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德”经济合作区三周年特别报道之②
“这里是合作区的启动区,目前主要引入了家用电器、新型建材、标识制造等产业,其中,启动区还建设了员工村,为企业提供商业和生活配套服务。”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下称“两德”合作区)一工作人员向来访者介绍园区的规划情况。
作为次发达地区,清远(英德)市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可以避免发达地区在工业化走过的“弯路”。而作为先富帮后富、先发助后发的新型合作模式,“两德”合作区从一开始就提出要输出顺德的“软实力”。其中,产城人融合被作为重要的理念移植到合作区的开发之中。
“我们从规划开始,在理念和思路上打破了省内30多个产业转移园的常规。”“两德”合作区有关负责人说,与一般工业园单纯发展工业项目不同,合作区最大的特点是产业和城市相互融合,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生活和生产同步推进。“我们正朝着第三代园区的方向努力。”该负责人说。
●张培发 叶洁纯 朱文彬 伍文婷
产城互动破解工业园配套不足难题
研究显示,由于规划不到位,国内不少产业园区生活与工业割裂,大量的交通穿越造成环境破坏,园区内缺乏生命力,存在有产业没生活、有生活没产业的现象。而作为广东新型合作园区,“两德”合作区从一开始就吸取前人经验,注重从规划上避免重走原有园区的发展老路。在成立的第一年,“两德”合作区就采用国际竞赛和专家评审的形式,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合作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在短短三年内,“两德”合作区已完成一个相对全面的各层次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全面的“蓝图”。根据总体规划,“两德”合作区通过充分发挥顺德、清远(英德)两地比较优势,以家用电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旅游服务为配套产业,开创以市场为主导、产业协作为核心、管理合作为手段的区域合作新模式,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和生态宜居相结合的“两德”合作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两德”合作区整体上按照“一核”、“两心”、“四片区”、“三带八组团”进行空间布局。具体而言,“一核”是指依托德民路南北向过境,连通横石塘镇与英红镇的重要交通功能,发展商业金融中心与综合服务中心和高档居住社区,形成中央服务区。“两心”即南部工业片区和西部居住片区这两大片区服务中心。“四片区”包括东部启动区、南部工业片区、西部居住区及高新产业片区和北部生态屏障片区。“三带八组团”是指三条绿带以及八个功能组团。“目标就是构筑田园性、组团式、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第三代工业园’,以破解普遍工业园区环境配套及吸引力不足的难题。”
为保护青山绿水坚拒污染企业“落户”
作为后发地区,清远(英德)市至今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两德”合作区的前身是清远华侨产业(英红)园,系国有农场所在地,青山绿水环绕,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而作为以输出顺德企业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园区,合作区的大规模开发不可避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部分人士甚至担心会重走先发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两德”合作区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在产业发展初期可能是顺德腾笼换鸟的承接地,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是承接污染。“两德”合作区早在规划之初就率先设置了产业环保门槛,环评不达标的企业都不能入驻园区。顺德部分化工企业一直也有产业转移的需求,相关企业甚至主动找上合作区,希望能够设立一个化工专区,但合作区最终没有对这些企业“开绿灯”。因为英德市大部分地域属喀斯特地貌,如果引进化工企业,一旦出现事故造成下渗,后果将不堪设想。
根据规划,“两德”合作区的产业发展要以顺德、英德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以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环境友好型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并适时发展高新技术、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更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与空间布局相对应,“两德”合作区北部将设置综合产业发展区,东南以及西南则是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与创新产业发展区。其中,北部综合产业发展区将依托秀才山东水库和广东省茶叶研究所,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服务产业,以绿色住宅、休闲运动及度假功能为主,深入挖掘红茶文化,打造粤北地区重要的高尚生态生活区。东南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以武广高铁以东、汕昆高速以北地区作为“两德”合作区启动区,在承接顺德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产业链的再造,形成相互支撑的良好开局。西南创新产业发展区方面,将以广乐高速以西地区为整个合作区的综合创新产业发展区。结合区域内的山水人文风光,积极塑造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
而在环境之外,“两德”合作区在规划中还着重考虑如何以人为本。比如在3000多亩的启动区之内,合作区就在拆迁安置房之外,还预留生活性服务业的配套,希望不仅解决300多户农民的住房问题,同时还要通过商业配套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园区还规划建设了邻里服务中心作为社区的综合服务体系内容,希望以此为载体促进社区的融合。
保留好山好水修复自然村落
用文化体现合作区独特气质
■亮点
“其实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气质,真正好的规划,必定是能体现一个城市气质的规划。”“两德”合作区有关负责人说,以合作区内36平方公里辖区的情况看,拥有的众多自然村落和山水环境,均可以提炼为合作区规划的亮点。
“侨文化、茶文化、知青文化、客家文化等是合作区所在地的主要文化特色。”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这些文化,当地发展起不少自然村落。过去很多园区在开发建设或者城市建设时,常常大拆大建自然村落,产生很多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拆迁安置、农民上楼后的就业问题等。
“我们要实现园城共建、产城互动,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村落,不仅不拆除,反而考虑加以修复。”该负责人说,在目前的征地过程中,合作区发现了一些大规模村落如客家人聚居地。作为文化沉淀的载体,这种村落将考虑提炼并开发成新的旅游点。
“两德”合作区辖区内拥有众多山山水水,周边又有很多旅游景点,因此在规划过程中,旅游产业就成为了一个重点。在这种保留好山水、体现城市文化特质的规划理念的指导下,“两德”合作区成功引入了一个园中园,即奥园项目。
“奥园项目同时纳入园区的综合服务体系,毕竟解决园城互动、产城共融,这些都是相互贯通的。”上述负责人说道。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谢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