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熊晓宇 实习生 李娜 长沙报道
在2025PDI医药研发·创新大会上,《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重磅揭晓,位于浏阳经开区的九典制药与华纳药厂凭借硬核创新实力强势登榜,闪耀全国医药创新舞台。
《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发布,园区企业九典制药和华纳药厂上榜。
盛夏的浏阳经开区,创新热浪与捷报同频共振,金阳科创城加速崛起;企业群落里,高新技术“新苗”竞相生长;实验室中,技术突破持续涌现。今年以来,浏阳经开区以人才为笔、平台为基、生态为壤,绘就一幅“含科量”持续跃升的生动图景,在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征程中积蓄力量,静待金秋盈枝。
“人才引擎”激活创新动能
门禁感应区蓝光轻闪,刷脸、解锁,长沙学院柳健博士步履匆匆,踏入博大科工办公区。如今,他的身份多了一重——企业“科技副总”。暑假期间,校园授课暂歇,他便一头扎进车间,计划为企业在提升产品良品率、攻克项目申报难关等关键环节精准“把脉”,开出一剂剂“技术良方”。
柳健是浏阳经开区“科技副总”计划的新成员。今年4月,园区为15位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颁发了聘书。至此,已有35位专家将“办公室”搬进园区企业,成为解决创新难题的长期“智囊团”。
高校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企业是产业的“主力战舰”。在浏阳经开区,“科技副总”正成为连接这两端的重要桥梁,碰撞出澎湃创新动能。
他们不只是顾问,更是深度参与创新的“自家人”。“有了这个身份,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实了。”柳健坦言,过去作为“旁观者”,对企业痛点或许不便深究;如今,他更有动力去深挖问题根源,与企业共谋解法——这正是计划的核心:建立科技人才与企业深度连接的长效机制。
成效,在企业产线上看得见、摸得着:在坛坛香,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秦丹协助企业成功“闯关”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金阳烯碳,湖南大学教授陈小华率队推进“石墨烯PCB孔金属化”中试,不仅颠覆传统生产工艺,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更助力企业拿下省工信厅“石墨烯应用技术中试基地”认证,获得省科技厅“2024示范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在永和阳光,湖南大学副教授胡小晓在企业主导“核仁素核酸适配体试剂项目”,开发出一种新型检测核仁素蛋白试剂……
数据,为这份创新活力写下注脚:自计划实施以来,“科技副总”们在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引育方面持续发力,已指导企业开展研发项目63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4项,协助搭建企业研发平台9个,联合培养博士2名、研究生17名,安排实习90人次,推荐就业41人次。
“科技副总”智囊团签约园区企业。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点燃“人才引擎”,释放澎湃动能,“科技副总”正是浏阳经开区探索出的成功路径。如今,园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效应日益凸显。记者获悉,今年3月,园区出台《促进引智引才工程若干政策》,覆盖青年、技能、骨干、领军等多层次人才及企业引才支持,上半年刚性兑现各级人才政策补贴数百万元。
硬核平台筑起创新“加速器”
走进金阳智中心,医疗器械产业的澎湃脉动清晰可感,这里已崛起湖南医疗器械产业“新高地”——短短5年间,园区吸引18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入驻,累计取得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超1500张、生产许可证120多张,两项指标均稳居全省同类园区首位。
金阳智中心。
“园区完善高效的产业配套,是我们吸引和留住企业的关键。”浏阳汇远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江告诉记者,浏阳经开区精心打造“四中心两平台”——实验动物中心、辐照灭菌中心、环氧乙烷灭菌中心、实训中心,以及云普、普瑞玛两大检测平台,形成了完善的创新研发、产品检测、灭菌验证、注册申报、体系辅导、人才培养实训等全链条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医疗器械生产必需的检测、灭菌、人才资源,在这里一应俱全。
走进普瑞玛实验楼,1000余台(套)价格高昂的精密仪器昼夜运转,珍贵的实验动物资源随时待命,这里建有中部地区动物种属最全、面积最大的动物实验设施,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拥有实验猴资源的机构。通过资源和设备共享,普瑞玛已累计为550余家企业完成非临床研究600余项,提供产品检测5万余批次,承担全省近5年来70%以上的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直接降低企业新药研发投入30%以上,成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加速器”。
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实验室。
“上半年,我们的科研实验楼已经实现主体竣工,正在进行内部实验室设计。”湖南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高兴地向记者分享道,届时,将建成湖南首家符合美国FDA和欧盟OECD认证要求的研发设施,解决湖南创新药企新药研发无法在本省实现国际双报和出海的瓶颈,为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高能级平台是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浏阳经开区一面精心打造普瑞玛这样的公共平台,一面充分发挥企业在科创研发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构筑自身创新堡垒,为提升“含科量”筑牢坚实底座。
在宇环数控的现代化车间里,精密磨床的切削声奏响着“中国智造”的强音。依托与湖南大学等高校的深度协同,宇环数控创建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成套装备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数控精密磨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数控机床工业设计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搭建起坚实“创新底座”,持续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迭代突破。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YHJMG7280高精度立式滑块磨床为例,通过高精度自适应液体静压导轨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成功提高静压导轨刚度和使用寿命,不仅填补国内高精度立式滑块磨床空白,其整体技术实力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浏阳经开区创新平台“朋友圈”还在持续扩容,今年1月至5月,浏阳经开区新增润星制药、普济生物等4家企业获批长沙市企业技术中心;先施药业、诚源电器等4家企业获批长沙市技术创新中心;盈准科技、华实半导体等31家企业进入长沙市创新平台储备库。同时,聚焦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目标,摸排入库20个研发中心项目。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国家、省、市企业研发平台221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省级科研平台121个,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量质并举。
优质生态涵养创新土壤
眼下,长沙以东,一个硬核科创地标正加速成形。走进金阳科创城建设现场,400平方米的展厅正加紧施工,即将建成投用,成为集中展示园区科技创新成果与先进技术的重要窗口。
金阳科创城展厅效果图。
今年来,浏阳经开区紧紧锚定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目标,推动金阳科创城建设尽快取得成效,已与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们正加快完善《加快金阳科创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等政策文件,为打造区域科创中心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创新的未来离不开优质的土壤。浏阳经开区从政策护航、专业服务和基础配套等方面用力用情,全力构建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今年以来,园区密集出台助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若干政策、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白名单”企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以“真金白银”和精准服务,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针对100家‘白名单’企业,将提供审慎执法、要素优先保障、服务前移、金融支持等企业保障。”浏阳经开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实施安心工程,将给予“白名单”企业关键岗位人才就医、购房等系统保障服务。
既培育“参天大树”,也挖掘“创新种子”,今年来,浏阳经开区还成立支持大学生来园创业专班,深化与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在创业路演、人才输送、校地共建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未来的创新梯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优良的创新生态,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科创企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孕育着园区蓬勃的创新生机。数据统计,1月至6月,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7.1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金额44.3亿元,完成率60.9%,全年预计高新技术企业数将增至360家以上。
当创新的活水在金阳沃土上持续奔涌,浏阳经开区正以其精心构建的生态、前瞻布局的平台和汇聚的人才,清晰擘画着一幅充满活力的未来图景。这里,不仅加速成形的科创地标引人瞩目,更孕育着新质生产力澎湃涌动、金秋盈枝的壮阔前景。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宇 李娜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