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使命、责任与路径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谢瑞仁 2015-01-07 10:48:36
时刻新闻
—分享—
  当今世界已步入以航空速运和时间价值为基础的临空经济时代,城市经济实现从临河港、临海港到临陆路枢纽,再到临空港的深度转移。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北京顺义、陕西西咸等一批临空产业聚集发展的区域高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武汉正抓紧建设T3航站楼,到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发并双向常态化运营,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贯通欧亚两大经济版块的大通道。特别是,作为中部首个B型保税口岸,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是即将获批的“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的一部分,是中部地区一次性开发面积最大的综保区。多层优势叠加,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国际国内:临空经济时代来临
  
  航空运输成为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的重要途径。交通方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生产要素空间配置。18世纪是大航海时代,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现在正迈入临空经济时代。借助航空运输,武汉等内陆城市与沿海地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发展临空经济遵循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以航空运输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都是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迈向高级阶段,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商务旅行和旅游需求随之提高,同样加速了临空经济的兴起。
  
  临空经济区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依托航空港,美国孟菲斯、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已发展成为全球著名的空港经济中心。我国临空经济区也快速发展,27个省份的58个临空经济区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二、湖北:做大做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恰逢其时
  
  国家支持武汉发展临空经济。国务院在2012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临空产业发展。2013年3月,国家商务部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开发区利用“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借助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势,通过空港联运、空铁联运,不断提升开放开发水平。
  
  湖北需要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构建新的重要增长极。整合武汉、孝感两市临空资源,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将全域500平方公里和武汉黄陂区、孝感孝南区两地部分地区,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临空经济区,作为湖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空间和探索内陆地区依托空港建设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试验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有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美国孟菲斯在诸多方面惊人相似。从地理位置看,都位于内陆地区。从人口和幅员面积看,两地基本相当。从交通条件看,从孟菲斯乘飞机2小时、汽车10小时可达美国大多数城市,拥有全美第四大内河港—密西西比河港;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乘飞机2小时,高铁4小时可达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覆盖全国90%的GDP和85%的人口,与全国第二大内河港—阳逻新港相连。从产业结构看,均致力于发展现代物流、食品医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
  
  武汉“四新”建设需要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有效载体。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紧紧围绕万亿倍增目标,确立工作新目标、新任务,谋划发展新产业、新项目,拓展城市建设新空间、新功能,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突破、新亮点,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四新”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NextPage]
  
  三、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临空经济的实力聚集区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江中游,汉江之滨,幅员面积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与东西湖区实行“区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人均GDP和财政收入连续九年位居湖北省第一。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以下特点。
  
  多式联运的通达之区。形成了铁、水、公、空四路齐备的立体交通网络。机场通道迅捷高效。三条快速通道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融为一体,形成了10分钟空港交通动脉。铁路交通直达欧亚。沪汉蓉铁路、汉丹铁路穿城而过。“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每周发车。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沪蓉高速、京港澳高速等交通干线贯通全境。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43公里,居湖北首位。水运航道通江达海。区内拥有36公里的汉江航道和舵落口港、青锋港两个港口,并与全国铁路集装箱武汉中心站实现铁水联运。公共交通完善。在湖北率先实现全域公交直达。规划有10条轨道交通线路,现已开通2条,在建5条。
  
  基础雄厚的产业之区。食品加工业高度集聚。可口可乐、双汇等国内外食品行业巨头均落户此地,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被工信部授牌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以TCL为代表的机械制造集群,以矽感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以东风实业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业聚集发展。形成了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板块,以美国联邦快递为代表的快递板块,以美国安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板块,以汉欧国际公司为代表的多式联运板块,以全球商品直销中心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板块。总部经济和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集聚了三江航天、中国电建、湖北中烟等区域总部经济项目,武汉客厅等大型文化创意会展项目,初步形成了集商务会展、总部办公、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迈向国际化的开放之区。外资及世界500强企业不断涌入。全区已有外商投资企业33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家。全球食品企业10强中的7家,联邦快递等国际快递四大巨头,法国家乐福、日本永旺等世界顶级零售商聚集于此。台资企业纷至沓来。引进统一、台玻等台资企业103家,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台资聚集区。口岸功能日益完善。聚集了国家铁路口岸、湖北电子口岸、公路口岸三大实体口岸,保税物流区与天河机场搭建了“虚拟空港”口岸。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北大附中国际学校、协和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定期举办国际啤酒节暨食品节、国际赛马节、汽车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临空经济国际高峰论坛等活动。
  
  竞相创业的活力之区。市场主体繁荣活跃。全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5万8千家,注册资本金1051亿元。中央企业争相落户。吸引神华集团、中信集团、中粮集团等32家中央企业来密集投资,近三年央企投资额超过300亿元。
  
  滨江滨湖的生态之区。东西湖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区,生态禀赋良好,汉江绕城、径河穿城、府河护城。拥有湖泊21个,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21%。拥有金银湖、杜公湖两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5年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主会场设在东西湖。一个特色鲜明、颇具风格,具有现代化气息、国际化元素,又不失乡愁的滨江滨湖生态新城已见雏形。
  
  四、未来蓝图: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国际门户
  
  发展目标:抢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重要机遇,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之区、转型升级之区、开放之区、体制机制创新之区”为发展方向,按照“产城融合、资源集约、功能互补”的发展原则,做大做强临空产业链,深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国家重要的临空经济发展基地。
  
  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五园”的发展格局。
  
  一城,即临空港新城。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三大核心。一是泛金银湖商务中心,引进航空、金融、商贸企业总部,建设临空港CBD。二是径河新城中心,以临空港政务大厦建成使用为契机,不断完善政务、医疗、教育、居住、娱乐等公共服务。三是海峡创业中心,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五园,即食品医药产业园、临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综合物流产业园、临空高科技产业园、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园。
  
  食品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快销食品、时尚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中部地区绿色食品之都。
  
  [NextPage]
  
  临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发展以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以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等为代表的机电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建成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综合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加工、保税展示等核心业务,建设辐射中部、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
  
  临空高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零部件制造、航空电子、航空维修、航空新材料等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航空科技创新基地。
  
  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园。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都市农业“样板间”。
  
  五、路径建议
  
  一是整体规划,重点突破。目前,省里提出“两市三区”1100平方公里大临空经济区发展目标,为发展临空经济描绘出宏伟蓝图。长远来讲,通过整合“两市三区”资源,促进三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融合发展,有利于湖北在国内外临空产业分工中抢占发展先机,占据有利地位。当前,临空经济发展竞争激烈,为避免三区利益协调难而延缓我省临空经济发展,现阶段,不应贪大求全,建议充分利用国家级临空港开发区的政策、功能和品牌优势,借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模式,通过“整体布局,重点突破”,重点发展并优先做实做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临空经济区“西延、北拓”,带动整体发展。
  
  二是加强领导,高位推动。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等新兴临空经济区,都是举全市乃至全省之力实现突破发展,争抢产业制高点。我省临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省市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在临空开发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航线开辟、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临空经济发展创造优厚环境,重大项目优先向临空开发区布局、专项资金优先向临空开发区倾斜、改革试点优先在临空开发区推进。
  
  三是区域合作,实现共赢。临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建议通过高层互访、战略研讨等方式,促进我省临空经济区与其他区域加强交流合作。通过政府引导构建临空型产业发展联盟,在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境外招商引资和高端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形成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格局。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谢瑞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