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跳起来,摘的不只是“百强”

来源:哲学里的郴州 作者:胡用梅 编辑:redcloud 2025-11-19 08:28:3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中郡研究所发布《第二十五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研究报告》,湖南桂阳县成功入选第二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同时蝉联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荣誉,成为湘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标杆。

桂阳县城区远景。

桂阳,地处郴州市西部,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自“十四五”以来,这座千年古郡便立下了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宏愿。凭借“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桂阳奋力一跃,如今已交出了耀眼答卷。

产业嬗变 从资源依赖走向循环新生

在湖南百德金金属冶炼公司的车间里,废弃电路板正经历一场“轮回”。这些被淘汰的电子产品,经过精细分选、富集预处理与精深加工,最终“脱胎换骨”为高纯度贵金属。

“我们去年处理超过5万吨二次资源物料,产值突破百亿。”公司负责人李佐攀说,他们开采的已不再是地下矿山,而是“城市矿山”。

湖南百德金2024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这一转变,恰是桂阳产业升级的缩影。

过去,“挖矿卖矿”是这里最简单的生存逻辑。而资源终有枯竭时,单一模式难以为继。桂阳在反思中另辟新径:不是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如今,桂阳已集聚36家规上有色金属企业,构建了从“矿产采选”到“精深加工”,再到“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其铅锌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

产业繁茂,离不开土壤的滋养。

每月初,桂阳经开区的“企业家沙龙”都座无虚席。企业提出的问题在这里得到快速响应。园区推行的“两员”制度,为每家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员”和“联络员”,实现“企业围墙外的事,园区全包”。

此外,桂阳今年创新“诚信换真金”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社会信用促进会,累计为诚信企业追加授信超1.5亿元。“这笔资金让我们能持续投入研发,开发更多创新产品。”帝京新材料公司副总裁陈小明表示。

坚实的企业服务根基,支撑起清晰的产业育新战略。

近年来,桂阳县以“七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成功引进汉尧锂电、帝京新材、安培龙、鼎新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桂阳县产业园区。

今年1—8月,有色金属、家居智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县199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34.81亿元,同比增长13.08%。预计全年桂阳产业总值将突破500亿元大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重生 矿区伤疤绽放绿色财富

在舂陵国家湿地公园,观鸟爱好者唐治国的镜头中,中华秋沙鸭成群掠过水面。“五年前最多三五只,现在一来就是二十多只。”他说,“鸟的翅膀,投下的是生态的信任票。”

珍稀鸟类在舂陵国家湿地公园栖息。

舂陵江,蜿蜒304公里,如一条碧色脉搏,滋养着桂阳这片沃土。曾几何时,粗放发展让江水蒙尘。桂阳县以“河长制”“林长制”为剑,开展“清四乱”整治,打响“母亲河”保卫战。

如今2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在此栖息,2万余只候鸟将此作为迁徙驿站,生态的答卷,写在翩跹的羽翼之间,也为绿色转型写下诗意注脚。

不远处,荷叶镇太清矿区的山坡上,曾经堆满煤矸石的荒山,已铺满层层光伏板,宛如一片“光电梯田”。村民刘小军感慨:“以前风一吹满脸黑。现在好了,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这个总投资约7亿元的光伏项目,采用“综合利用+工程修复+产业导入”的系统治理模式,不仅年发电超2000万千瓦时,还在光伏板下发展起中药材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宝山矿区,另一场蜕变同样惊人。

过去机械轰鸣的采矿坑道,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的“地心游记”体验区;荒芜矿区变身集旅游、科普于一体的矿山公园。

宝山矿山公园。

“我们坚持边生产、边治理、边复垦。”湖南宝山矿业副总经理朱敏说,累计种植树木20余万株,复垦造林5000余亩,实现了矿区百分百复垦绿化。

桂阳的转型发展不止于“偿还旧账”的矿山修复,更投向“擘画未来”的能源结构变革。

桂阳县光伏发电场景。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4个风电项目、4个集中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03.54万千瓦,清洁能源规模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这些遍布山脊的白色风车与蓝色光板,为这座千年古郡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如今,桂阳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国控、省控断面及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舂陵湖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宝山铅锌银矿生态修复案例,更入选全国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范。

从矿坑覆绿到能源转型,桂阳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换来了青山常在、发展永续,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生蝶变 从温饱小康迈向精神共富

冬日暖阳下,东江水流经70余公里管道,涌入桂阳县千家万户。住在香山翰林小区的何丽亚欣喜地说:“顶楼住户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高峰,打开水龙头就是清冽的东江水。”

作为湘南人口大县,桂阳曾饱受缺水之苦。2022年东江引水工程全面建成,不仅解决了城区供水难题,更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让农村居民也喝上了与县城同质的“放心水”。

西河桂阳段,一条绿色发展的“金飘带”。

沿着西河漫步,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正和镇和谐村作为西河风光带上的璀璨明珠,青石板路蜿蜒,闲置老宅变身“乡愁馆”,昔日的“空心村”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与和谐村相邻的朝阳村,则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民宿集群,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上游的西水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了集观光、采摘、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而白云村则依托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打造传统村落体验区,让游客感受千年古郡的文化底蕴。

西河桂阳段沿岸和谐村。

这条蜿蜒的西河风光带,将一个个特色村落串联成链,形成了“一村一品、各美其美”的发展格局。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一条绿色发展的“金飘带”在西河沿岸熠熠生辉。

在桂阳县樟市镇高塘村,“易货超市”里每天都上演着古老的交易场景:村民们提着自家种植的蔬菜,换取油、食盐、抽纸等日用品。这是桂阳县创新的“城乡易货”新模式,旨在打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桂阳县已试运行16个易货点,月均收菜10吨,已帮助村民兑换农产品价值超50万元。湘南学院博士、教授,湖南和美乡村建设首席专家刘卫平表示,“城乡易货”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微观创新。

冠军之城标识启动仪式。

桂阳,还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冠军之城”。在正在举行的全运会上,桂阳籍运动员罗诗芳、侯志慧双双夺金,延续了这片土地的体育传奇。从举重赛场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冠军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推动桂阳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这股精神的激励下,桂阳于今年5月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城市品质与市民素质的双重提升。如今,这座千年古郡正将体育基因转化为发展优势,以赛事经济为引擎,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

纵观桂阳发展,既得益于矿产资源的“硬实力”,更得益于在转型中淬炼出的创新精神、绿色理念与人文情怀这一“软实力”。后者让这座千年矿都超越了资源依赖,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这或许正是桂阳跻身“全国百强”的核心密钥——它不仅拥有丰厚的“家底”,更塑造了能够引领未来、创造未来的“精魂”。


编辑丨沈  馨

二审丨龙芳华

三审丨肖   懿

支持︱桂阳县委宣传部 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哲学里的郴州

作者:胡用梅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园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