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6年来,湖南推出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成绩来之不易——“两型”改革伊始,为谁改、谁来改、怎么改,就成为摆在湖南人面前的三道题。
人民群众的期待,是“两型”改革的“航向标”。
千里湘江,串起了湖南76%的GDP,也背负了60%以上的污染。湖南抓住产业改革的“牛鼻子”,建立产业准入、升级、退出新机制,前后关停并转1300多家企业,否决了数百个不合门槛要求的发展项目,湘江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Ⅲ类以上)因此提高了11.6%。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两型”改革的“方法论”。
长株潭三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全面改革。一年多来,长沙市实行阶梯水价用水户的总用水量下降了18.5%。
长沙探路流域生态补偿,出现水质超标,上游补偿下游,并在全市通报,政府既丢“票子”,更丢“面子”。
株洲首尝“绿色保险”,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购买了“环境污染责任险”。
更不用说全国探路走在前列的排污权交易——如今,全省加入排污权交易阵营的城市已有8个,市场交易145笔,交易金额达4508万元。
顶层设计与群众参与的上下呼应,是“两型”改革的“路线图”。
湖南构建了宽覆盖、多层次的“两型”规划体系,摸索出三大类共59个“两型”标准。“两型”改革从此有了宏观“设计图”和微观“施工图”。为了让蓝图落地,湖南用法制为改革“上保险”,让考核给改革“把方向”。
从两型企业、两型学校到两型家庭,以示范创建为抓手的全民参与机制,在湖南全省热火朝天地铺开。
面对“成绩单”,湖南上下依然清醒:放眼全国,“两型”试验已由“一枝独放”成了“百花争妍”,作为国家级“两型”综改试验区,“湖南没有理由不为全国其他地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两型”改革,湖南仍在探索。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唐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