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心经开区的“招商加速度”里,藏着怎样的融城密码?

来源:红网云 作者:李奕潜 编辑:韩阳 2025-09-03 17:56:47
时刻新闻
—分享—

ce3a5e01-81e0-411b-a14f-a250ff8997d8.png

长沙南部融城片区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7个“硬科技+新赛道”项目落户天心经开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奕潜 长沙报道

8月29日,在长沙南部融城片区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东超科技的“空中成像”、智链星河的“千亿算力”、蓝风微短剧的“数字工场”、酷哇科技华中总部等7个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硬科技+新赛道”项目,就此扎根长沙南部融城片区产业核心区——天心经开区。

没人能想到,从第一次握手到落笔签约,这些按常理要“稳扎稳打”的明星项目,最快仅用47天,最慢也没超过3个月。这场“天心速度”的背后,是长沙“敢为人先”精神的传承,更是推动片区从“地理相邻”向“产业相融”跨越的生动实践。

“抢出来的47天”不是冲刺,是“服务前置”的常态

“接到省商务厅通知时,我们48小时内就赶去了合肥。”回忆起东超科技项目的招商过程,天心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金晶的话里,没有“侥幸”二字,满是长沙人“耐得烦、霸得蛮”的韧劲。

彼时,这家来自中科大的“90后”硬科技创业团队,手握国际领先的无介质成像技术,曾为中南区域总部落址犯难。

第一次对接会上,天心经开区招商团队没有先推政策,反而摊开了一张覆盖长沙主城、辐射融城片区的“场景地图”——五一商圈194个垃圾分类箱、医院在建项目、文旅展会需求,这些东超科技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一一被摆上桌面。

“这不是‘画饼’,是我们摸排了半个月的真实需求。”金晶说。两周后东超科技团队回访,园区直接拉来楚天科技等十多家本地企业开供需对接会,楚天科技当场就拍板要把东超科技的技术用在医疗设备上。

更让东超科技负责人意外的是,园区已成立专班,由党工委书记曾红鹰牵头,经济合作局、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工作局等多部门联动——“你们只管运营,注册、备案这些‘琐事’,我们代劳。”

微信图片_20250903155114_312_81.jpg

东超科技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

“选择天心,是因为这里人不仅跑得勤,还更懂我们的需求与技术。” 东超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的是落地就能干事。该负责人指着“场景地图”,“连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路径都写好了,这诚意没法拒绝。”

58天后,东超科技中南区域总部签约落地 —— 这份“服务前置”的效率,也为南部融城“产业协同”打下了又一块砖。

同样感受“加速度”的还有智链星河。作为总投资52亿,湖南省内第一个智能算力与绿能电站同步建设的算电一体化项目,按常规流程就要“磨”数月。园区每周召开专班调度会,协调国土部门预留用地,对接通信运营商保障网络,甚至提前申请绿电指标,从首次洽谈到签约,该项目仅用87天。

“快的本质,是想企业所想,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曾红鹰的这句话,成了专班成员的口头禅。

南风微短剧拍摄基地项目从签约到运营仅47天,正是这套逻辑的缩影——企业提的12项需求里,城管户外广告牌报建7天批完,消防备案3天办结,连演员拍摄可能受伤的医疗保障,都提前对接好了融城医院,在拍摄基地里设立急救站点。

“选项目”不贪数量,是拼“产业拼图”

天心经开区的招商清单里,从来没有“凑数”的项目。这次签约的7个项目,个个带着“硬身份”:东超科技填补国内无介质成像空白,智链星河带来1500P算力,蓝风微短剧拍摄基地打响微短剧长沙智造的招牌,高端光谱仪器装备产业园的签约投产标志着园区在高端智能制造上的新突破。

“我们招的不是单个项目,是产业链上的‘拼图块’。”曾红鹰介绍说,园区的招商逻辑很明确,每个项目落地前,都要过“三问”:是否契合数字信息、生物医疗大健康、文化+科技、低空经济四大产业方向?能否带动上下游?有没有研发创新能力?

蓝风微短剧基地的落地,就是一次“精准补位”。鑫根商业广场3万平方米的旧场地,原本因业态老化闲置,园区“腾笼换鸟”时,一眼便相中了厦门“瞪羚”企业蓝风映画——这家企业有成熟的微短剧场景打造及短剧制作发行能力,正好能补上长沙“有文化IP、缺微短剧数字工场”的短板。

微信图片_20250903155616_313_81.jpg

总投资10亿元的蓝风微短剧基地填补了中南地区规模化拍摄空白。

“第一次看场地时,我们还在担心改造周期,结果园区专班全程都在项目现场,有任何问题难处现场帮我们对接解决。”湖南蓝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宋秀芬说,园区不仅帮他们协调施工问题,还提前对接了后期制作、版权交易企业,现在已有3家后期公司跟着落地,未来这里每年能产出3000部以上的微短剧,并带动一批配套企业落地。

这种“精准”,来自园区的“招商方法论”:创新推行“全员招商”机制,在北京、上海、深圳驻派专员扎根前沿产业圈,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湘商回归行动、以商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举办基金路演、供需对接会等手段招大引强。

2025年上半年,园区接待190余批次客商,落地的24个项目,无一不是“硬科技”或“高成长”。

“留得住的生态”不是给政策,是造“共荣土壤”

签约当日,东超科技还与楚天科技达成实质性合作。“此次签约,标志着东超科技与长沙企业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我们希望能与长沙在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文旅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东成表示。

东超科技落地后,园区的服务仍未停止,按天心经开区工作人员的话说,“要让技术尽快形成示范效应,这样才能吸引上下游企业来。”按计划,东超科技未来将带动长沙相关产业链,集聚百家关联企业。

8a89fdf0-943a-46e0-8d0e-9e852a5b2204.png

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

智链星河的“复杂需求”——专线电源、绿电指标、项目申报,也被专班逐一破解。“园区不是‘甩政策包’,是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潇湘智核总经理徐维鞠说,现在他们有信心“2026年四季度就投产”,建成后不仅能服务本地车企、装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化需求,还能形成“算力-算法-应用”的闭环。

“企业要的不只是税收优惠,更需要的是能扎根生长的土壤。”

这种“生态思维”,贯穿园区招商始终,为了能打造好微短剧产业生态,园区12天就出台了专项产业支持政策。量身定制的“十二条”扶持政策,从场地到资金,从创作到推广,每一步都有政策托底,覆盖全产业链。这不是“纸上福利”,而是实打实的产业生态“助推器”。

“现在已有5家后期制作企业落地园区了,还有10多家内容制作团队在谈。”长沙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发展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义燕莲说道,随着龙头企业落地,产业链配套“吸引力”大大加强。

随着长沙南部融城片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天心经开区这场“签约”的故事,成了融城发展最好的注脚。这里的“快”,是服务前置的速度;这里的“准”,是产业拼图的精度;这里的“暖”,是生态共荣的温度。天心经开区正用“天心速度”在南部融城的画卷上,写下“智创未来”的生动篇章。

来源:红网云

作者:李奕潜

编辑:韩阳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q.rednet.cn/content/646943/95/152531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