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料“巧裁缝” 浏阳经开区节地见闻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吴强华 王本礼 刘康奇 章文正 编辑:易添麒 2015-02-06 16:30:41
时刻新闻
—分享—

 

(浏阳经开区正在建设的金阳文化艺术中心。章文正摄)

    你可能没到过湖南浏阳,但如果你触摸过苹果手机,就有可能与这个城市产生过亲密接触——因为全球50%的苹果手机面板,产自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产苹果手机面板的,是浏阳经开区蓝思科技公司。该公司已建成投产的700多亩土地上,聚集了4万多名员工。2014年,公司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税收11.77亿元,同比增长38%。
  
  高产出、高税收的背后,是经开区对依“规”用地的坚守。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岳云透露:“经开区坚持规划先行,以土地规划为前提,制定了国土资源、环保、产业三规统一的总规控规,‘项目跟着规划跑,领导围着规划转’的格局基本形成。”
  
  依“规”用地,裁好每一寸“锦缎”
  
  周岳云曾任浏阳市土地主管部门“一把手”,作为“老国土”,深知规划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周岳云强调。
  
  如何实现规划的节约?经开区一是以土地规划为前提,实现土地、环保、产业规划之间的协同衔接,让规划科学、可行;二是所有招商合同,必须经国土资源、环保、规划部门联合审批后方可签订,让规划刚性、必行。
  
  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认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是经开区产业水平的标尺”。开发区土地有限,容不得浪费。“土地如‘锦缎’,不能随便动。”郭力夫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自身的责任,“开发区是节约集约用地的‘裁缝’,一个好的裁缝,必须规划好、考虑好才能下剪刀。”
  
  郭力夫将“裁缝”的职责,提炼成三句话:“事前拦”、“中间管”、“回头看”。
  
  “事前拦”——严控标准,“优生优育”。经开区出台一系列规定,不断提高项目用地准入门槛,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对园区洽谈项目从产业情况、生态效益、投资规模、投资强度、投资成本、投资能耗、投资收益等多方面综合评价,确定是否单独供地,核定用地规模,确保用地指标向投资强度高、投入产出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倾斜。同时,引导园内中小企业增资扩股、合作共建、存量扩张,在不增加土地的前提下提高单位用地产出。
  
  “中间管”——分步供地,精准支持。只有首批供地得到了高效利用,才能顺利获得二期供地,避免土地随着项目的停滞而荒废。管委会副主任寻院豪透露,蓝思科技一期仅供应土地80多亩,后来用得好、来势好,才给了二期600多亩。
  
  “回头看”——盘活闲地,腾笼换鸟。加强土地清查,及时对已供未建、已建未尽的单位发出限期建设通知,并跟踪监管。对闲置多年的土地,坚决予以收回,现收回全洲药业、巨星智能150余亩土地。园区还专门成立企业解困办,专门协助解决困难企业的各种问题,协助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共盘活银河生化、玄夏制药、康尼格拉等未投产企业的闲置土地372亩。
  
  

[NextPage]

“量体裁衣”,经开区变“孵化器”
  

  “事前拦”、“中间管”、“回头看”,将严格依规划用地,贯彻到了土地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有力推动了经开区集约用地和产业升级。
  
  2003年,目前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专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尔康制药进驻开发区,当时占地仅46亩;
  
  2005年,尔康制药增加投资,建设以药用辅料、新型抗生素为主的生产基地,用地扩充到180亩;
  
  2014年初,上市两年后的尔康制药,拟投巨资新建迄今为止湖南最大生物医药项目——木薯淀粉胶囊生产基地,才获得近500亩连片用地。
  
  据了解,项目分三期,一期、二期总投资超过30亿元。到2014年底,项目一期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投产,并且一、二期近24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附属建筑全部完工。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逾100亿元。
  
  供地过程中的“量体裁衣”,让经开区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随着中小企业用地需求的激增,经开区的土地利用思路,开始从供地向“供房”转变。
  
  经开区国土分局局长寻文介绍,为解决中小企业用地散乱、占地较多等问题,2011年,开发区投资建设了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8栋标准厂房;2014年,又投资10亿元建设集生产制造、科研办公、总部商务、企业孵化、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厂房综合体——长沙e中心。
  
  长沙e中心位于经开区东部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176.07亩,总建筑面积21.11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企业总部2.5万平方米,其他配套面积6.6万平方米,预计可为100家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入驻企业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创税5亿元。目前,世界排名第九的手机制造厂商——基伍通讯已租赁2栋厂房启动手机整机生产。
  
  

[NextPage]

屋顶变晒场,节约集约成企业自觉
  
  在规划“指挥棒”的指引下,节约集约用地逐步成为企业自觉。
  
  经开区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盐津铺子,生产用地虽不到180亩,但年缴税收却排在经开区前十。“土地不够,厂房只好加层。”企业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厂区都已经建得满满当当,大部分厂房的屋顶,都加建了阳光房,变成了天然晒场。”
  
  而经开区最大的企业蓝思科技,不只将车间全部建到5层以上,还为职工建设了52栋6层公寓,并全部在屋顶装上空气源热水器。目前,正在建设的蓝思科技三期暨总部基地,均为多层车间和多层办公楼,成为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领头羊。
  
  为鼓励企业厂房向高层发展,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利用效益,经开区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厂房实施“平改楼”。一层变多层的企业免收报建费,在办理各种手续时予以优惠。对于建筑3层或4层厂房的,减免50%的报建费。建筑5层或以上厂房的,报建费全免。同时,对园内工业项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园区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这些优惠政策的推行,既减少了土地占用,又帮助企业扩大了规模,节省了用地成本。
  
  更为可喜的是,经开区在用地方面的“精打细算”,不只没有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反而吸引了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项目,为经开区的产业转型奠定基础。2014年,经开区盯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保健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新引进尔康制药木薯淀粉胶囊生产基地、蓝思科技三期暨总部基地、兆丰精密光学仪器、宝湾物流等项目24个。其中,投资过50亿元项目2个,过30亿元项目1个,过2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的项目2个,新项目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
  
  节约集约用地,让新常态下的开发区,更加风姿绰约——2014年,浏阳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10.5亿元,同比增长31.3%;完成财政总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3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7亿元,同比增长35.4%。(作者:吴强华 王本礼 刘康奇 章文正)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吴强华 王本礼 刘康奇 章文正

编辑:易添麒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q.rednet.cn/c/2015/02/06/412118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