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喻向阳 长沙报道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不仅要抓住机会“走”,更要思考“怎么走”?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说是机遇,但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文化融合、管理模式匹配等,都将成为比国内企业更突出、更难控制的问题。
“国际化最初是单纯卖产品到国外,而现在的国际化是实现本土化,实现拥有本地伙伴,雇佣本地人,进行本地制造,因此国际化需要扎实的走出去、走进去。”中联重科副总裁熊焰明曾如此表示,因此中联重科在海外和“一带一路”上有着清晰的认识——由本地化的经营带动全球化的拓展,全方位融入全球生态产业链。
足迹遍布7大洲,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
资料显示,中联重科的生产制造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在中国拥有湖南、陕西、上海、安徽、河南等15大工业园区,在海外拥有意大利、德国、印度和巴西工业园。目前中联重科拥有6家海外金融服务子公司,第三方融资公司4家,海外贸易平台19个,海外备件服务平台11个。
中联重科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有分子公司以及营销、科研机构,拥有完备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为全球7大洲近100个国家的客户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截至2016年,产品已经出口到 “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
“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军企业,身先士卒,瞄准技术优势国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研发、销售、服务等资源配置,狠抓重点国家,融入全球产业生态,这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路不谋而合。”近日,中联重科有关负责人对时刻新闻记者说。
基于此,中联重科通过战略并购,先后收购了意大利CIFA公司、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公司、意大利LADURNER等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扩充经营版图,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外投资建厂,实现优势产能的转移,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并提升重点地区综合竞争力,形成围绕“一带一路”的本地化制造集群。
持续“走进去”加速文化融合共生
“通过系列的国际并购案,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包容、共享、责任、共舞、规则’。”詹纯新认为,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体系下,对彼此文化的包容消除双方的障碍,为了共同目标在各方面相互协同共舞,用责任建立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彼此共享利益与风险。
一方面,中联重科积极了解当地商业文化、市场规则、工作习惯特点,尊重差异,适度礼让。在推行文化融合方面,采取从上而下推行方法,让员工在理念上认同企业,使文化主动介入到对方企业。另一方面,公司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及策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给双方员工带来不良情绪,更好化解并购时产生的文化冲突,消除因并购给双方员工带来的不良情绪,促进了文化融合。
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过往的国际化成功案例表明,当地产业需求、消费偏好、法律法规、语言交流、区域文化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通过“走进去”,中联重科总结出来了“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的五项基本原则,获得高度认可和尊敬,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詹纯新也因此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莱昂纳多国际奖,专门表彰对意大利经济作出贡献的外籍人士。
“因为,自从我们2008年收购了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公司后,我们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企业。意大利人发现,我们不是去新建‘唐人街’的,而是和他们一起,让罗马大道更加舒畅和谐。”詹纯新如此释疑。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