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投入使用的长郡·浏阳实验学校。
岁末,从国家级浏阳经开区传来喜报:园区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0亿元,同比增长20%,是2011年的3.37倍;实现财政总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25.7%,是2011年的3.64倍;并首次登上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台阶。
这意味着,我省又一个“千亿园区”从此诞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二五’是浏阳经开区快速发展的时期,园区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前六强,获评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区域竞争力、结构优化程度在全省园区中排名第一,规模工业产值、财政税收、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长沙市五个国家级园区中排名第一。”浏阳经开区负责人言语之间充满自豪。
“千亿园区”收获的不仅是园区经济的累累硕果,还有成功升级的关键法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
1科技引领促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在2015湖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上,3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从银行融资1.08亿元,其中浏阳经开区企业——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长沙银行1亿元的授信。
另一个典型企业是浏阳经开区湖南斯奇生物制药。2007年,该公司研发的“卡介菌多糖核酸”核心技术,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在后续的成果转化中,仅这一项专利就给企业带来了近6000万元的年产值。
2014年,全区实现专利申请255项,授权148项,发明专利占比分别达到了56.1%和41.2%,占比在长沙市所有产业园区中居首位,专利含金量最高。
浏阳经开区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得益于创新。
湖南产业园区中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在20%以上的园区目前共有5个,而浏阳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比高达87.4%,比第二名高出50.2%。经过近些年的培育和发展,靠生物医药起家的浏阳经开区已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并成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除现有蓝思科技、基伍通讯、利尔电子、阳光新材等电子信息企业外,浏阳经开区还有欧智通科技、江苏宏泰新材、东莞兆丰精密仪器、深圳鑫侑触控等在建企业十余家,重点在洽谈的企业十余家。
目前,园区内重点打造的创新创业基地“长沙e中心”,总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包括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精品公租房,4万平方米星级商务酒店及配套商业街区,3万平方米总部办公区,1万平方米会务、展览大楼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工业地产项目,可为200余家电子信息、互联网、医疗器械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入驻提供完善的配套条件,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势头同样强劲。浏阳经开区由生物医药产业起家,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唯一的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也是全国医药企业最集中、制药生产线最多的开发区之一。去年,浏阳经开区医药航母尔康制药“十年磨一剑”,投入数亿元,研制出世界领先、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将逐步替代明胶胶囊的木薯淀粉囊,开创了全球淀粉囊生产之先河。截至目前,尔康制药所拥有的淀粉囊专利已远远超过了该领域除它以外全世界申请专利的总和,这些突出成绩也进一步巩固了尔康制药在全国药用辅料行业的龙头地位。
目前,浏阳经开区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23家,其中15家来自制药企业,上市公司尔康制药和威尔曼制药、九典制药、华纳大制药、安邦制药等骨干企业,成为湖南医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今年,园区又有一批规模医药企业项目陆续开工。浏阳市利美免疫力修复中心有限公司计划一期投资20余亿元,在全国率先建设以免疫力系统修复治疗为主的健康产业园项目。百沃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1.8亿元,占地80亩,建设一类生物制品表皮生长因子及抗干扰素生产基地,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40亿元。
2优化结构促绿色发展
12月1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七批)名单,在34家审核通过的单位中,浏阳经开区位列其中,成功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为湖南今年唯一一家获得该项称号的工业园区。这是浏阳经开区近年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走绿色发展之路结出的一个硕果。
“宏观经济越慢,意味着微观的变化越快;宏观经济越不好,意味着结构调整的速度将越快。”在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看来,浏阳经开区经济能够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实现逆势上扬,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的减速实质上是新经济板块的增速无法弥补落后经济板块的减速,所以必须加快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在浏阳经开区管委会班子眼中,产业结构调整有三层含义,即淘汰落后产业,保持传统产业稳定增长,大力增加新经济板块份额。
何谓新经济板块?它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引领的快速增长板块,可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浏阳经开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各具特色,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是浏阳经开区新经济板块的主要代表。
