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互联”新蓝海 培育壮大百亿级产业
长沙经开区发布《共建鸿蒙产业生态打造鸿蒙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5-2028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欧亚琦 钟新宇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下,操作系统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正成为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继长沙经开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后,园区再次抢抓机遇,率先发布《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鸿蒙产业生态打造鸿蒙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5-2028年)》。

作为继深圳、武汉、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同时也是全国首个聚焦芯片适配的创新中心所在地,长沙经开区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锚定百亿级产业目标,加速构建“软硬协同、产用融合、协同联动”的鸿蒙产业发展新格局。
构筑中部科创高地,绘就百亿级产业蓝图
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于2025年9月正式启用,标志着长沙经开区在推动开源生态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创新中心启动仪式上提出,希望创新中心瞄准尖端前端提升平台能级,紧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联动“4+4科创工程”及各类创新平台,向产业前端、技术尖端、价值高端迈进,助力长沙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以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方案》不仅是一份时间表,更是一张落地见效的“施工图”。《方案》明确提出,到2028年,长沙经开区将实现鸿蒙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在产业规模上,推动AI芯片、智能终端、鸿蒙软件等鸿蒙关联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在产品与场景建设上,将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打造不少于10款开源鸿蒙产品和1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
为支撑这一宏伟目标,园区将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入鸿蒙生态。《方案》提出目标:推动鸿蒙生态产品在2家以上卓越级智能工厂、20家以上先进智能工厂推广应用,并开展设备、工位、产线、工厂鸿蒙生态适配试点。通过这些举措,长沙经开区致力于打造“鸿蒙+人工智能”生态融合创新区、产业集聚区与应用示范区,推动园区成为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鸿蒙生态创新高地。
加速落地“四大行动”,重塑全链条产业生态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的滋养与技术的突破。针对鸿蒙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共建、产业集聚、场景拓展、人才引育四大行动,细化为15项重点任务,力求在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和应用场景上实现全方位突破。

在生态共建行动方面,园区着力构建创新支撑体系。依托“星创荟”科创平台体系,重点推动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与中国信通院中南研究院、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湖南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强协同。同时,园区将联动鸿蒙生态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等单位合力导入GIIC(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资源,结合园区特色成立相关分委会。目标到2028年,累计举办开源鸿蒙生态活动15场以上,培育引入联盟会员单位20家以上;常态化举办鸿蒙技术成果拍卖会等活动,平台年服务企业50家以上。
在产业集聚行动方面,园区聚焦“芯片+AI”“系统+AI”“终端+AI”“装备+AI”四大方向。支持中科曙光、国科微、芯盛智能等企业攻关新一代AI计算芯片及端侧计算芯片;鼓励汽车、电脑、手机等设备制造企业打造一批AI开源鸿蒙系统。同时,积极引入鸿蒙智联、鸿蒙智行等生态品牌,支持蓝思科技、上汽大众、广汽埃安、长城信息等企业推动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消费级智能终端鸿蒙化升级。
在工业级领域,支持园区工程机械、低空制造等产业融入鸿蒙生态,推动智能化工程机械、功能性无人车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与开源鸿蒙系统适配,大力发展具身智能、工业一体机等鸿蒙“首发产品”。为强化资金保障,《方案》提出规划设立“鸿蒙+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到2028年,基金总规模突破100亿元,投资鸿蒙相关项目不少于10个。
在场景拓展行动方面,园区将推进“鸿蒙+智能工厂”“鸿蒙+政务服务”“鸿蒙+生态体验”应用。支持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蓝思科技等龙头企业开发“鸿蒙工业智能体”,探索打造基于鸿蒙生态底座的智能工厂。在智慧治理方面,推动“智慧经开”链接鸿蒙生态,到2028年,实现园区政务服务鸿蒙适配率超80%。此外,支持打造3个以上“鸿蒙+AI”智慧治理示范场景,并组织鸿蒙生态体验活动10场以上,参与人数超1000人次,提升鸿蒙生态品牌影响力。
在人才引育行动方面,园区将实施鸿蒙人才专项计划。协助企业引入鸿蒙领域重点人才100人以上,引育大学生鸿蒙创新项目50个以上;培养鸿蒙开发人才1000人以上。支持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打造鸿蒙开发者竞赛体系,到2028年,累计举办鸿蒙领域各类竞赛活动不少于10场,发展形成万级开源鸿蒙开发者生态。
助企发展诚意满满,全年活动精彩纷呈
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长沙经开区用“真金白银”的激励机制展现优化营商环境的满满诚意。

在今年4月发布的《长沙经开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支持开源系统应用与适配,对首次通过开源原生应用认证并上架的企业,最高奖励可达50万元。在芯片适配领域,力度更是空前,芯片或模组企业若通过适配认证,按系统类型最高可获2000万元年度奖励。此外,政策还鼓励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开源技术课程,对培训合格且有稳定就业学员的机构,给予机构最高年度补贴20万元。
以此为前提,《方案》又扩充了更加具体的行动路线图。2026年,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将围绕技术、产业、人才与生态四大主线,全年持续开展系列活动。
翻开《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2026年活动清单》,精彩纷呈的活动贯穿全年,如3月初将举办鸿蒙专场赋能活动(制造业专题),邀请三一、中联、山河等头部制造业企业参与;4月中旬将举办“芯适配・星互联・新生态——长沙创新中心鸿蒙星闪技术落地论坛”,重点展示10款已适配鸿蒙系统的芯片与星闪技术的协同应用;6月下旬将举行GIIC联盟长沙分委会成立仪式;10月下旬将结合“1024程序员节”举办专项活动/沙龙;11月下旬将举办智慧车载鸿蒙生态专题论坛,发起“长沙车载鸿蒙生态联盟”。
未来,长沙经开区将加快推进实施《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按照人工智能+鸿蒙产业“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套机制、一批项目、一笔基金”的推进模式,对鸿蒙生态项目、平台、企业培育和活动开展实行清单化管理。通过生态共建、产业集聚、场景拓展与人才引育等组合拳,全速驶入鸿蒙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新动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林佳妮
时刻新闻