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600多个。常态长效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合作和用工保障等帮扶活动,全年组织招聘会30多场次,为企业共招聘员工6000余人,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发展。

海信家电综合管理部部长李凌飞对此深有体会,为确保工厂投产顺利,10月份公司已启动招聘,计划招聘400名一线工人、50余名技术人员。

“得知这一情况后,园区联动宁乡市政务中心、人社局等部门,利用各自平台和资源,发布招聘信息,加大宣传力度。”李凌飞高兴地说,“反响非常不错,帮了我们很大的忙。目前技术人员已经到位85%,一线工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面试。”

硬核助攻:跨部门协同的“园区效率”

项目推进过程中,一个个难题在政府各部门协同下迎刃而解。

当海信提出特殊设备安装人员需要专项体检时,市卫健局立即对接医疗机构;当项目用电需求迫在眉睫时,电力部门将正常需要40天的流程压缩至20天完成。

李凌飞告诉记者:“8月份海信提出正式用电需求后,宁乡经开区立刻与电力部门进行协调,在8月26日就签订了外线用电合同。”

按照正常流程,第一回路要等到10月上旬才能送电,但经过多方协调,实际在9月19日就实现了送电,比原计划提前了将近一个月。

在宁乡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口号,而是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设计。从常态化全员联企的精准帮扶,到问题台账销号管理;从跨部门联席协调,到督办考核问责,园区用制度确保每个企业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赞誉。

离开海信项目工地时,工地上,施工人员仍在忙碌,为即将到来的试生产做最后冲刺。

从土地置换的创新突破,到电力保障的提前到位,从审批协调的高效响应,到人才招聘的鼎力支持,海信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即将试生产的顺利推进,正是宁乡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心全力为企业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来源:宁乡融媒体

编辑:代宏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