另外,园区产业还包括稳定增长板块,即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健康食品、日化用品、保健品等产业,属于刚性增长板块。
除此之外,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和高耗能等产业属于要减速、放缓或被淘汰的板块。
随着一个个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从2014年开始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在浏阳经开区显现出喜人的成效。一方面,新经济板块份额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居全省第一,而且生物医药产业突破“有集群,无龙头”、电子信息产业突破“有龙头,无集群”的格局,增强园区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小、危、破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据统计,浏阳经开区近年来成功促使19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实现了“老树发新枝”、“麻雀变凤凰”。特别是今年,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再度加快,宏灏基因、继蒙制药、嗑得响食品完成兼并重组,其中,宏灏基因纳税由6万元跃升至3000万元,增长500倍。
优化调整,绿色发展。如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占园区总产值的95%以上,新经济板块达80%,是全国医药企业最集中、制药生产线最多的开发区之一和湖南省重要的电子信息生产组团。湖南省80%的国家一类新药以及全球90%苹果手机、50%高端智能手机的玻璃面板由浏阳经开区生产。
3引进走出促开放发展
大开放带来大发展。招商,是开放的先导。
从今年农历正月初八,新年上班第一天起,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等领导已经10余次带队马不停蹄地赶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拜访企业,上门招商……
期间,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曹立军,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岳云也时常赶赴广州、深圳等地,直接参与招商洽谈和项目考察,为管委会招商队伍加油鼓劲、破题支招。
近两年来,浏阳经开区几乎每周都派出招商小分队赴各地招商,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到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去,敲门招商、登门拜访,积极寻找有效的招商信息。
一边主动“走出去”,一边积极“引进来”。今年,园区在设立驻深圳招商办事处和东莞招商联络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作用,积极推动客商来园考察洽谈。比如,今年与东莞长沙商会合作召开东莞招商大会,与深圳手机配件联盟协作,组织深圳、东莞等地50余家手机配件商到园区考察,极大地扩大了园区招商影响力,成功吸引了珠三角手机整机及配件商的目光。其中,长沙e中心引进的鑫侑触控、丰灼通讯、利天电子等项目就是通过上述招商活动的开展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创新三路径,筑巢引凤来。郭力夫介绍,一是以强引大,二是顺藤摸瓜,三是先下手为强。
以强引大,就是依靠蓝思科技、尔康制药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优势,引进更多、更大、更优的项目,带动产业链形成、企业集聚,今年强力引进了欧智通、百草堂、百沃丰等重点项目。
顺藤摸瓜,则是依托园区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向上、下游拓展招商。如园区近年来从蓝思科技所在玻璃面板生产领域,向触控系统、无线网络产品和手机整机、平板电脑、主板、涂料等智能高端通讯领域拓展招商,着力引进了宏泰新材、兆丰光学等重点项目。
而先下手为强,则是抢先而上,抓住先机,2014年留住了蓝思科技三期及总部基地、尔康淀粉囊生产基地两个投资过50亿元的新项目、好项目。今年,则在手机整机、配件以及无线网络产品等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领域获得了新突破,成功引进了基伍通讯、鑫侑触控、丰灼通讯、利天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
同时,园区企业也加快走出引进步伐。例如,尔康制药投资500万美元在柬埔寨设立全资子公司,经营木薯淀粉等药用辅料的生产、销售,药品、医药设备进出口及代理,并收购国内多家企业,完成木薯淀粉囊的全产业链建设。又如,永清环保加速国际化进程,于今年8月完成对全球领先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IST”公司51%股权的收购,成为中国上市环保公司2015年完成的海外并购第一例,这对其进一步完善土壤修复业务产业链、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园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带动开放发展,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了三大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近两年,产业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达500万元亩。其中,2015年共签约产业项目18个,合同引资177.5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分别是欧智通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园项目和长沙e中心项目,还引进广东百草堂药业、百沃丰药业等投资过30亿元项目2个。投资50亿元项目中,欧智通实现6月签约、9月开工、年底一期主体工程建成;而投资过20亿元项目中,利美健康产业园一期的利美医院实现3月签约、10月试营业;重大民生项目——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在一年内建成开学,这些都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浏阳加速度。
4产城融合促协调发展
今年,一批高端社会化配套设施先后在浏阳经开区投入使用或启动建设,其中,投资3亿元的金阳文化艺术中心于2015年8月投入运营,投资3.5亿元的长郡浏阳实验学校于9月投入使用,投资3000万元的浏阳经开区长途汽车站已在12月18日启动试营业。
浏阳经开区是湖南省唯一没有母城依托的开发区。“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造园’与‘造城’同步,逐步向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工业新城迈进。”浏阳经开区的决策者意识到,没有产城融合,就没有协调发展。
