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易添麒 通讯员 章文正 长沙报道
没人能准确地形容出占据湖南显著区位优势、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开发区土地有多么金贵:这里的土地不仅能吸引生长出令人惊讶的GDP和税收,还能培育壮大出地标性的企业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
2014年,国家级浏阳经开区在面积不足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和税收分别超过44亿元和1.52亿元,在发展新常态下的湖南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在这个骄人数据背后,是浏阳经开区土地集约节约使用经验多次在省内获得推介,然而高速发展的浏阳经开区却仍然有着自己的困惑:一方面,2014年,浏阳经开区在湖南省109个园区排名中挺进3个位次,位列湖南省第六、长沙市第三;另一方面,浏阳经开区2014年以前的签约项目要实现落地还必须补上3000亩的土地缺口。
严格供地:依法依规提高用地门槛
土地是园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土的利用考验着园区建设者的水平。围绕集约节约用地,浏阳经开区按照科技含量、环保标准、投入强度、经济效益等四大指标进行考核,全面统筹土地规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和项目跟踪等把关工作,切实提高土地使用的门槛。
目前,浏阳经开区围绕土地规划利用,形成了东部主抓电子产业、中部发展医药产业、西部发展食品产业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健康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当前湖南80%的国家一类新药在这里研发和生产,全球50%苹果手机的玻璃面板也在这里制造,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件,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园区。浏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岳云表示,正是由于瞄准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环保、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才使得园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既使园区产业布局不断得到优化,也为长沙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则打了一个比方:“对开发区而言,土地是一块锦缎,园区班子是裁缝,不规划好、考虑好就下剪子,再好的锦缎也裁不出好看的衣裳。”为了缝出好衣裳,做到量体裁衣,园区高度重视土地规划与产业、功能分区,制定了“三规统一”的总规控规,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田、基本农田以及自然风貌。同时,经过反复科学论证、调研和慎重决策,于2014年启动了承载园区未来发展的捞刀河片区综合开发以及北园开发,像重大民生工程——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就放置在了美丽的捞刀河畔,并定于2015年9月开学。而将具有世界原创性、革命性的尔康制药木薯淀粉胶囊生产基地项目落子北园,以带动北园的快速发展。
[NextPage]
分批供地:实现国土利用“动态监管”
2003年,目前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专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尔康制药刚进驻浏阳经开区时仅占地46亩。
2005年,尔康制药增加投资,建设以药用辅料、新型抗生素生产为主的生产基地,用地扩充到180亩。
2012年,尔康制药成功上市,开始在省外、海外大力拓展,共建了10余个分公司。
2014年,在浏阳经开区当时还未通水电的北园,尔康制药获得第一块基本平整的496亩用地,立即开始建设全球首个木薯淀粉胶囊生产基地,该项目是全球技术领先、迄今为止湖南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并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投入产出,开创了长沙乃至湖南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新速度。
浏阳经开区严格规划、分批供地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首批供地得到了高效利用,才能顺利获得二期供地,从而实现了精准供地,避免宝贵土地随着项目的停滞而荒废。这样既保障了园区企业和产业的正常发展轨迹,也避免了企业因各种因素可能出现的土地闲置浪费。
台湾上市企业介面光电入驻园区时,因其在全球触控屏领域研发能力第一、产能第三,获得200多亩规划用地。然而随着市场变化,介面光电二期并未如期开建,剩余的130多亩地就在园区协调下分配给了其他急需用地的项目。
另外,园区通过对闲置土地经常予以清理和收回,为急需土地的项目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全洲药业、巨星智能的150余亩土地收回后,使得签约的3个项目顺利入驻。还专门协助困难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共盘活银河生化、玄夏制药、康尼格拉等未投产的企业土地372亩。
而且,被收回土地的企业在确实需要用地时仍由园区进行协调并予以供地,从而使得园区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激活,产生出该有的土地收益。
[NextPage]
效益可观:新项目投资强度超500万元/亩
