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新区:“三区一高地”引领新增长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静 编辑:汤琴 2015-05-25 09:22:18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江新区内分布着众多高新企业。未来湘江新区的发展将致力于放大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全国最高端、最前沿的自主创新高地之一。 本版图片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罗杰科 李锋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记者李静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礼者乐洲,勤者乐城。昨日,湖南湘江新区正式挂牌,长沙这座坐拥山水洲城独特风貌的城市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作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将以其“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成为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担当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重大意义
  
  发动强有力的增长引擎
  
  “设立和建设湖南湘江新区,是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长沙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智勇介绍,加快湘江新区建设,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更好更快发展;有利于培育内陆沿江开发开放新支点,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新经验,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示范。
  
  “此外,湘江新区的设立和建设还有一些深远的影响值得关注。”张智勇说,湘江新区的设立将弥补三个空缺。
  
  从全国来看,有助于弥补改革开放空间框架和区域发展格局空缺。“在此之前,我国中部尚无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等布点。”张智勇说,湘江新区正好位于国家东、中、西部交会处和长江上、中、下游联接处,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利于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战略优势,一方面推动改革开放布局由东部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由沿海向沿江地区梯度转移,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改革开放空间框架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搭建承载平台,促进产业、技术、信息、人口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和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从湖南来看,有助于弥补核心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空缺。近年来,湖南积极实施“四化两型”总体战略和“三量齐升”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10位。但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不但缺少强有力的核心增长动力引擎,而且开放的程度和水平有待提升。布局建设湘江新区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形成强有力的增长引擎,引领带动长株潭和全省加快发展。
  
  从长沙来看,有助于弥补新型竞争优势和战略平台空缺。长沙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已经跃升到第六。但与广州、深圳、成都等周边城市相比较而言,除两型综改外,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部署中,还缺乏相应的战略承载平台。通过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为全市创造新的政策优势、开放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和发展空间优势,进而转化成新的战略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长沙实现新一轮大跨越、大发展、大提升。
  
  战略定位
  
  打造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湘江新区的总体构想是怎样的?湘江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张智勇介绍,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基础优势,湘江新区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高地”。
  
  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
  
  “新区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园区等良好的科技资源优势。我们要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为导向,提升综合效能,推动创新创意和资本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承接和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形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创意发展新高地。”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长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此为平台,我们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深入探索,加快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活力充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智慧新城,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湘江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龙头。我们将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及时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探索生态文明新体制、新机制,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内港口与长江港口群的有机联动,加快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大通关体系,打造通江达海、对接国内外的综合性开放平台。”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切实履行中部第一新区的担当。”张智勇表示,争取到2025年实现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带动湖南省和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特色优势
  
  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创造绿色发展经验
  
  作为全国第12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与其他新区一样,都在示范引领和区域带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中部第一个新区,除了具备改革开放、产业发展、城市宜居等功能以外,湘江新区还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个性。
  
  湘江新区是智力密集型
  
  新区
  
  湘江新区属于国家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聚集了大中专院校30多所,拥有两院院士40余名,建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20余个、部(省)属科研机构40多家,拥有超级计算、生物育种、3D打印、信息网络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创新资源之丰富度、密集度、先进度在全国现有新区中均排在前列。未来湘江新区的发展也将致力于放大科教资源优势,全力建设全国最高端、最前沿的自主创新高地之一。
  
  湘江新区是生态型新区
  
  湘江新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湘江、岳麓山、橘子洲、洋湖湿地等大批优质生态景观资源。按照规划设想,在新区范围内,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各占三分之一,生态用地的规模面积之大、所占比例之高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全国十多个新区中都是排在前列的。未来湘江新区仍将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创造绿色发展经验。
  
  湘江新区是活力型新区
  
  由于湘江新区是依托原两型综改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设立的,自2008年以来,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投融资、城乡统筹、行政审批等机制体制改革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较其他新区而言,在体制机制环境、发展活力和动力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申报之路
  
  新区获批历时20个月
  
  我们倍感珍惜
  
  从决定申报国家级湘江新区,到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经历了20个月。在这20个月时间里,全市乃至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抓衔接、作汇报、赶进度,按照新区设立的要求和标准有序推行。“新区的获批倾注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凝聚了各方力量的心血与智慧,结果来之不易,也让我们倍感珍惜。”张智勇表示。
  
  2013年8月9日
  
  在前期大量研究、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长沙市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形成了申报设立国家级湘江新区的决议;
  
  2013年9月和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
  
  湖南省两次就设立国家级湘江新区向中央领导汇报,得到了中央领导肯定与支持,并要求湖南“要从长江经济带发挥支撑点作用的角度,考虑湘江新区的设立,结合其他地区的情况,在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中促进形成几个支撑点”;
  
  2013年9月
  
  湖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送了设立国家级湘江新区的请示报告,国务院办公厅随即批转给国家发改委;
  
  2014年5月
  
  《湘江新区总体方案》以及新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情况的报告、新区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情况的报告、新区环评报告、新区水资源论证报告、新区与行政区划相协调的报告等相关申报附件,以湘政函【2014】67号文上报国家发改委;
  
  2015年3月
  
  国家发改委就修改后的《湘江新区总体方案》向20个国家部委征求意见,并在主任办公会通过之后,正式上报国务院;
  
  2015年4月8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5】66号),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湘江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5月4日
  
  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湖南湘江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924号),湘江新区总体方案正式得到批复。
  
  工作展望
  
  尽快建设出形象见实效
  
  随着湘江新区获批并正式挂牌,湘江新区近期将加快推动三方面的工作,全力落实国家赋予新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为实现新区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
  
  加快推动“四个一”。湘江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将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成立一个高位协调委员会、建立一套高效的体制机制、制定一个新区建设实施意见,争取省人大常委会支持出台一部《湘江新区管理条例》。
  
  加快启动规划编制。湘江新区将按照国务院批复文件精神和《湘江新区总体方案》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湘江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湘江新区未来发展制定科学的行动纲领。
  
  加快实施重大布局。集中长沙市优质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聚焦湘江新区建设,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改革试点等方面着力向新区倾斜,尽快使新区建设出形象、见实效。
  
  背景资料
  
  12个国家级新区
  
  1.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10月批复。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
  
  2.天津滨海新区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其将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3.重庆两江新区
  
  2010年5月批复。中央赋予其五大功能定位,包括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等。
  
  4.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6月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5.甘肃兰州新区
  
  2012年8月批复。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
  
  6.广州南沙新区
  
  2012年9月批复。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7.陕西西咸新区
  
  2014年1月批复。把西安建设成为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8.贵州贵安新区
  
  2014年1月批复。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路子,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9.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4年6月批复。担负海洋强国和改革开放的双重使命。
  
  10.大连金普新区
  
  2014年6月批复。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各国各领域的合作。
  
  11.四川天府新区
  
  2014年10月批复。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2.湖南湘江新区
  
  2015年4月8日批复。重点任务是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文化产业高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
  
  什么是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国家级新区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国家级新区实质是一项特殊管理权,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新方法,新区之新就在于赋予更多的经济管理权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壁垒。其二,国家级新区的获批,意味着将在土地和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更多的支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静

编辑:汤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