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讯 今年以来,受宏观形势、政策调整、股市变动等影响,国内外企业投资意愿降低,不少地区招商引资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长沙经开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本土优势企业,服务转型创新发展,助推了以广汽菲克、三一重工、北汽福田、铁建重工、蓝思科技、千山药机、博世汽车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增资扩股、“二次招商”,其中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5个,呈现出重大项目纷至沓来、集中发力的喜人局面,长沙经开区也在本土企业“裂变发展”中步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项目从哪里来?——向创新要动力
长沙经开区为什么会密集爆发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究其原因,创新催生“裂变发展”是根源。“裂变发展”是指企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顺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通过品牌、技术、管理、市场等原始积累,聚合各类要素和资源,企业在市场战略、产品研发、管理模式等方面“裂变成长”,开展“再次创业”,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并以新项目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形成企业发展新动能,是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目前,长沙经开区铁建重工、三一重工、千山药机、博世汽车、北汽福田、长丰汽车等本土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措施,主动顺应大势,谋求“裂变发展”,显示出园区转型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强大动力。
概括起来,长沙经开区本土企业“裂变成长”主要有以下四种创新模式:
一是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依托技术创新,提高新产品技术附加值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铁建重工是园区一家以生产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设备为主要产品的工程机械企业,该企业充分发挥央企在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持续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掌握了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举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该企业敏锐地意识到在地铁、轻轨、水利建设过程中地下掘进设备拥有广阔的市场。为实现高端特种施工装备产业化,铁建重工拟投资50亿元,着力打造以地下工程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涉足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技术维护服务等,这是铁建重工多年来自主创新基础上的高端化转型项目。
二是以千山药机、三一集团为代表的经营创新模式。积极对接“双创”、“互联网+”等战略,紧扣转型发展,整合自身资源,创造商业新模式,催生市场新需求,是本土企业“裂变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我国制药专用设备领军企业,千山药机依托医疗器械装备技术优势,运用“互联网+”理念,拟投资50亿元,着力打造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项目(千山药机大健康产业园)。该项目依托“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中心、远程医疗及大数据中心、可穿戴医疗器械及药品配送中心”三大平台,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集“基因检测+实时监测+私人定制健康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为一体的个性化服务,开创了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实现企业由“卖设备”到“卖服务”的融合发展。
作为我省民营企业的“领头羊”,三一集团通过整合品牌、技术、市场、智力、资金等优势资源,从工程机械领域起家,启动多元化发展战略,近年来先后涉足建筑新材料、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工程机械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三一众智新城项目就是目前三一集团“裂变发展”的重要载体。该项目依托三一现有资源,着力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品牌影响力和快速孵化能力的国际化众创基地,争取在3-5年时间内培育10-15家在新三板或创业板挂牌上市的企业,倾力打造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链和企业成长全周期服务模式。
三是以长丰汽车、北汽福田为代表的转型创模式。随着石化能源的日益匮乏以及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以长丰汽车、北汽福田等为代表的传统整车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长丰集团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拟投资约53亿元,新建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北汽福田在继续维持现有轻卡业务的基础上,投资50亿元建设长沙环境装备产业项目,打造覆盖汽车底盘、环卫汽车、环卫装备、其它专用车等多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纯电动卡车环境装备产业园区。
四是以博世汽车为代表的管理创新模式。随着互联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制造业正在进入全新的工业4.0时代。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重要发起者,博世汽车(长沙)第四期建设项目便是“裂变发展”的重要试点项目。该项目将融合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人(供应商、客户)、机、物等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开启汽车零配件个性化定制、批量化生产新时代,实现以大规模、低成本、智能化、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管理大变革。
要素从哪里来?——向供给侧要推力
从铁建重工集团高端地下装备项目到三一众智新城,从千山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到博世汽车第四期建设项目,从广汽菲克jeep自由光到蓝思科技蓝宝石项目,无论是企业产品创新,还是战略转型,抑或管理变革,长沙经开区这场井喷式“裂变发展”现象,都是本土企业践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为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留下了生动注脚。那么,是什么要素资源支撑了这场以本土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裂变现象?
