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讯 据产经周刊报道 第一缕照耀长沙的阳光,最先唤醒的是黄花空港,一架架飞机迎着朝阳腾空而起,拥抱蓝天。
而毗邻黄花空港的长沙经开区,清晨或许来得更早些。以工地为家的建设者们,早已来到工位,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奋战在长沙的冬日里,他们头上热气氤氲,汗滴脚下土。
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经开区人收获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一串串见证发展的数据:
华湘工业园,建筑面积近40万平米,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包括冲压、焊装、总装等生产厂房基本建成,跑出了全新的“长沙速度”;
投资50亿元的铁建重工高端地下装备制造项目,年内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来年4月即可生产;
今年1-10月(含上汽大众),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2.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123.3%;园区新增2家过百亿元企业……
发达的制造业,确实是经开区的王牌。然而,和其他园区一样,行业同样面临着增速放缓、发展成本增加、企业发展两极分化的挑战。如何破解困局,寻找下一个“支点”?
区工管委领导清醒意识到:转型、创新、提升、融合才是出路!
今年以来,博世汽车长沙工厂在长沙经开区上马工业4.0示范项目,新导入一条机器人及自动装备生产线。这条新生产线比传统生产线将减少75%的操作人员,但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质量提升约20%。
山河智能着力布局通用航空装备与军用装备,赢得巨大前瞻优势,数据显示,山河智能预计2016年度盈利增长超过300%。
这种蜕变与重生的故事,每天都在园区上演。历经行业震荡与市场洗牌的园区企业,变得愈发敏锐强健。
企业兴,则园区强。
而当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速度不一,二者该如何平衡?
长沙经开区给出的答案是“融合”。
“融合”是一个富有哲学意蕴的概念。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的“天人合一”、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等,都蕴含着“融合”的思想涵义。
这一古老的哲学理念,正在经开区焕发新的经济活力。
“通过工业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互动,打造产业、城市、人三者融合发展的样本。”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庆红认为,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县融合,是园区发展出路,更是园区人福祉。
当产业从传统走向新兴、从低端走向高端,从单一的工业经济走向生产服务型经济,在壮大产业经济的过程中,人流、物流、财富流、信息流随之汇聚,丰富的城市商业形态展开,现代园区与现代新城实现完美融合。
城市需要产业支撑,而产业同样需要城市烘托,发达的城市功能更能托举产业的升级发展,通过更加完善的城市配套、更为优秀的园区文化、更具获得感的民生措施,园区才会真正吸引人的眼球,让他们在这里创新创业,追逐自己的梦想。
梦想、实干、勇气,从来都需要相伴相行。惟其如此,“打造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的宏图,“千亿级产业集群”“5000亿元级园区”发展目标,才能一步步变为现实。
敢想、敢拼、敢争先。像过去的24年一样,经开区继续以空前的勇气和智慧闯关夺隘。
立足项目,坚定转型,深度融合。经开区再一次起跳,迈向新高度,书写新答卷。(王怀庄)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怀庄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