2008年,为打造工业新城、优化园区人居环境,浏阳经开区曾出台《关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投资补助办法》,当中分细节明确对旅游、休闲娱乐、现代商贸业的投资补助。
自2012年起,浏阳经开区加大了城市化开发力度,一批城市综合体粤港城、豫园步行街等相继开始建设。
2013年,园区第一家商业综合体万象城开业,标志着园区商贸升级大战的正式打响。2014年,豫园步行街开街。
2015年,园区五星级酒店洞天一品正式立项开工。同时,位于319国道南侧、中央级商业综合体嘉利·新世界项目进展飞速。2016年初,粤港城也将正式全面营业。现在,金阳湖片区概念规划初步完成,园区核心商务区呼之欲出。
长郡·浏阳实验学校的开学,就吸引不少人打算落户园区。除了幼儿园,随着长郡·浏阳实验学校的开学,与教育相关的产业也在增多,在学校开学那几天,门口就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给家长发传单;青年创业协会经开区分会也在幸福泉社区挂牌成立,准备在此开启新一轮的创业之路。
园区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升级,其结果就是“别人愿意来,自己愿意住”,就地城市化,产城融合,协调发展。
大量人流带来财富流、信息流,促进产城融合不断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道路总长达65公里。园区的发展带动了洞阳镇、北盛镇的发展,形成以园区核心区为中心,洞阳镇、北盛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开发格局。
社会配套不断提质。自园区2011年开始加大商业开发步伐,建设了东润万象城、粤港城、豫园步行街等多个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房地产开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步步高、比一比等大型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和豫园步行街均投入营业或即将运营。建设了园区中心汽车站、开通了园区免费公交车、开通了6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绿色出行公共交通系统已基本建立。
金融服务更加健全,先后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汇银小额贷款公司、银盛小额贷款公司落户园区,经人民银行批准创建了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通过努力,如今园区的吃、住、玩、购、行更加便捷。
5宜业宜居促共享发展
9月15日晚,一场湖南大型原创舞剧在浏阳经开区金阳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千余名观众免费观看了演出,同时也拉开了浏阳经开区免费的文化惠民乐民活动序幕。目前金阳文化艺术中心投入运营后不仅演出舞剧《桃花源记》、京剧《辛追》等10余场,而且作为长沙站承接了全国大型复排歌剧《白毛女》的演出,全年免费观看的观众达7000余人次。
作为经开区“八大民生工程”之一,金阳文化艺术中心由大剧院、会议中心和市民广场组成,已经成为经开区标志性建筑。拥有3个电影放映厅和综合性剧院的金阳文化艺术中心,能满足园区内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特别是金阳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广场,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每天晚上,广场上灯火通明,上千人在此休闲,有跳广场舞的、有散步的、有嬉戏的小孩……
而在其一楼筹建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市民之家”则是经开区面向企业及市民的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体现了新城对群众的人文关怀,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尚属首创。
今年,上千征拆户搬进高档的省内大型安置房——安阳家园欢度新年;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全面建成,顺利实现今年秋季招生,解决了园区职工和周边民众子女上好学的问题;目前,园区三甲医院招商进展顺利;高档住宅、国家湿地公园等高端配套也正在积极谋划和筹建;幸福泉市民公园、仲景公园开门迎宾;园区长途汽车站和首期1000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也投入运行。
发展成果,居民共享。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的同时,浏阳经开区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促创业就业人员安家落户,共享发展红利。
2015年10月,浏阳经开区创造性出台了促进创业就业人员就地城市化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对在园区落户的创业就业人员实施购房补贴,并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费全免。还通过健全医疗保健、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实施大病救助工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特殊人群就业保障等,使园区居民达到或超过城市居民的社会化服务配套水平。
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在经开区安家落户,实现就地城市化,享受园区发展的果实。繁荣景象喜人。然而,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成绩,建设者们又豪情满怀、初步描画出壮丽的“十三五”蓝图:
——到2020年,力争实现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到2020年,力争完成开发面积40平方公里。通过引进建设名校、名院、名楼、名园、名店、名盘,打造“别人愿意来、自己愿意住”的城市;大力推进智能城市、节能城市、节水城市、清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升级版的城市化典范。
——到2020年,力争户籍人口达15万以上,学校、医院、星级宾馆、大型商业综合体、市民公园、文化体育设施齐备,高档公寓、大型农民安置区等配套齐全,居民福利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浏阳经开区,这颗长沙东中心的璀璨明珠,已光芒初显,冉冉升起;打造“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工业综合体的美丽梦想,正在一步步靠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章文正
编辑: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