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院成长为上市公司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农药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危险化学品运输以及化工装置的工程安装的企业,湖南海利是以湖南化工研究院为主发起组建的上市公司,拥有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工业性试验基地,在精细化学品方面建立了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以及光气化产品研发中心。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农药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危险化学品运输以及化工装置的工程安装的企业,湖南海利是以湖南化工研究院为主发起组建的上市公司,拥有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工业性试验基地,在精细化学品方面建立了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以及光气化产品研发中心。
由一个研究院所破茧成蝶,成为上市公司,创新是湖南海利永远的追求。正和全国许多的科研机构一样,该院以前的科研是以仿制为主,科研成果也多是仿制国外的农药产品。这些科研成果不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都是传统农药和化肥。与现代农药和化肥比,传统农药毒性较高、用量较大、残留高、难分解、对环境和施用人员影响大。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追求的升级,人们对这些农药有些“望而生畏”、“谈药色变”。
打破呋喃酚国外技术垄断
接下来的发展怎么办?如果仍然走仿制的老路子势必是“死路一条”,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他们开始了艰难的探索。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农药中间体“甲基异氰酸酯”的研发成功,为新型农药的研发成功打开了方便之门,该项目在1988年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发明专利。此后,研究院以该中间体为依托,先后开发出号称“当今世界第三代新农药”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10多种农药新品种,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家MIC工业化生产的国家,该技术先后在多家大型农药企业成功转化。
杀虫剂“残杀威原药技术开发”项目也备受瞩目。以该技术开发的农药新品种,比传统农药毒性和残留都大大降低,被广泛应用于消灭家庭及公共场所中的各种害虫,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治家庭卫生害虫的优良药品之一。该项目因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一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农药中间体“呋喃酚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研发成功,让海利化工在自主创新上交出了一张漂亮成绩单。据了解,呋喃酚是生产克百威、丙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呋线威等大吨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品种的中间体。我国年需求量在4000吨以上,且逐年上升。美国FMC、挪威鲍利葛和日本三菱等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呋喃酚工业化生产,国外的技术垄断导致我国只能全部依赖进口,使用呋喃酚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药工业,特别是氨基甲酸酯农药工业的发展。为了改变呋喃酚长期依赖进口的这一局面,作为呋喃酚的最大需求单位湖南化工研究院曾经考虑引进国外技术,并多次派人到美国FMC公司商量引进事宜,但由于仅技术转让费FMC就要4000万美元,无法承受这一巨额资金,最后不得不自行研究。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克服了诸多阻隔,湖南化工研究院“呋喃酚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终于成功研发,这打破了国外少数发达国家对该产品的垄断地位,改变了我国农药克百威所需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自给并出口创汇。这一自主开发合成的技术不仅使得中国对呋喃酚的定价有了话语权,而且生产出的呋喃酚拥有更高品质。该技术被海利株洲公司成功转化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拥有亚洲最大生产装置
目前,湖南海利拥有亚洲最大的年产万吨规模的克百威、仲丁威、甲萘威、好安威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原药生产装置,拥有亚洲最大的年产万吨规模的呋喃酚、邻异丙基酚和邻异丙氧基酚等烷基酚生产装置……今年1月,湖南海利使用的“海利HL及图”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对提升海利品牌市场竞争力、加大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十二五”是我国农药行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环境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的原药及制剂生产能力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技术、管理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农药品种的质量档次与环保标准。面对未来的发展,湖南海利将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持续改革为动力,走科技含量好、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产品优势明显、具有较强整体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化工旗舰企业。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段欣妤
编辑:实习编辑 谢瑞仁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