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腾电子投产现场。 摄/刘强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7日讯(通讯员 李中声)11月17日,在娄底经开区第二工业园,湖南省雄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式投产。这家从东莞返乡的湘商企业,用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从租赁标准厂房到自建近3万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基地的跨越,年产值将从7000万元跃升至3亿元。这一转变,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企业与园区“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雄腾电子生产车间。摄/刘强
雄腾电子在广东东莞深耕声学领域多年,凭借在声学被动盆、音盆等方面研发与制造领先优势,其产品在全球高端客户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2022年,在娄底市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企业返乡创业。面对市场机遇转瞬即逝的特点,企业迫切需要快速投产。娄底经开区超前建设的标准厂房恰好解决了企业“等不起”的难题。通过“拎包入住”模式,雄腾电子迅速安装设备并投入生产,当年便实现产值7000万元,顺利完成了从“0”到“1”的关键突破。
随着企业站稳脚跟并计划扩大产能,园区的服务也同步跟进。去年9月,新厂房建设在平基过程中遇到土地坡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问题。接到企业反馈后,市、区两级挂点领导立即现场办公,迅速协调解决。“这样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态度,让我们倍感暖心。”雄腾电子创始人许贵雄表示。这场“及时雨”式的服务,为企业注入了扎根家乡、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娄底经开区,类似的故事并不鲜见。湖南星源恒电电气有限公司通过“租房+建厂”并行的模式,产值将从1亿元向5亿元迈进;湖南鑫奇(国际)智厨产业园项目在租赁厂房投产后迅速“爆单”,已计划自建新厂。更早一批如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铭宇科技(娄底)有限公司等企业,也从租赁标准厂房起步,逐步自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标准厂房是企业过渡的‘家’,也是企业对园区投下的第一张‘信任票’。”娄底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局长颜振华表示,面对“招商难”与“供地紧”的双重挑战,标准厂房以较低成本搭建了政企合作桥梁。只要双方在“考验期”内达成互信,支持优质企业自建厂房、扩大生产便水到渠成。

电机产业园成为优质项目“孵化园”。摄/刘强
园区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单个项目,而是聚焦于产业链的整体聚合与韧性提升。以电机产业园为例,一栋厂房就形成了完整的“垂直产业链”:一楼冲压铁芯和注塑,二楼加工电机轴,三楼组装五金件,四楼进行SMT贴片,五楼完成家电成品组装。这种“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布局,大幅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形成高效的产业内循环。
为培育更优质的产业生态,娄底市与经开区联合打出“组合拳”:出台支持产业聚合的专项政策,创新推出“三电贷”等金融产品,全力推进检测研发中心、微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市委主要领导每月亲自调度,确保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这场“双向奔赴”始于桑梓情怀,成于精准服务。雄腾电子等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当政府与市场同频共振,企业不仅能“落地生根”,更能“枝繁叶茂”。一流的营商环境,正是含金量最高的招商名片,而这场企业与园区的携手同行,正为娄底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中声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