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创新助湘潭高新区经济腾飞 多元政策扶持重点产业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曾明辉 编辑:汤琴 2013-12-05 09:42:0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综合讯 据湘潭日报报道(记者 曾明辉)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湘潭高新区而言,如其名所示,高新科技,是它溯源的地方,是动力,亦是方向。
  
  2009年,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4年风雨中,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推手,全面助推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异军突起,引领湘潭高新技术产业。
  
  整个高新区,如何带动各大企业致力于科技创新,并摘得累累硕果?细细梳理高新区实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背后恰逢其时的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人才支撑和服务体系,以及各类产业培育链条、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正是果实成熟中不可或缺的养料。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蓬勃发展
  
  “他们的马,我们的鞍,产品基本实现配套。”近年来,位于高新区的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与湘电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实施配套发展计划。
  
  华菱线缆为湘电集团提供的电缆,直接为湘电风能制作风力设备时所需的机械散叶服务。经过全新研发,华菱线缆将这一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了科技研发转化率。
  
  事实上,华菱线缆一路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力量。从“神舟四号”到“神舟十号”,都有用到华菱线缆的电缆产品。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中心主任助理李华斌介绍,公司每年的研究经费投入,达全年经费投入的4.5%以上,这远远超过了国家火炬计划经费投入规定的3%的标准。
  
  “马”和“鞍”配套发展,优势显而易见。“同在湘潭,我们可以更便捷地通过同城沟通,改进电缆设备,进一步满足他们的产品需求,实现优势联合。此外,运输、生产成本等优势,将促进彼此的进一步合作,。”华菱电缆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陈炎炎乐呵着说。
  
  高新区科技局贺树峰介绍,近年来,高新区所获科技成果显著。单从申请专利情况来看,2012年,湘潭高新区企业共申请专利550余件,占全市专利申请的22%,同比增长4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湘潭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已获得验收通过,将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在这些授权的专利中有70%实现了成果转化。”
  
  “9月中旬,高新区又有7个项目入选2013年度国家火炬计划。”贺树峰满心喜悦,他介绍,3年来,高新区获得立项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总数达18个。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多元政策吸引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科技创新的背后,政策引导、人才支持、资金投入等,如同一棵大树的不同根部,将科技创新这一养分,输送到大树的各个枝蔓。
  
  高新区科技局贺树峰介绍,作为国家火炬计划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高新区近年来着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出台了推进新能源装备、机电制造、精品钢材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同时,高新区还专门下发了《湘潭高新区促进企业发展知识产权的专项奖励办法》,设立高新区知识产权发展扶持和奖励基金。“通过每年度不少于500万元的奖励,专门用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园区企业知识产权获得成果给予专项奖励或资助。”贺树峰说。
  
  在高新区政策引导下,矿山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屹立在湖湘大地上。正如省科技厅某领导前来高新区调研所言,“经过几十年发展,湘潭已经奠定了雄厚坚实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而湘潭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为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小企业发展,资金和场地都是发展瓶颈。为此,高新区着力为企业打造商务环境,提供技术服务和融资服务,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创新成果面临转化,企业需要一定的商务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厂房、地基等,将这些基本问题解决。”
  
  把高端人才、一般人才、技术人才都引进来,让他们在湘潭有事业,有工作环境,为未来湘潭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项目储备,这可谓是高新区实现人才培育计划的核心理念。“我们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海归和国内高端人才。同时,开设大学生创业园,持续跟踪省内高校,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海归提供创业便利。”
  
  据统计,目前湘潭高新区拥有科技领军人才63名,企业经营管理等高端人才6419人,园区从业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58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2560余人,科研人员占园区人员的1.8%。
  
  创新加速企业良性成长
  
  孵化加速的创业平台,作为高新区科技创新的一大载体,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使用。
  
  早在2006年,高新区开始建设火炬创新创园,通过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产业培育链条,以此满足不同企业发展需求。其中,选种、育种、出苗,成为产业培育链条上的三大关键词,并串成链,帮助大批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
  
  退伍军人易铭辉与大学生尹书虎合作,在火炬园内创办了湖南沃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在创业中心的精心服务下,该公司创业能力大大提升,生产规模一天天扩大,销售收入连年翻番。这是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根据高新区打造孵化加速的创业平台这一计划,先由专家评估遴选出“创业种子”进入苗圃,继而由专职“育种园丁”一对一、一对多全程抚育跟踪服务和管理,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待到评估达标后,适时“移栽”到“大学生科技创业园”进行孵化,真正开启创业生涯。
  
  贺树峰认为,“每一个创业者就像一颗创业种子”。为让种子成功落地生根,帮助大专以上学历,毕业三年以内,有创业项目雏形、未成立公司的创业者走上创业成功之路,湘潭高新区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创业种子”遴选和专家诊疗机制进行。
  
  “我们开启定制式、精细化的‘创业种苗’培育模式,打造专业化、创新型的‘成长管理’运作体系,在国家级火炬创新创业园里建成了创业苗圃基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能培育近100棵‘种苗’。”
  
  据不完全统计,火炬创新创业园作为国家科技部、湖南省科技厅、湘潭市政府共建的中南地区唯一的一个部省市共建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近年来已累计孵化各类企业400多个,转化科技成果1000多项。目前,园区在孵企业有380余家,已形成了一个技术领先,智力密集,人才聚集,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共创造就业岗位近6000个。
  
  为了加快孵化企业的发展,湘潭国家高新区又为3年后孵化器毕业的优势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创新创业平台:今年8月30日,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860亩,总建筑面积为131.6万平方米的湖南省首个科技企业加速器项目在湘潭高新区开工建设。从创业苗圃到加速成材,湘潭高新区的“种子遴选—种子抚育—创业孵化—企业加速”的创业辅导链已成雏形,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出令人惊叹的效用。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曾明辉

编辑:汤琴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q.rednet.cn/c/2013/12/05/412558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