1.“钱从哪里来?”一是依托本土优势骨干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强化金融资本服务企业力度,广泛集聚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加速本土优势企业“裂变发展”。二是依托长沙经开区集团公司等投资主体,通过股权投资市场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本土企业“裂变发展”。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本土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参股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以存量引增量,以股权换投资。四是整合招才引智、创新驱动等政策,用好用活工业发展资金、科技扶持资金、产业引导资金,支持本土优势企业“裂变发展”,支持本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服务转型升级的导向作用。
2.“地从哪里来?”一是争取省市国土部门大力支持,对园区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对重大项目用地指标给予重点保障。二是对重大项目用地实行整体规划,分期供地、分批发证,为企业发展预留用地空间。三是坚持定期清理企业闲置用地、低效利用土地,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引导停工停产企业“腾笼换鸟”。比如LG曙光依法破产后,迅速引进了蓝思科技,确保了新引进项目快速投产。四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配套,坚持“熟地招商”,总体性推进“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建成生活商业配套设施,让“项目等地”变成“地等项目”,加快项目落地开建。五是积极发展工业地产,鼓励为骨干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进入标准厂房集中孵化,促进了集约用地、高效投产。六是通过托管园区和“飞地园区”拓展空间,坚持市场导向,推进星沙、黄花、榔梨等托管园区;深化区域产业协作,加快汨罗、鄯善等“飞地园区”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园区还投资参与组建全省工程机械产业联盟、电力工程产业联盟,形成企业全产业链出海开拓埃塞俄比亚为代表的非洲市场。
3.“人从哪里来?”园区出台了《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3年投入2亿元,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为本土企业“裂变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主动融入国家、省、市海外人才项目工程计划,依托“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园”、“海外引才工作站”,加快与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华人组织等机构的合作,组织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项目对接,促进产学研结合及成果转化。二是搭建平台,促进人才聚集。定期开展“成就梦想·才聚星沙”的人才招聘活动。依托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开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星沙大讲堂”等服务品牌,免费组织园区企业集中培训。积极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三是坚持市场导向激活园区人力资源市场。出台了《鼓励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发展办法》,鼓励和引进一批市场化招聘机构入区发展,吸引一批国内外高端猎头公司、人力资源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招才引智的作用。
效率从哪里来?——向改革要活力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内在动力,大胆探索,深化改革,让企业创新创业更快捷、更高效、更舒畅,让入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1、坚持区县共赢发展。长沙经开区是长沙县举全县之力建立起来的。多年来,长沙经开区与长沙县分工合作,长沙县承担了长沙经开区范围内的大部分社会事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使长沙经开区能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抓好招商引资、基础建设、产业聚集、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区县一体、共谋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区县领导干部的共识。在长沙县支持下,区县构建了财税共享体制,推动了“以区带园”战略,创建了区县领导交叉任职、交流任职的机制,为园区发展提供多方位、全要素保障,形成了区县转型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2、转变观念改进服务。在政策优势日益弱化的背景下,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软环境已经成为吸引投资的生命线。多年来,园区管委会始终坚持“企业是园区的主人”、“从骨子里尊重纳税人”等理念,杜绝“越办越像政府”的衙门作用,努力减少衙门作风,减少审批层次,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持续开展“两帮两促”、“学习与服务”等活动,深入企业坚持“三不要”:即不要负责人陪同、不要汇报材料、一般不进会议室,下大力气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受企业好评。
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行“封闭管理、独立运作”模式。长沙经开区享受市、县授予的行政审批职能与管理权限,确保入区企业基本可以在区内完成大部分项目审批(备案),免去了企业奔波往返之苦。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优化、精简审批流程,开辟了临时施工许可、常年施工队伍捆绑招标等“绿色通道”,实现了行政审批再精简、再提速。创新“全程代办”服务模式,为入区项目免费提供行政审批协调服务,由“项目业主跑审批”变为“代办员跑审批”,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有效解决了“审批难”、“审批烦”等问题。
4、创新机制推进项目。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定点定向上门招商等招商方式,推进重大“裂变”项目对接。发扬上海大众项目征地拆迁优良传统,创新区县联动、板块拆迁、大兵团作战、集中攻坚等机制,高效保障了重大项目开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为解决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管委会坚持召开每天早餐会、周一碰头会、月度调度会、季度讲评会,会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注重实效,重在落实。建立重大项目领导联点机制,一个项目明确一名专员、一套班子、一套方案。领导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将项目协调会、调度会、督查会开到项目建设工地,现场梳理、交办工作任务,全方位帮扶、服务企业。创新“机关党支部+企业党组织”互联共建的工作模式,采取“1+N”的联组模式,以联点交流形式服务项目(企业)党组织。实行领导干部“股份零持有、投标零参与、工程零干预”公开承诺机制,从源头上保障风清气正的投资创业环境。管委会每年度发布企业年度发展报告,不单纯以产值、税收等经济贡献论英雄,倡导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诚信发展,对集约用地、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科技研发、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营造转型创新发展的舆论氛围。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凌成增
编辑:刘露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