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8月10日电(湘徽 钟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产业园区,它的发展节奏与模式正被加速到来的后工业时代改变。
后工业经济,其主要构成为科学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它的发展模式更可持续、环保,也更具创新性。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这对于中国数以千计的内陆产业园来说,如何完成新旧对接,获得新的发展血液的同时改造自身的旧机体,成为发展中必经的痛点与难点。
但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湘潭经开区”)今年上半年便实现了招商合同引资436.6亿元,同比翻了5倍,完成全年计划量的145%;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增速均高于湖南省产业园区平均水平,呈现了一路高歌的良好态势。湘潭经开区凭什么逆势生长?
合纵,从吉利汽车生产线到吉利汽车文化公园
记者注意到,湘潭经开区在合同引资额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引入企业的质量也极高:今年1-6月,湘潭经开区招商引资项目10个,其中不少是“百亿级”大项目,为补强、完善产业链条注入新力量。而已有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正在做大做强产业链,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千亿产业”。
“当前,我们正在打造集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检测、销售、汽车文化于一体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将集中舍弗勒、麦格纳、吉利铭泰等一大批世界级优势企业,超强阵容产生的集聚效应必将拉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孙银生引用著名企业家亚柯卡的格言“无创意,不创新,毋宁死”的观点告诉记者,园区正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趋势,创新发展模式,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比如吉利汽车,其新能源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吉利汽车原有厂址上进行改扩建,总投资35亿元,原厂年产新远景、海景、熊猫系列产品15万辆,通过SUV产品的导入,最终达到年生产能力30万辆规模,目前正进行主体工程厂房基础、厂房钢构建设,预计2017年底实现投产。
与此同时,园区还将打造吉利汽车运动文化公园。不久的将来,这里不仅可以买车、看车展,还可以玩F2赛车,这是仅次于F1国际赛车的专业赛道。这将实现从传统工业产业链到主题文化娱乐的纵向发展,为火热的流水线找到了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出路。
冰山一角。从湘潭经开区的新项目可以看出,这个内陆产业园已脱胎于早期靠低成本土地吸引招商的模式,并将产业园的发展路径探索得清晰——通过未来可持续的体验型新经济,在湘江之畔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宜居新城。
加速,内陆产业园抢占发展新风口
后工业时代,更多的新科技正在加速更替,扑面而来。这正考验着内陆产业园的敏感性和吸引力。
7月30日,桑顿新能源二期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先进的自动生产线上忙碌着;不远处,桑顿新能源2.5期工地上,挖机轰鸣,快速推进。今年上半年,桑顿新能源完成产值18.1亿元,增长6.9%。
今年6月底,桑顿新能源二期项目正式实现投产。而投资100亿元的桑顿三期项目也正式签约落户九华,这个项目以智能化、自动化发力行业高端,项目投产后,湖南桑顿新能源有限公司将成为经开区的第三家“百亿企业”。不仅如此,他们的提出要比国家战略提前5年实现工业4.0。
桑顿新能源董事长文一波介绍,桑顿要抢占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互联网两大风口,做大做强产业链,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湘潭经开区的企业龙头——泰富重装则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到系统配套服务提供商的模式升级,在业内率先推出了“系统总承包”的商业模式,创造出了独特的“泰富模式”。
1-6月,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12.86亿元,增长29.6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4.08%,较同期提高6.5%,三大产业的引领作用更强。其中,吉利汽车、桑顿新能源、塔奥地通等11家企业产值过亿。泰富重工完成产值76.6亿元,增长25.0%,累计合同订单达近300亿元。
“这只是一个新起点。”孙银生表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谁能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谁的活力就越强、竞争力就越强、未来的发展空间就越大。到十三五末,园区工业总产值要实现在今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力争用4年时间再造一个千亿产值。”
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早期的园区开发中,园区开发多为政府主导。这种“血缘”决定了它缺少企业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超前嗅觉。虽然近些年,中国产业园正迅速崛起,但与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学园、日本筑波科学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等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那么,一个内陆产业园如何保持快速的奔跑?
瘦身,园区“大部制”改革高效服务
湘潭经开区一直带着创新的思维寻求突破。
“园区如何为企业营造创新环境?”孙银生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题,他认为规划的引领必须前行。“当前,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创新产业的布局,催生园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在孙银生看来,这些外来的新生力与原有的内部机制显现出难以快速融为一体的问题,内部机构改革已迫在眉睫。今年年初,湘潭经开区就提出了“六大改革”,其中机构改革首当其冲。
7月18日下午,湘潭经开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对管委会机关各部门及国有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调整配备。这标志着湘潭经开区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大部制”正式开始实施。湘潭经开区采用“大部制”的基本组织架构,设立2个委员会、1个中枢协调部门、5个职能部门和6个事业单位,还设立一家国有独资公司。所有的改革归为一个宗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结构精简、职能合理、管理高效的机构运行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改革催生发展新动力。从湖南省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统计的上半年全省园区主要指标看,湘潭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额202.7亿元,为全省最高,同比增长21.4%,较全省产业园区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7%,增幅全省排名第二;技工贸总收入842.3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全省第二;财税收入增长全省第三。
湘潭经开区在国际国内顶尖级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成立了两家院士工作站,和上海交大联合成立的华研实验室正在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
金融配套方面,各大银行抛出了橄榄枝,积极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融资租赁、私募债发行、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创新的服务。
后工业时代,产业园的发展所能倚靠的不是土地价格,不是招商政策,它在比拼一流硬环境的同时,必须开始重视园区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惟创新者能不败,这是我们的精神信条。”因为园区的大胆创新,激发了发展新力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孙银生对湘潭经开区的未来满怀信心。(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湘徽 钟泉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