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见新势力·青创纪丨科芯精工:开创国产替代进口的芯片“缝纫针”

来源:红网 作者:文婷婷 编辑:丁斯斯 2025-05-13 16:02:0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513143052.jpg

编者按:一念既出,八方来助。望城经开区正孕育着青春的创业传奇,他们跨越从校园到市场的鸿沟,把实验室技术变成生产线订单,这些突破拼接成湖南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沃土的生动注脚。红网联合望城经开区推出“望见新势力·青创纪”系列报道,见证大学生创业者们如何以技术为矛、以园区为盾,在创新创业的征程上勇毅前行,让梦想照进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513143441_副本.jpg

科芯精工研发的楔形劈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文婷婷 长沙报道

一块芯片,动辄几十甚至上千个针脚,如何链接激活它,把它“缝”在主板上?

楔形劈刀,做的就是如此精密的“针线活”——用于引线键合实现芯片、电子元器件内部电路精细连接的精密刀具,属于电子封装的高值易耗品,国内年消耗量百万支。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壁垒高,国内楔形劈刀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打破。湖南科芯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芯精工”)的六位“00后”创业者,凭借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以仅为进口产品八分之一的价格,实现了电子封装楔形劈刀的国产化批量生产,为我国半导体封装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年磨一“刀”,攻克技术壁垒

楔形劈刀的生产技术、制造工艺长期被国外企业掌握,国内市场基本被MPP、Deweyl等国外品牌占领。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高性能化趋势明显,电子封装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超越。科芯精工团队历经5年潜心研发,攻克三大技术难关,掌握了楔形劈刀的批量化生产技术。他们以碳化钨为原料,首创粉末冶金的金丝通孔成型技术,将超细晶硬质合金挤压成型制造刀坯。随后,运用皮秒激光加工技术,五轴激光一次加工14个型面,最后采用FIB楔形微孔精密加工技术取代传统电火花加工技术,将加工精度大幅提升,加工直径可精确至约50微米(一米的五万分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中伟对其高度评价:“对于国家芯片产业、电子封装产业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加工技术,科芯精工的研发生产工艺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测试,其产品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半导体封装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科芯精工已具备生产4大类,50多种型号的电子封装楔形劈刀的能力,能提供定制化的技术方案与产品。

从实验室到市场,大赛磨砺锋芒

科芯精工创业团队6人,全部来自湖南城市学院。技术总监黄宇轩怀揣着对科研的兴趣与热爱,步入大学便投身于周理副教授主持的楔形劈刀研发项目。周理不仅是该项目的技术领路人,更是学生创业的积极支持者。

在实验室中成功研制出第一支劈刀后,为了快速推向市场,黄宇轩他们选择走上创业的道路,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实战中锤炼并推广项目。

一张桌子、一个夏天。在湖南城市学院的创新创业基地,他们反复打磨流程,准备数据,修改材料,熬过无数个凌晨两三点的夜晚。“环境这么艰苦,还熬这么晚。”面对同学的调侃,他们只是笑笑。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在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一等奖、国赛铜奖;2024年,又斩获“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一等奖。通过大赛的历练,团队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让他们成为创业伙伴。他们的产品已通过小试阶段,截至目前,已生产一万多支楔形劈刀。

如今,这六位年轻人已经入驻望城经开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了一间120平的办公室,并享受园区3年免租的优惠政策。同时,正在申请同处基地的120平的厂房,预计铺设4条产线,届时可以实现“年产千万支”的生产目标。

“科技‘芯’国,精工巧琢”是科芯精工的标语,也是他们创业初心的写照。面对夸赞,黄宇轩腼腆地笑了一下,说:“就像我们的指导老师周理副教授说,我们并不是在做大事,我们是在用大爱来做小事。”

从校园到市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伙伴的齐心协力、老师的专业指导、学校的资源支持、园区的政策优待,让科芯精工的创业之路走得稳而有力。未来,科芯精工将继续深耕电子封装领域,不断提升技术实力,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芯”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文婷婷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q.rednet.cn/content/646949/57/149531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