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经开区水利建设进入“快车道”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刘露 2016-01-06 11:33:26
时刻新闻
—分享—
 

                                 西阳河治理施工现场

                                 砌石护坡

        红网娄底站1月6日讯(分站记者杨志慧 通讯员曾伍媛)隆冬时节,寒气袭人,在娄底经开区西阳河水利建设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清理淤泥、平整土地;民工们砌石护坡,一派忙碌的景象,掀起娄底经开区今冬明春水利工程建设的新高潮。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娄底经开区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要求,把民生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把水利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小农水”、河道治理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水利项目,高标准建设和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小农水”富民收
  
      “小农水”项目建设搞得好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不仅使土地面积增加了,还方便了农田用水,机械化耕种、收割,省时又省力。”说起“小农水”项目的好处,冠曹村的村民满脸笑容。
  
  以前农田灌溉水难以到位,农作物的收成完全靠天,影响了村民种田的积极性。自从“小农水”项目的实施,村民的观念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到经开区来承包土地的种粮大户也多了,种粮大户胡建兴就在经开区承包了2000多亩,办起农机合作社,年收入近百万元。
  
  科学整合农业开发、水利、扶贫、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为病险山塘、泵站、渠系的建设和改造维修提供稳固的资金保障。近年来,经开区新建堤防8.7公里,加固河堤、围堤35处28公里,硬化山塘1200余口,安装改造机埠60处,新修混凝土渠道180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00多亩,让“小农水”项目的实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大效益”。
  
河道治理保民生
  
  在搞好“小农水”建设的同时,娄底经开区还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事情着手。“涨水期,西阳河因泥沙淤塞,水流不畅;枯水期,河两岸杂草丛生,垃圾也多,村民反映强烈。”近日,在娄底经开区西阳河水利工程现场,宋家村支书李少雄道出了西阳河治理的必要性。
  
  在经开区境内有涟水河、西阳河、高灯河等主要河流,总长43.5公里。因年久失修,河岸崩塌,河道淤塞,调蓄能力和防洪抗灾能力逐年下降。为此,经开区紧抓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包装、申报水利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四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坚持“绿色、环保、生态”理念,将河道治理和风光带建设相结合,加固河堤、疏浚河道、修建蓄水坝、生态防洪护坡和沿河游路,使工程发挥了很好的防洪、灌溉、生态、景观效益。
  
  涟水河综合治理涟水北岸城区堤防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西阳河经开区境内14公里,总投资1950万元,现已完成河道治理6公里;高灯河治理工程总投资920万元,综合治理河道4.4公里。防洪标准由不到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河道的过流和防御山洪能力明显增强;蓄水量增加,水体四季丰盈,水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利用,水利用率有效提高;两岸便道既能方便群众耕作,又成为散步和休闲、观光的好场所。
  
  安全饮水润民心
  
  在西阳村,记者看到村里正在进行自来水管道安装。据了解,近几年来,经开区将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成了群众满意、工程效益良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让老百姓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五年来,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37万人。
  
  在2015年,投资349.98万元建设城市自来水工程(管网延伸),于3月1日开工建设,从娄底二水厂安装自来水管,铺设干支管29公里,11月15日全部建成供水到户,共解决涟滨办事处西坪、太保、九仑和大埠桥办事处和家、高桥、双冲、忠实、石马、南石九个村及西阳中学饮水不安全人口7436人。
  
  如今,随着一批批水利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实现了小水利、大效益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该区农业生产总值达2.1亿元,较2010年增长48.9%,年均增长9.8%;农业增加值1.08亿元,较2010年增长33.3%,年均递增6%;农民工资性收入达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480元,比2010年增加10100元,年均增长20.9%。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刘露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q.rednet.cn/c/2016/01/06/411801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