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思路对头天地宽——看产业项目建设的“长沙经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辉 欧阳倩 编辑:刘艳芳 2019-09-02 07:15:42
时刻新闻
—分享—

平均每天引进一个产业链项目、有4.5亿元投资注入;产业链平均每天实现产值17.2亿元……这是今年上半年,长沙市加快推进产业链建设的“成绩单”。

令人欣喜的,不只是这份“成绩单”呈现出的“速度与激情”,更有长沙市“答卷人”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清晰思路和精准发力。

在7月29日召开的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总结“长沙经验”,其一便是思路对头,抓住产业链建设不放,精细谋划、精准发力。

从“十面合围”到“精确出击”,从把控方向到贴心服务,长沙产业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如果说产业发展是面、项目建设是点,连接产业和项目之间的关键便是产业链。产业链的形成,将为长沙带来质量、效率、动力的深刻变革。”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说。

“选出来”

——在历史和现状的十字路口,有着清醒的认识

过去10年,是项目建设托起长沙发展的“黄金10年”。

“皓月当空”的重大项目,“繁星闪烁”的新兴项目,一大批项目在长沙5个国家级园区、8个省级园区中安家落户。

大小项目的涌入,也带来一种考验。如果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调,会导致一盘散沙,对发展不利。为此,长沙市委、市政府重点抓好特色园区建设。每个园区立足自身状况,选择一个或两个主导产业,选择一个特色产业。

在清晰、科学的产业布局思路指引下,园区也开始按照“房型”去寻觅“佳人”,“天女散花”的势头有所遏制,产业链雏形日显。

2017年11月,长沙提出打造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与过去产业链建设不同,以前产业链更多的是供应链,如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等环节相配套。但22个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侧重的是价值链,立足实际、紧盯“风口”。

“并不是所有整车厂来都要,也不是所有零部件厂都要。要就要尖端技术,要就要价值链高端环节。”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忠雄以汽车产业链为例,诠释价值链的内涵。

产业链部署与选定之初,不少人提出疑惑。

“我们负责的产业链与园区‘一主一特’产业不一致,怎么推进?”有人问。回答是:“这并不矛盾。22个产业链中,有些不完全是过去说的‘一主一特’产业。园区要有担当,要研究平台搭建,研究生态链创建。”

“有些产业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长沙本身并不占优势,这个产业链的选择是否有待商榷?”

“我们的视野要放长远。人工智能是战略性选择,我们要做的是抢先机、打基础。”

在长沙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度和指挥下,产业链思维逐渐深入人心。

“闯过去”

——在爬坡过坎的转型期,奏出激越的乐章

举例一二,或许更能感受长沙产业链建设的意义所在。

工程机械产业和汽车产业,2016年就跻身千亿元方阵,都是长沙产业的“排头兵”。

经过30年发展,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虽实力雄厚,但关键零部件依然受制于人。一台售价160万元的三桥49米奔驰国五泵车,液压件及底盘成本占比60.4%。由于这两项核心部件技术缺失,去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1660亿元产值中,近1000亿元拱手给人。

反观长沙汽车产业链,抓住了产业链的“牛鼻子”。以一台10万元左右的轿车为例,发动机成本占比20%以上。依托长沙汽车产业链中发动机的成功引进,产业链条核心部分补齐后,汽车产业一年就可为长沙工业增加200亿元产值。

一“减”一“增”间,侧面印证长沙在产业链中的精准“出击”。

长沙“挂图作战”,依托全景图,22个产业链上垂直供应链、横向协作链,如同旅游图上各个“景点”标注其中;依托现状图,强项和弱项、历史和前景等,所有“家底”被筛查出来。他们还建了客商库和项目库,造了“资金池”和“人才池”,做了产业分析报告和招商报告。

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新的经济形态不断被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功能材料、信息终端、生物基因、视频,“六大技术”不断被攻关;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移动支付、分享经济、区块链,“七大应用场景”不断被打造……精准发力的基础日益夯实,企业入规、升高、上市及智能化改造扩面升级的路径日益形成。

以精准、高端为目标,22个产业链全面铺排。如汽车产业链,主攻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企业;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产业链,主攻国产化替代及网络安全、商用密码等领域;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主攻减速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补齐隔膜、电芯等短板……

“追上去”

——在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迈出坚实的步伐

比土地价格,比不上中西部一些地方优惠;比人才,远不如深圳、广州“高手”云集;比区位,离九省通衢的武汉尚有距离。产业链迈向中高端,长沙到底凭什么?

产业链服务能力是关键。

要素不断聚集。土地,腾空再腾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闲置用地处置193宗,面积完成比为63.66%。仅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3个月内腾地3000亩。电网建设,提速再提速。今年投资56.67亿元的电力“630攻坚”圆满完成,确保用电高峰期企业项目“不拉闸、不限电”。税费,降低再降低,仅去年就降低约12亿元企业社保成本。人才,引进再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不断聚拢,初步形成人才链。资金,注入再注入,仅长沙银行去年就提供贷款120余亿元。

队伍不断充实。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担任总召集人,其他市领导任“链长”,并抽调110名干部全脱产负责产业链精准招商和服务,22个产业链把办公室分设在园区。南下北上、远出国门,哪里有符合产业链的项目,哪里就有长沙干部的身影。

政策不断精细。“工业30条”“人才新政20条”“知识产权保护12条”“科技1+4”……一个个“政策包”相继落地。送政策上门,长沙并不是把这些一股脑儿“塞”给企业,而是让企业自己按图索骥“对号入座”。“政策包”落到项目、落到客商时,长沙早已做了“减负”:有利的、有用的政策列出清单,无关的、次要的政策剔出来,确保企业获取的是干货和精华。

机制不断完善。产业链协调机制,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产业链工作台账管理制度,产业链办公室选派干部考核机制,产业链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联点帮扶制度,入规、升高、上市、扩面4大考核指标……一个个机制建立起来,激发产业链发展内生动力。

问题不断化解。采取“专项小组”新模式,成立分别由长沙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行政审批局牵头的投融资保障、征拆腾地、审批服务3个工作小组,先后对中国通号、中兴通讯、中通物流产业园等30多个项目的产业落地、施工环境等问题,进行专题协调调度,分片区集中协调和交办,切实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环境不断优化。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网上办”比例达95%以上;“一件事一次办”清单上线运行,“一次办”比例达95%以上;“一张表”梳理全面铺开,30828项政务服务事项简化为6065项……今年,是长沙“营商环境优化年”,一项项便民利企措施出台,产业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纵观长沙产业链建设,思路对了头,路径越来越宽、举措越来越实。

认准思路对头,就坚决干下去,这对长沙来说本身也是一种思路,一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思路。 

曹辉 欧阳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辉 欧阳倩

编辑:刘艳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