对于很多发展前景好,但是暂时不适合大规模进行规划用地分配的企业,浏阳经开区则引导企业和项目进入科技孵化园等标准厂房,待企业有基地建设需要后再通过论证予以供地。2014年,浏阳经开区投资10亿元基本建成了21万平方米的长沙E中心标准厂房综合体,以满足100余家移动智能终端配套厂商等企业入驻。目前,湖南首家电子整机企业——基伍通讯已经入驻、装修,租赁了4栋厂房启动手机整机生产。
同时,对于标准厂房建设不能满足入驻需要的项目,浏阳经开区又采取代建的模式,实现落户企业用地的集约节约最大化。例如,专业致力于高速无线网络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欧智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浏阳经开区,总投资达50多亿元,浏阳经开区为其进行厂房定制,首期厂房产值优秀的有相应优惠举措。
在浏阳经开区,大部分企业用地都已经建满,通过“平改楼”、将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与土地价款挂钩等优惠政策的引导,“空中发展”、“地下发展”等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理念已经深入各类企业的骨子里。
“我们的生产厂房都在5层以上,52栋职工公寓全部达到6层。”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旷洪峰说。
通过土地集约节约使用这一抓手,浏阳经开区确保供地向投资强度高、产出回报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倾斜。
2014年,浏阳经开区新启动重点产业项目23个,其中投资过50亿元项目2个,过30亿元项目1个,过2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项目2个,新项目投资强度超500万元/亩。
与此同时,一个个园区老企业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压力下不断创新,寻求转型和突破。
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占地940亩,总投资50亿元,投资强度达530多万元∕亩,年贡献税收达12亿元。
康师傅拥有12条饮料及方便面生产线,目前正与园区洽谈再增加用地300亩,扩大投资建立湖南总部基地。
园区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盐津铺子生产用地不到180亩,现在年缴税收排在园区前列,正积极筹划明年上市。
尔康制药新增的木薯淀粉胶囊生产项目,一、二期投资超过30亿元,占地496亩,整个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产值过100亿元。
2014年,浏阳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05亿元,同比增长31.7%;完成财政总收入24.3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34.8%。规模工业产值、财政税收、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在长沙市“五区九园”中排名第一,这既支撑延续了惊人的“浏阳速度”,也逐渐成为“浏阳速度”的核心驱动力。
[NextPage]
还清“欠账”:维持浏阳速度需要更多空间
目前,浏阳经开区正在对园区存量土地展开新一轮的清理。尽管园区对收回用地进行了高效利用,对入驻项目采取了严格把关,定期对控规土地开展了严格执法,全力向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空间,但可供开发的土地仍显窘迫。
在浏阳经开区,如盐津铺子等发展势头极好的企业甚至没有任何文体设施、职工活动场所。园区最大的企业蓝思科技曾为其三期暨总部基地的590亩发展用地奔走了大半年。
“发展机遇转瞬即逝,我们不是在圈地,也不想到外省或很多地方办分公司,确实是高速发展需要空间啊!”旷洪峰的话无疑代表着园区迅猛发展企业的心声。
同时,园区新入驻项目也急需土地。“园区正处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期,特别需要用地支持。算上2014年我们新引进的项目,30余个优质项目全部落地,还需要3000亩的土地。”浏阳经开区经贸局局长王大辉说。
而本应该为项目落户提供支持的园区国土分局局长寻文也充满无奈,“浏阳经开区土地集约节约使用经验无疑可以推广到其他园区,但是我们每年只有1000亩的用地指标,仅靠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无法腾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浏阳经开区正在向新的目标进发:2015年,园区进入“千亿园区”俱乐部;2020年,园区拥有5个百亿企业、10个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工业产值过2000亿元,财政税收过6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以园区为核心的长沙东中心,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工业综合体。这些都对园区发展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仍在继续探索更好的促进土地集约节约使用的方法,可是如果园区不是当时把仅有的一块成熟土地优先给了尔康制药,湖南很可能错过开全球淀粉胶囊先河的机会。”郭力夫无不感慨地说,“园区正处在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更好的土地供应政策将帮助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机遇期赢得更好的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易添麒 章文正
编辑:谢瑞仁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