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年的时间,娄底经开区实现了梦一般的跨越: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幅达15%,2015年可望突破千亿;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省级以上园区前列。
用5年的时间,娄底经开区从“工业新城”化身为一座“幸福新城”:除了拔地而起的幢幢厂房,还有绿树成行的“五横五纵”路网,成片的社区让12万老百姓安居乐业。厂在园中,园在城中,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色的湘中“鲁尔”正在涟水之滨崛起。
在5年的时间里,娄底经开区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2012年,经开区在完成一次创业,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围绕“打造千亿园区,建设幸福新城”战略目标,掀起了“二次创业”新高潮,依托创新集聚加速步入发展“第二季”。
1
培育壮大五大主导产业
在吉星北路一侧的VAMA(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厂区,一栋栋气派的厂房格外惹眼。2014年6月,VAMA的投产让娄底一跃成为全球高端汽车板生产基地。VAMA汽车板项目一期总投资52亿元人民币,达产达效年生产汽车板卷150万吨,预计销售收入120亿元以上。
随着湖南省规划打造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娄底、邵阳、益阳、常德等为配套的“中国汽车产业第六极”,娄底重点推进包办深加工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着力将娄底经开区打造为“大长沙”汽车产业配套协作区。凭借已有的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娄底经开区第二工业园区域范围内规划建设4800亩湘中国际汽车产业城,包括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发展区、汽车商贸交易区、汽车后市场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块。
12月的寒冬,娄底经开区东部新区湘中国际物流园的工地上依旧一片繁忙火热。2014年3月,由中国供销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正式开工,计划于2017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届时,娄底将成为面向湖南、辐射中国中西部的区域性商贸与物流中心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
近3年来,娄底经开区集聚了安赛乐米塔尔等世界500强企业12家,华润雪花啤酒等知名上市公司10家,中国供销集团等央企大集团8家,产业关联企业119家。3年来,主导产业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8家,占全市总量的1/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占全市总量的1/3。
随着诸多产业项目的进驻,园区的产业格局从2011年薄板及深加工、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三大产业集群,衍变成了薄板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五大主导产业。
娄底经开区坚持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园区80%以上的企业新上技改扩建或新产品研发项目,60%以上的企业实现新品上市,50%以上的企业有项目列入中央、省、市重点扶持范畴,“两型”示范企业达到12家,均创历史新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园区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2%,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
着眼于入园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配套,着眼于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2012年底,经开区全面启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建设。短短3年时间,在一片荒山上建成纯标准厂房50万,引进企业65家,将形成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为主的三大产业集群,稳步对接各大主导产业。
经开区成了娄底的“聚宝盆”。2014年,园区以全市5.82%的土地、2.7%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0.53%的规模工业增加值、11.2%的财政总收入、14.31%的固定投资、67.81%的高新技术产值、96.55%的进出口总额。
经开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3年来,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高位增长。
2
多个“第一”创新要素保障
建设银行、北京银行、长沙银行、农业银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银信机构接踵而至,争相合作。目前,园区探索的以“商业贷款、创投基金、城市债券”为主体,以“企业融资、项目融资、资本融资”为渠道的融资模式,正推动园区发展融资保障平台不断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
在多种创新手段的支持下,融资成效越来越好。近3年来,园区以“2A”诚信资质成功获批13亿元企业债券,以20亿元贷款余额启动了园区近100亿元规模的开发建设。连续三年投融资规模、现金流量保持50%以上增速推进,开发建设现金流量由2011年的不足1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00亿元。
此外,娄底经开区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保障机制的完善上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经开区抓住“土地供应”这个关键,坚持增加土地供给、盘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并举,3年时间新增开发建设面积8平方公里,新增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前来考察的企业家和客商看到热火朝天的宏大场面,交口称赞“这就是当年的深圳”。
与此同时,娄底经开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娄底第一个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第一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第一个农民工培训基地、第一个电商服务平台落户园区,“送岗下乡”、“零距离服务”等企业帮扶行动深入开展。为解决“企业用工”这个难题,建立园区用工与需求信息库,并实现与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对接,鼓励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3
“千亿园区”亦是“幸福新城”
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经济支持,城市化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的空间依托。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更是把现代经济增长概括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发展的过程。有着“世界最美工业区”之誉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便是典型。
在娄底经开区管理者的眼中,经开区不仅仅是一个以经济为主的工业园区。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中,“千亿园区”的产业目标与“幸福新城”的城市发展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一座日新月异、群众安居乐业的产业新城正在强势崛起。
12年前,娄底经开区还是城区北郊一片沉寂的土地,主要功能是吸引外资、兴办现代工业,主要以园区空间规划与扩张、产业布局、引进企业为主。如今,幢幢厂房拔地而起,片片工业区横空出世,通衢大道旁绿树成荫,经开区繁荣工业经济、繁荣商贸流通的功能日渐凸显,对资本和人口的吸引力日渐增大。
“建区”成果卓然,“兴城”力度随之加大。一批批旨在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一大批交通、生活、生产配套设施相继开工建设、竣工投入使用,产城融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近3年来,娄底经开区新建园区道路27条、近40公里,完成投资20.15亿元,园区“五横五纵”路网骨架基本拉通。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引进和建设了众一桂府等高端社区9个、五江国际建材城等专业市场6个、金融机构17家。高端酒店、服务机构、连锁商业机构持续涌入。目前,其城市管理人口相比2011年增加了近两倍,人口数量从之前的近4.5万人增加到12万人。
接下来,娄底经开区将深度实施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和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宜居适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城市新区。一座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色的生态幸福新城定将屹立在涟水之滨,湘中“鲁尔”正在崛起。
4
民生阳光照在老百姓身上
12月1日,大埠桥办事处南阳桥村的村民在整洁的西阳河道边忙碌着。但在此前,河岸两旁却是另一番景象:杂草丛生、河道堵塞、一发洪水河两岸的稻田就会被淹。
从2012年开始,娄底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整建四年行动”部署,对西阳河进行了河道治理。河道治理后,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也方便了当地村民出行、娱乐和休闲。在过去4年,娄底经开区加大了城乡环境整建的力度,优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仅2014年,绿化、美化城乡道路30公里,整治河道16公里,19个行政村实现联片建绿。
为了改善民生,娄底经开区着力完善了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系,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等民生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数据显示,过去3年,娄底经开区共发放了各类惠民补贴资金4000余万元,受益的城乡居民达1500多户共计3000余人;投入各类民生建设资金5500余万元,45岁以上居民实现免费体检,解决8000余人安全饮水,新建敬老院4所,新设乡村书屋22座。6个安置基地交付使用,1100余户拆迁户自主建房,近4000人将搬入新居。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谢能武 杨新兵
编辑: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